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云岡石窟的彌勒造像與信仰

    2023-09-07 10:57:07吳云麗
    收藏與投資 2023年8期
    關(guān)鍵詞:云岡石窟

    摘要:在云岡石窟的59 000余尊造像中,數(shù)量最多的為現(xiàn)在的佛釋迦牟尼,其次便是未來佛彌勒。彌勒造像為云岡石窟重要的造像題材,有交腳、半跏思惟及佛裝等形式。通過對云岡石窟中彌勒造像的梳理可以發(fā)現(xiàn),云岡石窟中的彌勒造像一方面受到了鍵陀羅彌勒造像、北涼石塔中彌勒造像等的影響,同時中晚期的彌勒造像也融合了中原特色。云岡石窟中的彌勒造像反映了北魏社會流行的彌勒信仰。

    關(guān)鍵詞:云岡石窟;彌勒造像;彌勒上生經(jīng);彌勒下生經(jīng)

    云岡石窟開鑿于大同城西16公里的武周山南麓,現(xiàn)存造像59 000余尊。云岡石窟開鑿于5~6世紀(jì),是佛教東傳漢地的巔峰之作。在4~6世紀(jì)的佛教造像中,彌勒是非常流行的題材,這與彌勒經(jīng)典的翻譯、對未來世界的向往、成佛的強(qiáng)烈愿望密不可分。彌勒造像貫穿云岡石窟開鑿的早中晚三期。早期洞窟中的第17窟即雕刻了云岡石窟中最高的15.6米彌勒造像。自中期開始,以彌勒信仰為主題的雙窟大量出現(xiàn),且彌勒造像大量出現(xiàn)在洞窟壁面上,晚期彌勒造像依然占較大比例。

    一、云岡石窟彌勒造像的幾種表現(xiàn)形式

    云岡石窟的彌勒造像有以下四種表現(xiàn)形式:

    第一,彌勒佛以三世佛中的未來佛形象出現(xiàn),即彌勒已下生成佛。

    云岡石窟第5、16、18、19、20等窟的造像主題為三世佛,那么其中一身即為彌勒佛。只是目前沒有確切證據(jù)可以將未來佛與過去佛區(qū)分開來。

    第二,在云岡的彌勒造像中,出現(xiàn)頻率最高的為彌勒菩薩,如第10、13、17窟的主要造像。

    彌勒菩薩除作為洞窟主尊外,還大量出現(xiàn)在洞窟其他壁面。彌勒菩薩造像表現(xiàn)即為彌勒上生信仰。

    第三,半跏思惟的彌勒菩薩造像出現(xiàn)于第9窟前室東壁上層彌勒菩薩兩側(cè)、第10窟前室西壁上層彌勒菩薩兩側(cè)等,表現(xiàn)的即為彌勒于龍華樹下修無常想。

    第四,身著菩薩裝的彌勒佛出現(xiàn)在第5窟西壁北側(cè)上層圓拱龕內(nèi)。

    該彌勒佛頭頂磨光肉髻,上身帔帛交叉,頸飾項圈。彌勒佛身側(cè)兩脅侍菩薩均身披帔帛。

    二、云岡石窟彌勒造像的特點

    (一)彌勒造像坐姿

    云岡石窟的彌勒造像坐姿多樣,包括彌勒上生信仰中的交腳坐、思惟坐,彌勒下生信仰的結(jié)跏趺坐、禪定坐等。其中云岡石窟中出現(xiàn)最多的為交腳坐,右腳在外,左腳在內(nèi)。部分彌勒造像腳下還雕刻出托舉力士,且托舉力士較多出現(xiàn)于晚期造像石窟中。

    (二)彌勒造像的手印

    據(jù)統(tǒng)計,云岡石窟彌勒造像中最常見的手印為右手在上做無畏印、左手置于左膝上,左手或輕輕放于左膝上,或手握衣角或者手提凈瓶。其他手印,還包括轉(zhuǎn)法輪手印、雙十合十手印、禪定印等。

    (三)彌勒的衣飾

    云岡石窟中彌勒菩薩的菩薩裝主要分為三類,第一類為上身赤裸,頸戴項圈,胸部裝飾瓔珞、蛇形配飾,臂部佩戴臂釧、手鐲等,下身著長裙,如13窟主尊彌勒造像;第二類為自左肩向右胯部斜披絡(luò)腋,下著長裙,如17窟主尊造像;第三類為帔帛在腹部或者腿部交叉,如5窟西壁南側(cè)第四層盝形龕內(nèi)彌勒菩薩。彌勒佛造像早期的佛裝為半袒右肩式袈裟及通肩式袈裟,如7窟后室西壁第四層彌勒佛造像;晚期為褒衣博帶式袈裟。

