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譯瑤
《西廂記·寄柬》為明代李日華所撰寫的傳奇本《南西廂記》中的一折,講述老夫人賴婚之后,張生和鶯鶯害了相思病,紅娘以一封書柬幫兩人互試心意,傳情達意。《寄柬》全折的唱腔主要以【降黃龍】接【黃龍袞】的簡套構成,這樣的用法多以短套的形式出現(xiàn),如《寄柬》中連用五支【黃龍袞】,即使在文學本中也極為少見。這六支曲子均為紅娘一人演唱,因此在表演中,綜合舞臺元素,注重節(jié)奏變化,豐富表演內(nèi)容,以避免表演的重復和死板,是這折戲表演編排的難點。充分發(fā)揮不同段落中的表演功能,在表演的細節(jié)中推動情節(jié),完成敘述前情、塑造人物、點明主旨的作用,是這折戲表演的重點。
首曲【降黃龍】帶第一支【黃龍袞】敘述前情,這是紅娘來到張生房前的一段表演,此時舞臺上只有紅娘一人,在表演的時候,要處理好唱段的表演層次,利用六旦的服裝道具和戲劇內(nèi)容,從文本和音樂中挖掘表演元素,從而豐富表演的內(nèi)涵。
伴隨著小鑼紅娘出場亮相,這是一個程式的亮相。紅娘上場左右整理自己,拿起腰巾轉(zhuǎn)圈亮相,靈活俏皮。腰巾這個道具,在出場亮相的時候就被突出了起來。不同于一般的小生花旦,在昆曲舞臺上六旦的服裝沒有水袖,缺少了水袖對于表演流動性的延展。因此紅娘手中的腰巾成了代替水袖作用的重要道具,在表演中,腰巾和角色形成了統(tǒng)一,演員依靠腰巾子的輔助以編排身段舞蹈。她用腰巾左右掃自己的衣服,撣撣灰,在出場時未著一句,以簡單的動作便交代出她作為一個丫鬟的身份,而后起唱【降黃龍】,回溯事件前情。段【降黃龍】講述從老相國去世的前情家事。雖然從相國去世到孫飛虎搶親,崔家屢遭磨難,如今仍寄居寺院,但全曲少有悲傷基調(diào),情緒欲揚先抑,以突出轉(zhuǎn)折說明今日來由。全曲一板三眼加贈板,節(jié)奏舒緩,在舞臺表演中要通過動作鋪排的靈活運用,呈現(xiàn)人物的俏皮靈動,同時使得舞臺鬧熱而不呆板?!跋鄧徐?,寄居蕭寺”,紅娘拱手表相國,掀起腰巾搭在手臂上張開,手勢表示如今我們所住的寺院?!翱嘁騿适隆币痪洌凇翱嘁颉倍稚?,紅娘左右三次撣腰巾,在“喪事”二字上,紅娘拎起腰巾做左右三指以指明寄居寺院的原因。這句唱腔很長,一字一板,全句要唱足二十拍,唱詞內(nèi)容亦缺少情節(jié),在舞臺表演中要用動作將唱腔填滿,從唱詞中難以尋找到圖解唱詞的表演動作,這時候腰巾這個依附在服裝上的道具就賦予了表演以依托,靈活運用腰巾編排表演,延展動作,才使得舒緩的唱腔在舞臺上靈動起來。而相反“孤兒幼女”一句,紅娘則放開腰巾,伴隨云步,在“孤兒”二字上單手做撫頭狀以表示小孩子,在“幼女”二字上雙手在裙擺邊微微晃動表示小姐的裙擺,這句唱詞中傳達了具體的形態(tài),因此表演則全面運用了唱詞的內(nèi)容豐富動作,與前句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動作編排方式。
