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軍
根據(jù)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小學基礎教育階段,教師要從多個維度深層指導學生進行課外拓展性閱讀,以此來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加語言素材的積累,并且借助閱讀專項練習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科能力,激活其潛在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滿足其對知識的渴求。小學生自身的學習經(jīng)驗相對較少,難以獨立在知識的海洋中探索,如果在課堂中缺少教師的引導必然會出現(xiàn)走神、思維受限、探究熱情減退等情況。單一模式的固定化教學不僅難以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氛圍,還會使學生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消極情緒,這也在無形之中為教師帶來了一定壓力,限制了教育的現(xiàn)代化發(fā)展進程。基于此,教師要致力于打造品質(zhì)型閱讀,在傳授教材知識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課外拓展型閱讀,進而使上述的教學劣勢得到改善,幫助學生順利高效地完成閱讀和學習任務。
在小學階段開展課外拓展閱讀,并提高閱讀的品質(zhì),需要教師有意識有目的地制定指導計劃,并且落實到閱讀指導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以漸進法和滲透法助力學生閱讀能力和閱讀興趣的提升,加快落實品質(zhì)閱讀。在以往的語文閱讀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是處于被動狀態(tài)下的學習,但是開展課外拓展閱讀,教師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使其充分發(fā)揮學習和閱讀的主觀能動性[1]。教師要依托教材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閱讀指導,針對課堂中與教學要求相偏離的內(nèi)容給予篩選和刪減,以課文重點內(nèi)容為著手點,幫助學生簡化閱讀材料,精準把握教學關鍵點,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需求實施閱讀拓展教學,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更為廣闊的閱讀環(huán)境中。例如,在《兩小兒辯日》教學中,孔子被兩個小孩提問后忽然無法作答,基于這一現(xiàn)狀,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何看待日出?”要求說一說課文中孔子對于這個問題作何反應。在學生完成回答后,教師就可以繼續(xù)講解課文內(nèi)容,并帶領學生分析孔子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在課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論語》,并讓學生在閱讀后寫下感悟,或者從其他途徑了解孔子的其他著作,在課余時間與同學進行交流,針對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也要及時向教師提出,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閱讀鍛煉,學生的思維空間可以得到有效拓展,對于知識點也會有自己獨特的理解,使個人的閱讀情感得到激活。
和諧良好的讀書氛圍是激活學生閱讀興趣,提高閱讀品質(zhì)的重要前提。教師要重點思考如何以自身作為典范,在行為和語言上發(fā)揮引導作用,讓學生自主投入到課外的拓展閱讀中。讀書氛圍的營造關鍵在于突出細節(jié),教師要通過學校內(nèi)部的硬件和軟件條件來提高學生的閱讀欲望,從而逐漸從課內(nèi)閱讀拓展到課外,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始終保持積極的情緒,在情緒的推動下促使學生投入到快樂閱讀中,使自身的思維靈敏度以及理解能力得到充分的鍛煉,從而起到升華情感,增強閱讀效果的作用[2]。教師可以在教室四周的墻壁上張貼一些讀書相關的名言警句,“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應自己思索,自己做主”“讀書有三到,眼到、心到、口到”,還可以在班級中設置讀書角,將經(jīng)典文學、科普報刊等多種類型的課外書籍放置其中,供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閱讀。教師還要針對學生的閱讀情況設定合理的閱讀目標,并列出具體的書籍名單,要求學生在一周或者一個月時間內(nèi)完成定量的閱讀。同時,教師也要跟蹤學生的閱讀進展,對沒有跟上時間進度的學生要及時予以督促,并且積極與學生進行情感溝通交流,從而了解學生的閱讀反饋信息,讓學生在拓展閱讀中獲得良好的體驗,通過有效活動營造出積極的讀書氛圍。
每一篇課文都有其風格特點,對于學生來說都是全新的知識視野,教師在開展課外拓展閱讀的過程中要立足于文本,不斷豐富閱讀內(nèi)容。首先,要尋找合適拓展切入點。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缺少足夠的生活經(jīng)驗,多數(shù)情況下學生會以形象化思維去理解問題,在閱讀和理解時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教師要通過拓展閱讀的方式增加學生的知識和語言素材儲備,從而使其對文本內(nèi)容有更為深刻的理解[3]。另外,要從發(fā)展點出發(fā)實施閱讀指導。凡是可以拓寬學生視野、激活學生思想情感的部分都可以稱之為發(fā)展點,教師要針對文本中包含發(fā)展點部分的內(nèi)容進行重點講解,幫助學生獲得良好的閱讀體驗,逐漸提高閱讀興趣。最后,基于學生的興趣點進行閱讀指導。如果文本內(nèi)容中包含學生感興趣的部分,教師可以此為基礎進一步拓展閱讀內(nèi)容。總而言之,教師要從文本內(nèi)容出發(fā),積極向學生推薦與之類型相同或者內(nèi)容相關的閱讀資源,讓學生通過課外閱讀資源的閱讀,加深對課內(nèi)文本的理解,與作者產(chǎn)生情感層面的共鳴,在閱讀感悟中逐漸掌握閱讀要領。例如,在《開國大典》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渠道收集相關的歷史資料和書籍,并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要求學生自主預習課文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初步的了解。在正式教學階段,通過課堂互動為學生普及歷史知識,讓學生對“開國大典”這一事件有系統(tǒng)性的認識,為之后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在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教師也能從固化的教學模式中解脫出來,使教學內(nèi)容更加豐富,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
