江蘇省南京市竹山中學 韓 茜
隨著核心素養(yǎng)對教育的引導作用越來越強,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走向整體化和系統(tǒng)化成為必然,這也就意味著教師在教學中要超越學科本位的認識,要通過跨學科教學來促進學生的整體發(fā)展。在當前的背景之下,跨學科教學在諸多學科教學中也取得了較好的發(fā)展,但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還有著較大的發(fā)展空間。相應地,探究跨學科教學的具體實施路徑,也就成為重中之重。本文以人教版地理七年級下冊第六章第二節(jié)《自然環(huán)境》的教學為例,闡述對跨學科教學實施路徑的探究及思考。
借助于邏輯學來看方向與路徑的關系可以發(fā)現(xiàn),前者決定后者。從概念本身來看,跨學科教學就是在主要學科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于相關知識向其他學科延伸,從而達到讓學生在多個學科視角下進行知識建構與運用的教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跨學科教學存在著如何確定實施方向這一基本問題。筆者所理解的跨學科教學實施方向,是指在實施跨學科教學的時候,所追求的是跨學科知識之間的融合,還是知識建構方法在不同學科當中的統(tǒng)一運用等。很顯然,不同的跨學科教學實施方向對應著不同教學過程中的結果,而進一步講,跨學科教學實施的方向取決于教師對教材的研究,取決于教師對跨學科教學實施重點的把握。
對于初中地理學科而言,考慮到初中學生在地理基礎知識的鞏固上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因此借助于跨學科教學來幫助學生鞏固地理知識,就是基本的教學思路之一。根據(jù)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學生在怎樣的學習情境當中建構知識,就有可能獲得怎樣的認識。要幫助學生鞏固地理知識,就可以采用跨學科教學的思路,讓學生運用其他學科相對熟練的知識來促進新的地理知識的建構或運用。與此同時,也應當注意到地理學科的學習有其獨特的方法,因此,在實施跨學科教學的時候,也可以結合具體的方法來確定實施方向。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初中地理跨學科教學實施方向可以確定在內容與方法兩個層面;而進一步從微觀的角度來看,跨學科教學則可以從關聯(lián)學科、活動目標、活動條件、活動流程、實施建議等維度來實施。
關于跨學科教學實施方向的研究,也有不少同行做出了努力,比如就有研究者認為“建立多維細目表,搭建主題式內容框架”“創(chuàng)設良好學習場所,‘三破三立’促使教學轉向”“破除教育評價之困,完善多元評價機制”是現(xiàn)階段初中地理跨學科教學的方向。對于這樣的認識,筆者以為其一方面指出了初中地理跨學科教學的系統(tǒng)性,另一方面也暗示了相應的實施路徑。在此理解的基礎上,筆者以為初中地理跨學科教學的實施路徑可以概括為:從內容與方法兩個角度有選擇性地確定跨學科教學的方向,然后在研究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等方式,讓學生在跨學科的體驗當中完成知識的建構。
《自然環(huán)境》這一節(jié)首先強調了亞洲“地勢起伏大,長河眾多”,從語文學科的角度來看,這樣一句描述是對亞洲自然環(huán)境的高度概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讓學生結合這句話,想象亞洲的自然環(huán)境。從學習心理學的角度來看,這實際上就是在引導學生形成相應的想象表象。然后,還可以從科學的角度,引導學生思考“地勢起伏”與“長河眾多”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思考也就可以發(fā)現(xiàn)由于地勢存在著起伏,再加上氣候變化導致的大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于是就形成了眾多的河流……
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在其他學科當中已經(jīng)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而教師所設計的跨學科教學,就讓學生有了激活這些知識并以此促進地理知識建構的機會。
通過上面的分析以及具體的教學案例可以發(fā)現(xiàn),在初中地理學科教學中進行跨學科教學,只要有效確定了方向,那么所總結出來的實施路徑就能夠很順利地推行。
這一事實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初中地理跨學科教學要通過方向的確定來明確路徑,要基于跨學科教學路徑的實施來讓學生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獲得主體建構者的地位。這樣的教學情形一旦實現(xiàn),那地理知識建構以及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初中地理教學也會迎來更廣闊的發(fā)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