    (四)彌勒佛/菩薩座

    云岡石窟中彌勒佛、菩薩座出現(xiàn)最多的為方形座與方形獅子座。此外,還有須彌座。少數(shù)彌勒菩薩的腳下出現(xiàn)腳踏。思惟菩薩的座通常為束帛座與方形座。彌勒座兩側(cè)有時會有雙手合十胡跪聽法的弟子或束發(fā)的天人。

    (五)彌勒菩薩的頭冠

    彌勒菩薩造像在云岡石窟中裝飾最為華麗、精美。彌勒菩薩的頭冠早期主要為化佛冠及三面花冠。其中,較為精美的為13窟東壁中部第三層盝形龕內(nèi)彌勒菩薩的頭冠。該頭冠由三個圓盤形成,圓盤之間裝飾忍冬紋裝飾,中央圓盤共三層,最內(nèi)層為化佛,外面兩層為蓮花花瓣,上飾仰月雕刻。左右兩層圓盤均為蓮花裝飾。該彌勒菩薩耳后雕刻出三角形冠披。晚期彌勒菩薩的頭冠出現(xiàn)山岳冠,如第5窟西壁第三層內(nèi)雕刻的彌勒菩薩。該頭冠由三個三角形構(gòu)成,三角形間裝飾花朵。

    (六)彌勒菩薩的配飾

    云岡石窟的彌勒造像通常為交腳而坐的王者形象。早期彌勒菩薩一般上身赤裸或斜披絡(luò)腋;胸前通常裝飾有寬扁的項圈、兩頭相對的蛇形紋飾、十字交叉的瓔珞;上臂配精美的臂釧;耳飾厚重的耳鐺。絲帶自腦后向前繞臂肘,從座兩側(cè)下垂。

    (七)云岡彌勒造像的其他特點

    云岡石窟彌勒造像的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在雙窟中分別雕刻彌勒上生及彌勒下生信仰,如第9窟、第10窟將彌勒上生、下生、三世佛信仰完美融合。云岡石窟出現(xiàn)多樣的彌勒造像組合,如第7窟的彌勒菩薩加倚坐佛加思惟菩薩,第8窟倚坐佛加交腳菩薩加思惟菩薩的組合,第12窟西壁上層的交腳佛像與倚坐佛像的組合等。

    云岡石窟中27尊彌勒造像腳下雕刻出地神形象,地神多以女性化形象出現(xiàn)。地神頻繁出現(xiàn)的原因可能是其代表的授記思想受到帝王們的青睞,抑或地神造像隨涼州僧侶一同進(jìn)入平城。

    此外,彌勒造像較多雕刻于盝形龕內(nèi),彌勒造像與獅子座的搭配非常流行。

    三、云岡石窟彌勒造像的來源

    彌勒造像最早可追溯至犍陀羅地區(qū),該地區(qū)主要有四種彌勒造像:彌勒佛造像,交腳而坐、手作轉(zhuǎn)法輪印的造像、半跏思惟形、持凈瓶的立像。前三種類型在云岡都能找到,云岡石窟中的交腳像一般被認(rèn)為是彌勒。手作轉(zhuǎn)法輪印的彌勒像在云岡依然能看到,只是無畏手印與愿印更加流行。犍陀羅紹托拉克出土的浮雕板上雕刻的彌勒菩薩兩側(cè)各有一身對稱居于建筑內(nèi)的半跏思惟菩薩。這一造像組合在云岡幾乎隨處可見。北涼石塔中流行的七佛一彌勒造像組合也出現(xiàn)在云岡第11窟及第13窟中。

    四、云岡石窟彌勒造像分期特征

    在早期洞窟中,彌勒造像主要以三世佛中的彌勒佛形象出現(xiàn),洞窟東西壁面鮮有彌勒造像出現(xiàn)。自中期開始,彌勒造像數(shù)量激增,不僅有雙窟的北壁分別表現(xiàn)彌勒上生與下生信仰,而且東西壁也開始出現(xiàn)彌勒造像。晚期,雕刻彌勒造像依然方興未艾。晚期洞窟中,彌勒造像一般雕刻于洞窟東西壁面。此外,早中期洞窟窟門與明窗上的彌勒造像也多完成于孝文帝遷都之后。

    早期彌勒造像組合一般為三世佛、彌勒菩薩與脅侍菩薩、彌勒菩薩與思惟菩薩;中期造像彌勒菩薩與彌勒佛成對出現(xiàn)、彌勒菩薩與七佛、彌勒菩薩兩側(cè)同時雕刻出脅侍菩薩與思惟菩薩等;晚期彌勒造像變化更加多樣,許多造像組合還有待進(jìn)一步研究。

    五、云岡石窟的彌勒信仰

    (一)彌勒上生信仰

    云岡石窟中的彌勒菩薩造像遠(yuǎn)多于彌勒佛造像,由此可知,彌勒上生信仰在云岡石窟盛行。彌勒上生信仰指釋迦牟尼預(yù)言彌勒為未來佛,十二年后彌勒上生兜率天宮為諸天子講法。云岡石窟中出現(xiàn)較多的交腳彌勒菩薩加半跏思惟菩薩的組合,即是依據(jù)《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jīng)》表現(xiàn)彌勒上生以及彌勒凈土的信仰思想。

