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葉春 強萍 吳曉丹 陳谷一
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婦科 215600
女性健康護理一直是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的重點,現(xiàn)代社會生育率下降,老齡化問題逐漸突出,女性健康問題應得到足夠的重視。子宮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統(tǒng)常見病,常見于育齡婦女〔1-2〕,其具體發(fā)病原因未知。腹腔鏡下腫瘤切除術因創(chuàng)傷較小,瘤體切除完整成為臨床治療子宮平滑肌腫瘤較為普及的方法之一。腹腔鏡下腫瘤切除聯(lián)合優(yōu)質的護理能夠更快地幫助患者康復出院,且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念以循證醫(yī)學為基礎,優(yōu)化患者圍術期護理干預措施,從而達到快速康復的目的〔3〕。另外,將護士工作站優(yōu)化前移至患者病房可為患者提供更好的護理服務。然而,目前臨床上對這兩種護理模式聯(lián)合使用的相關研究較少?;诖?為優(yōu)化本院的護理體系,促進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患者的術后康復,本課題組將探究基于ERAS理念的前移護理模式對子宮肌瘤腹腔鏡手術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效果,以期為臨床上行腹腔鏡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的術后護理提供參考。
對張家港市第一人民醫(yī)院于2020年11月至2021年10月就診的82例行腹腔鏡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n=41)。納入標準:①經CT和B超診斷為盆腔內子宮外平滑肌瘤,或伴女性盆腔粘連、卵巢囊腫;②臨床病理檢查后均被確診為子宮肌瘤,或伴隨貧血、異常子宮出血、子宮內具有避孕裝置;③經診斷治療方案均給予患者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進行治療。排除標準:①除子宮外平滑肌瘤外還伴有其他瘤體,如子宮腺肌瘤、宮頸上皮內腫瘤等;②女性盆腔炎、女性盆腔粘連、亞臨床甲狀腺功能亢進癥、人乳頭瘤病毒感染等患者;③伴有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④伴有梅毒、宮頸糜爛等患者。本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患者均知情同意實驗。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子宮平滑肌腫瘤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方案。術前:對患者進行傳統(tǒng)健康宣教后,護士完成患者的基本護理后隨機巡視患者。關注并提醒患者的飲食方案以及灌腸腸道準備,常規(guī)禁食禁飲。手術期間:護理人員日常監(jiān)測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并保持患者病房的環(huán)境干凈衛(wèi)生,為患者提供一個良好的康復環(huán)境。術后:引導患者肛門排氣后飲水,再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具體活動時間、強度和頻率由患者主觀意愿決定。觀察組行基于ERAS理念的術前優(yōu)化前移護理方案。(1)術前:①開展前移護士站模式,護理人員定時巡視病房,積極與患者交流溝通,以消除患者的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并掌握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反饋護理及治療效果,幫助患者建立術后早期恢復飲食、早期下床活動的意識;②向患者講解相關事項,告知患者術前1個月內禁煙酒;③術前6 h禁食,術前2 h禁水,不進行機械性灌腸,術前一晚口服1 500 ml濃度為10%的葡萄糖口服液。(2)手術期間:①做好患者保溫處理,如準備保溫毛毯、加溫輸液等;②嚴格觀察患者病情及生命體征變化;③補液首選平衡鹽溶液,并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及時調整補液量;④盡量避免留置尿管及腹腔引流管。(3)術后:①術后1~2 d進行導尿管拔除操作;②根據患者疼痛情況予以“多模式鎮(zhèn)痛”聯(lián)合鎮(zhèn)痛方式,并盡量減少使用阿片類鎮(zhèn)痛藥物;③觀察并記錄患者的血糖變化,同時保持合理的補液量;④患者術后麻醉清醒后予以清水,有腸蠕動后根據患者耐受情況予以流質、半流質食物,可予以患者口香糖,刺激腸功能的恢復;⑤鼓勵患者早期下床活動;⑥術后48 h停止使用抗生素,根據體溫及血象情況,必要時繼續(xù)用藥。
以生存質量改善情況、患者滿意度、依從性、臨床恢復時間、應激反應指標、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觀察指標,分析并比較兩種護理方案的護理效果。①生存質量、滿意度以及依從性的評估采用該院自擬的生存質量評估量表、患者滿意度評分表、依從性評估表。上述三種量表均為百分制,分數(shù)越高則表明相關指標越好。②臨床恢復時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首次下地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能夠自行進食時間以及住院時間。③應激反應指標。手術炎癥與應激反應是預后護理需重視的內容,本研究評估患者術后應激反應水平的指標為心率、平均動脈壓、血糖、皮質醇水平。從患者的血液檢測報告中獲取其應激反應水平,統(tǒng)計術后不同護理方式對患者應激反應的影響。④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病率。觀察并統(tǒng)計兩組患者在院期間惡心嘔吐、切口感染、繼發(fā)性貧血的發(fā)生情況,計算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并分析不同護理模式對患者并發(fā)癥的影響。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生存質量改善情況得分高于對照組,觀察組滿意度得分以及依從性得分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存質量改善、滿意度以及依從性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患者術后首次下地時間、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自行進食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恢復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血糖、皮質醇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應激反應指標比較
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n(%)〕
子宮肌瘤具有多種亞型,在臨床上具有多態(tài)性,其癥狀包括但不限于子宮出血、腹部出現(xiàn)壓迫感以及貧血癥狀等〔4-5〕。在選取病例時,本研究參考總結了臨床多種子宮肌瘤可能出現(xiàn)的癥狀,并根據這些臨床癥狀對子宮肌瘤患者的病情做出診斷,以制定基于ERAS理念下優(yōu)化前移護理干預方案,確定女性子宮肌瘤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提高對子宮肌瘤患者的預后護理效果。基于ERAS護理方案,本研究制定優(yōu)化前移護理方案時遵循的原則包括〔6〕:加強術前宣教配合營養(yǎng)策略,綜合各種因素避免圍術期長時間禁食,促進患者自我恢復,鼓勵患者進行早期活動,以提高子宮肌瘤患者治療預后效果,縮短治療成本,改善患者就醫(yī)體驗。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滿意度以及依從性高于對照組,說明ERAS術前優(yōu)化前移護理是有效的。對腹腔鏡子宮肌瘤術后患者實施ERAS術前優(yōu)化前移護理能夠加快患者術后康復進程,減少術后疼痛〔7-11〕,幫助患者更快地恢復腸功能〔11-12〕,協(xié)助患者盡快下床活動〔13〕。觀察組患者的心率、平均動脈壓、血糖、皮質醇水平均優(yōu)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可能是術前宣教工作、與患者溝通落實到位,術前一晚口服10%葡萄糖使子宮肌瘤患者機體能量有所保留〔14〕,術后進行體育運動鍛煉,利于子宮肌瘤患者術后康復〔15〕。Lewis等〔16〕、Kotani等〔17〕研究指出子宮肌瘤腹腔鏡術后護理方式與患者生活質量提高以及恢復有關,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基于ERAS理念下的術前優(yōu)化前移護理,恢復了患者術后的機體生理功能,減少了住院時間以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更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同時還提高了患者的滿意率及依從性,有利于構建良好的醫(yī)患關系,臨床應用價值高。但是本文納入研究樣本較少,且跟蹤調查的時間較短,因此還需納入更多的樣本以及延長研究時間來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以獲得更高效的護理方案。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