學生只有在閱讀興趣的驅使下才能慢慢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長時間堅持閱讀之后,就可以逐漸脫離教師的督促自主進行閱讀。所以,教師需要讓學生掌握到正確且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從而提高閱讀質(zhì)量和效率。目前,課外書籍的類別和數(shù)量都非常之多,所以如何讓學生正確選擇書籍、如何讓學生高效讀書,都是需要教師重點指導的內(nèi)容[4]。首先,要讓學生學會選擇符合自主能力的書籍,因為小學生的理解能力尚處于發(fā)展階段,難度較高的書籍會導致學生理解困難,久而久之使閱讀積極性縮減。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認知經(jīng)驗、閱讀基礎、興趣愛好、閱讀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列出具體的閱讀書目,低年級的學生以童話類、兒歌類、寓言故事類課外讀物為主,例如《小王子》《舒克貝塔歷險記》《伊索寓言》等,這些讀物內(nèi)容簡單易懂、故事情節(jié)清晰生動,學生通過閱讀可以獲得一定的啟示,使閱讀興趣大幅度提高;高年級學生以科普類、自然科學類、民間文學類為主,例如《小兵張嘎》《昆蟲記》《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另外,在確定閱讀書目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精讀和略讀兩種方式結合,在提高閱讀效率的同時,學生可以更好地汲取到書中的知識精髓。在讀書之前,教師要先讓學生瀏覽書籍的前言和目錄,對內(nèi)容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對于經(jīng)典類作品要采用精讀的方式,邊讀邊做好閱讀筆記,將書中出現(xiàn)的優(yōu)美詞匯和句子摘抄下來,以提高語言積累。其他情節(jié)性的書籍可以選擇略讀的方式,只要了解情節(jié)發(fā)展的過程即可。與此同時,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思考,將書籍中的知識印刻在腦海中,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資料查找或者向教師提問來獲得順利解決,在閱讀中促進學生反思能力的養(yǎng)成[5]。最后,指導課外拓展閱讀還需要教師將課內(nèi)教學與之結合起來,以此來深化課內(nèi)所學。例如,在三年級課程中會學到很多諺語,其中在理解“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在學習《少年閏土》之后,則可以引導學生閱讀魯迅先生的短篇小說《故鄉(xiāng)》;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之后,閱讀《憑吊圓明園》或者相關資料。拓展閱讀的指導需要教師有的放矢,使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到更多的閱讀經(jīng)驗,掌握高效閱讀的技巧,最終獲得預期的閱讀效果。
興趣是課外拓展閱讀活動的重要推動力。教師開展閱讀指導必然離不開組織讀書活動,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使其展開長效的閱讀。讀書活動的類型有很多,例如表演活動、競賽活動、游戲活動等[6]。首先,在組織表演活動時,教師需要圍繞課文內(nèi)容來有針對性地推薦同類書籍。例如,在教學《普羅米修斯》時,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一千零一夜》書籍中的其他故事,然后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故事分角色演繹故事情節(jié)。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在表演環(huán)節(jié)中,要指導學生在表演和對白時將情感融入在內(nèi),在表演結束后還要對表現(xiàn)效果做出客觀評價,讓學生加以改進,借助表演活動讓學生感受到課外書籍的魅力所在。另外就是組織讀書競賽活動,通過競賽激活學生的求勝心理。競賽活動可以圍繞古詩詞來進行,讓學生通過搶答的形式進行古詩詞的句子接龍。以《唐詩三百首》為參考范圍,在活動開始之前,大致劃分出范圍幫助學生緩解一定的背誦負擔,讓學生提前讀熟和記憶,使學生在活動中可以充分應用所學尋找合適的詩句應對競賽,使學生在活動結束之后依舊會積極閱讀此書,持續(xù)深化記憶,以期望在下次活動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最后就是組織游戲活動,例如成語接龍,讓學生將日常閱讀中積累的成語詞匯應用在游戲中[7]。讀書活動的形式多種多樣,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時間安排選擇適宜的活動,在活動結束之后也要向學生推薦對應的書籍,讓學生在讀書活動的助力下實現(xiàn)深度的閱讀和理解。
閱讀指導要以兼顧學生作為前提,將課外拓展閱讀與小組合作實踐有機融合起來。結合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學生布置難易程度適中的實踐性學習任務,讓成員之間通力合作共同來完成,并且教師還要預留出一定空間增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以提升閱讀品質(zhì)為活動指導的目標,組織知識競賽、課本劇改編、主題辯論活動等,讓成員在組長和教師的帶領下提高活動參與程度[8]。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積極提出疑問,從多個維度對閱讀內(nèi)容進行分析、探究和論證。同時,將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進行連通,開展集開放性、拓展性、實踐性為一體的閱讀活動,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制定活動主題,讓小組成員自主規(guī)劃和實施活動。最后,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閱讀交流活動,在活動中積極分享自己的讀書經(jīng)驗和心得體會,確保學生自身的學科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可以獲得協(xié)同發(fā)展[9]。
綜上所述,指向提升閱讀品質(zhì)的小學課外拓展閱讀指導工作中,教師要牢牢把握住閱讀內(nèi)容中的關鍵信息,積極對閱讀指導的方式進行拓展,從而激活學生的閱讀情感,重視營造良好的讀書氛圍,從文本的角度出發(fā),不斷豐富閱讀的內(nèi)容,在教學中積累經(jīng)驗,指導學生應用正確恰當?shù)姆椒ㄟM行讀書,以強化閱讀理解[10],定期組織讀書活動,檢驗學生階段性的閱讀成果,這樣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實踐鍛煉和時間積累,使自身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素養(yǎng)取得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