    (二)彌勒下生信仰

    云岡石窟還雕刻了交腳座的彌勒佛像(第5窟西壁第6層)、禪定坐的彌勒佛像、倚坐的彌勒佛像(第8窟后室北壁上層)、彌勒佛立像,表現(xiàn)的即為彌勒下生信仰。眾人祈盼彌勒早日下生人間,傳承佛法,普渡眾生。不僅如此,彌勒下生人間時世界將變成一個和諧世界,表現(xiàn)了北魏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彌勒信仰在云岡石窟盛行的原因

    第一,云岡石窟受到犍陀羅藝術(shù)的影響,云岡石窟繼承了犍陀羅交腳彌勒菩薩加思惟菩薩的造像組合。彌勒信仰在北涼時期已非常流行,北涼滅亡后,北涼工匠將彌勒信仰帶到了北魏首都平城。

    第二,云岡石窟是由皇家出資開鑿,因此展現(xiàn)更多的是皇家意志。佛教思想要服務(wù)于政治統(tǒng)治,皇家希望人民將希望寄托于彌勒,將更多時間投入誦讀及抄寫經(jīng)書之中,而不是反抗新生政權(quán)。

    第三,《佛說觀佛三昧海經(jīng)》《佛說彌勒大乘佛經(jīng)》《禪秘要法經(jīng)》等都指出觀佛相好即可在命終之后上生到兜率天宮追隨彌勒,并于將來隨彌勒下生閻浮提,聞法后率先悟道成佛。因此,彌勒信仰在4~6世紀(jì)受到眾多僧人的追捧,比如道安、道法等。

    第四,西晉滅亡之后,五胡亂華,中原地區(qū)動蕩不安,戰(zhàn)爭頻繁,民不聊生,人民渴望安定的生活,希望能夠往生兜率天,逃離生老病死的輪回;同時人們希望彌勒早日下生成佛,講經(jīng)說法普渡眾生。

    云岡石窟的彌勒造像既與三世佛造像息息相關(guān),又自成一體。云岡石窟的彌勒造像占據(jù)如此大的比例,表明彌勒信仰在北魏平城時期盛行。云岡石窟的彌勒造像還影響了龍門石窟中彌勒造像及晉東南的部分小石窟。

    本文僅概述了云岡石窟彌勒造像的一些特點,鑒于云岡石窟早中晚三期彌勒造像特征有很大差別,筆者將繼續(xù)展開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簡介

    吳云麗,女,漢族,山西長治人,碩士,研究方向為石窟寺考古。

    參考文獻(xiàn)

    [1]李曄.山西北朝菩薩頭冠的類型研究[J].西北美術(shù),2018(4):95-100.

    [2]宿白.中國石窟寺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3]王惠民.彌勒信仰起源的史學(xué)考察[C].蘭州:炳靈寺石窟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03.

    [4]殷光明.北涼石塔研究[M].臺北:臺灣覺風(fēng)佛教文化基金會,2000.

    [5]楊惠南.漢譯佛經(jīng)中的彌勒信仰—以彌勒上、下經(jīng)為主的研究[J].文史哲學(xué)報,1987(12):119-181.

    [6]宿白,李治國.中國美術(shù)全集·雕塑篇·云岡石窟[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猜你喜歡
    云岡石窟
    云岡石窟文創(chuàng)產(chǎn)品意境構(gòu)建方法應(yīng)用研究
    包裝工程(2023年18期)2023-09-27 09:23:30
    云岡石窟1至4窟重新開放
    民國時期云岡石窟佛頭盜毀事件與媒介傳播
    云岡石窟旅游景區(qū)開發(fā)與規(guī)劃
    炎黃地理(2020年3期)2020-05-26 02:12:42
    《云岡石窟》油畫 張彩霞
    云岡石窟的文物數(shù)字化探索與實踐
    云岡立佛將重現(xiàn)北魏風(fēng)采
    中國收藏(2015年10期)2015-11-05 15:19:22
    去云岡石窟看浮雕
    云岡石窟經(jīng)營管理新模式探討
    云岡石窟研究院館藏建筑構(gòu)件初步研究
    乌恰县| 睢宁县| 怀来县| 美姑县| 云龙县| 博乐市| 贡山| 红桥区| 通化县| 安平县| 开阳县| 山西省| 抚顺县| 府谷县| 卫辉市| 馆陶县| 周宁县| 阿勒泰市| 蒙城县| 沈丘县| 富民县| 旬阳县| 湟中县| 林周县| 平阴县| 绥江县| 宁海县| 郓城县| 措美县| 蓬溪县| 苍梧县| 仲巴县| 洮南市| 江西省| 山阳县| 大关县| 辛集市| 曲松县| 资兴市| 沧源| 沂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