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1)
夸父與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
1.解釋加點詞的意思。
夸父與日逐走??????????????河、渭不足
北飲大澤??????????????????棄其杖
2.下列對文中的字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大澤:大湖????B.道:路上????C.足:腳???D.化:化成
3.翻譯句子。
棄其杖,化為鄧林:
4.下列說法中有誤的一項是(????)
A.這篇神話表現(xiàn)了夸父無比執(zhí)著的英雄氣概,反映了古代人
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強(qiáng)烈愿望和頑強(qiáng)意志。
B.人們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比喻人不自量力。
段落(2)
聽不見馬路上車輛的喧鬧,
哪管它街頭廣播聲高。
書頁在膝蓋上輕輕地翻動,
嘴角漾著絲絲抹不掉的笑。
陽光從腳尖悄悄爬上膝蓋,
也想著“黑旋風(fēng)”水戰(zhàn)“浪里白條”。
1.這首詩寫的是?????????????的情景。
2.短文中的主人公讀的書是《???????》。
3.文中第一句寫出了(????)的外界環(huán)境。
A.喧嘩??????B.祥和??????C.快樂
4.按要求找出短文中對應(yīng)的字詞。
第五句中的“???????”描寫陽光的移動來說明時間在流
逝;“????????”指李逵,“????????”指張順。
段落(3)
獨(dú)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
1.補(bǔ)齊古詩。
2.解釋意思。
憐:??????????????深:
3.詩的第一句表達(dá)了詩人對澗邊草什么樣的情感?體現(xiàn)這一情
感的是哪個字?
4.用自己的話將這首詩描述的畫面寫下來。
段落(4)
春天來了,石榴樹抽出了新的枝條,長出了嫩綠的葉子。到了夏天,郁郁蔥蔥的綠葉中,開出一朵朵火紅的石榴花,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不久便掛滿了枝頭。走近看,仿佛是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
石榴花漸漸謝了,樹上結(jié)出一個個小石榴。石榴一天天長大,一天天成熟。它的外皮先是青綠色,逐漸變得青中帶黃,黃中帶紅,最后變成一半紅,一半黃。熟透了的石榴高興地笑了,有的笑得咧開了嘴,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滿滿的籽兒。石榴娃娃急切地扒開綠黃色的葉子向外張望,向人報告成熟的喜訊。
這時,你摘下一個石榴,剝開外皮,只見瑪瑙般的籽兒一顆顆依偎在一起,紅白相間,晶瑩透亮。取幾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頓時感到清爽無比。
1.讀了短文,我知道:石榴在
(季節(jié))抽枝、長葉,在
(季節(jié))開花,花的顏色是????????的,
石榴花的樣子像??????????,石榴的味道??????????????。
2.畫線的句子用了????????的修辭手法。
3.用文中加點的詞語造一個句子。
段落(5)
農(nóng)歷八月十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中秋節(jié)。在古代,中秋節(jié)與春節(jié)、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并列為四大節(jié)日,深受人們的重視。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節(jié)正是賞月的好時候。晚上,全家人團(tuán)聚在一起,一邊聊天賞月,一邊品嘗月餅,其樂融融。這時,大人們還會指著又圓又亮的月亮,給孩子們講嫦娥奔月的故事呢!
中秋節(jié)大約是在唐代成為官方認(rèn)定的全國性節(jié)日,而吃月餅的習(xí)俗在宋朝就有了。月餅一般是圓月的形狀,里面有餡兒,又香又甜?!皥A”會讓人聯(lián)想到“團(tuán)圓”“美滿”這些美好的字眼。在中秋月圓之時,賞月、吃月餅等習(xí)俗表達(dá)了人們希望全家團(tuán)圓、生活美滿的愿望。
1.下列節(jié)日中,不屬于古代四大節(jié)日的是(????)。
A.春節(jié)????B.端午節(jié)????C.重陽節(jié)
2.為什么月餅一般是圓月的形狀?
3.讀了短文,我知道了中秋節(jié)的習(xí)俗有????????、?????????。
我還知道?????????(填節(jié)日)有????????、????????的習(x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