“那張生此時伸志”,張生的出現(xiàn)救小姐于危難之中,紅娘的講述也從這一情緒開始轉(zhuǎn)折。提及張生,紅娘學著小生的臺步向前走三步,底腿膝蓋微彎,另一條腿抬高,將裙擺撐開后膝蓋隨之抖動,模仿張生風流倜儻的姿態(tài)。唱至“此時”,紅娘一腿抬高,手上拎起腰巾轉(zhuǎn)一圈,腿隨之向相反的方向轉(zhuǎn)圈。唱至“伸志”,紅娘做拋腰巾狀以解釋張生獻計的文辭,模擬小生程式中擦鼻子的動作,調(diào)笑秀才的得意之態(tài)?!扒渤邥d師疾至”,紅娘拎起腰巾在手中揉搓,以配合句中擻腔的旖旎,腳下繞半圈大圓場表現(xiàn)“疾至”的動態(tài)。“方顯得文章有用,天地無私”,這里在表演中先存腿,演員要蹲下來,再伴隨著蘭花指向上整個人舒展開,重復三次,在文辭和視覺上均給觀眾以抱負終于得施的出人頭地之感。這一段唱多長腔,在舞臺上為充盈唱腔,多處可見左右重復三次的動作,在表演中要注意動作的節(jié)奏與唱腔的配合,昆劇載歌載舞的音樂性與舞蹈性方可融為一體。第一支【黃龍袞】承接【降黃龍】,這一段以排比的五個“一個”,講小姐與張生的相思之情。這一段轉(zhuǎn)入一板三眼,節(jié)奏加快,在表演的設計中,配合文辭的排比,動作中以同樣整飭的五個跳躍的轉(zhuǎn)身圖解唱詞,配合輕巧的節(jié)奏呈現(xiàn)飛舞飄逸的圖景,將整個舞臺豐盈起來?!耙粋€帶圍寬,清減了小腰肢”,這句講小姐日漸消瘦,演員小圓場轉(zhuǎn)身,叉腰向下扭腰以突出腰肢;“一個睡昏昏,不待觀經(jīng)史”,演員起身轉(zhuǎn)身,模擬張生讀書的姿態(tài);“一個意懸懸,懶去拈針黹”,轉(zhuǎn)身轉(zhuǎn)一圈,模擬小姐刺繡的動作;“一個筆下寫幽情”,演員跳轉(zhuǎn)身,模擬書寫的動作;“一個弦上傳心事”,再跳轉(zhuǎn)身模擬撫琴的動作,以指那日張生彈了《鳳求凰》鶯鶯月下聽琴。這一段表演的內(nèi)容和結(jié)構都緊密貼合文辭,錯落有致,使得劇種文學性和舞蹈性相互映照。在全折第一段的表演中,看似唱詞內(nèi)容簡單,一個演員在舞臺中演唱,唱段較長,但在表演的編排中,必須靈活運用服裝道具和文本、音樂的內(nèi)容輔助表演,抓住人物和行當?shù)奶攸c,使得舞臺的詩、樂、舞三者融為一體,在舞臺上呈現(xiàn)出一幅靈動俏皮的畫面。
從第二支【黃龍袞】開始,紅娘的表演進入了今日的情景。后面接連四支【黃龍袞】,講述紅娘得見張生同樣思念小姐,決心違抗老夫人的命令,幫助他二人互相表明心跡。紅娘在《西廂記》全劇中,是對抗封建禮教的象征,這樣的性格和人物特征,也應呈現(xiàn)在紅娘這個人物表演的點滴之間。不同于前段多依托程式的表達,在這一段情節(jié)中,紅娘的表演借鑒京劇荀派的表演手法,增加了一些突破程式的表達,尤以一些紅娘模擬張生和小姐的表演,通過模仿其他行當?shù)某淌揭运茉烊宋镄愿?,突出人物關系,從而使得紅娘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紅娘來打探張生對小姐是不是真心,因此想要在窗外悄悄觀察張生此時究竟在做什么。第二支【黃龍袞】起首唱“我潤破紙窗兒”,這里在表演中,紅娘小心翼翼地幾步走過去,將舌頭吐出來把唾液蘸在手上。在正常的程式中,女孩子不會有露出舌頭的動作,但在這里適應情節(jié)內(nèi)容,配合一個大的轉(zhuǎn)身,以正面面對觀眾,下巴微微抬起,舌頭點手指轉(zhuǎn)身戳一下窗戶。又連忙回頭張望四下是否有人,再轉(zhuǎn)半圈圓場到舞臺右邊重復。唱至“悄聲兒窺視”,這里紅娘用兩根手指放在眼前模擬窗縫,這也是傳統(tǒng)程式中不曾見到的手勢,紅娘踮腳窺視,再轉(zhuǎn)身正面對觀眾,把這個手勢直接傳達給觀眾。這里兩個動作都要正面對觀眾,動作幅度大,以表強調(diào),這兩個動作雖然都并不是六旦的傳統(tǒng)程式,但恰如其分地應和了情節(jié),也將紅娘不拘泥于封建禮數(shù)的性格先行傳達了出來。
這一段后面的內(nèi)容,唱紅娘在窗縫中偷窺到的張生的模樣。唱至“孤眠滋味,凄涼情緒”,紅娘模仿房中的張生病懨懨一個人睡覺的樣子,這里小生動作花旦做,更要表達出一絲柔美和可憐。紅娘學張生學得迷迷糊糊、得意忘形,被腳下的石頭絆了一下,在“緒”字的氣口上,思緒回到了當夜的情景中。在前面的情節(jié)中,紅娘也多有模擬小生姿態(tài)的表演,這樣的表演多為花旦模擬小生的程式,但模仿并不僅僅是學走小生臺步,相比一般小生的表演,紅娘在模仿的時候要更為夸張,腿比一般小生抬得更高,動作更為放大,才得以表達出“模仿”的精髓,以放大表達出張生的風流瀟灑和一表人才,紅娘在調(diào)笑張生之余,更要多幾分敬佩和欣賞,將張生的人物形象和紅娘與張生的人物關系同時呈現(xiàn)出來。見到張生亦為小姐相思成疾,紅娘這時候一改來時躊躇的情緒,這兩人心中均掛念著對方,紅娘心中有了立場,她決心今天做“散相思的五瘟使”,以幫他二人傳情達意。進門與張生見面,演唱轉(zhuǎn)入一板一眼。這里五支【黃龍袞】連唱,相近的旋律易使戲劇節(jié)奏變得平淡兀長。在這個地方,紅娘心意已決,在情緒轉(zhuǎn)換的地方推進節(jié)奏,戲劇節(jié)奏亦發(fā)生變化,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使后一段情節(jié)更加緊湊。與前面模擬張生的表演相類似,當張生提出要修書一封請紅娘送與小姐,這里紅娘還有一段模擬鶯鶯神情的表演。在第四支【黃龍袞】中,紅娘起至“她捏扎起面皮”的時候,臉沉下來模仿小姐的扭捏姿態(tài),“道憑誰寄言語”兩手叉腰向前走,這一句的表演里紅娘還在模仿小姐,她向前走壓迫張生地位,前兩步要模仿閨門旦的走法,步子小而慢,而后逐漸快起來,將六旦的節(jié)奏帶回到表演中。“她道這妮子”時,紅娘背轉(zhuǎn)身像模像樣地模仿小姐生氣的樣子,“哫”轉(zhuǎn)身一指,幾乎指到了張生臉上,她的情緒和節(jié)奏又回到了六旦自身。不同于前面學張生的完整的一段有模有樣的表演,紅娘在模擬小姐的動作中幾度跳進跳出,宛如學小姐的情態(tài)也擺脫不掉自己的模樣。在這之間,小姐以閨門旦應工,性格扭捏,相應表演中動作拘謹,而紅娘性格灑脫直率、熱心機智,紅娘模仿小姐,在自己和小姐的情態(tài)中跳進跳出,同樣帶有自己對小姐的了解和評判,也更突出了六旦和閨門旦的程式區(qū)別,以免戲劇節(jié)奏拖沓、死板。紅娘在這段表演中,學張生的像與學小姐的不像,程式中的靈巧與破程式的調(diào)皮,均是為了綜合地塑造出紅娘的人物性格,將紅娘聰明又調(diào)皮、靈巧又不羈的多重性格特征綜合呈現(xiàn),使得人物在舞臺上立體起來。
《寄柬》顧名思義,全折的重點在于紅娘傳遞的柬中。在《西廂記》全劇中,張生和鶯鶯通過紅娘傳遞書信的情節(jié)出現(xiàn)多次,兩人終成美事,與這其間傳情達意的書信緊密相關。因此書柬作為全折的重要道具,它的形成極其特殊性,在表演中需要突出。
昆劇舞臺中,曲牌【一封書】多與寫信讀信相關,多演唱書信的內(nèi)容,這里亦是在演唱到【一封書】的時候,完成了書柬的書寫過程?!疽环鈺科鸪?,紅娘先背躬對觀眾講張生的殷勤情態(tài),這里的表演放開了唱詞,她小碎步走到臺前邁門檻,琴童走后還要再提防門外是否有別人,左右張望再回到室內(nèi),這里在表演中要把腰提起來,從門檻外跨回來從下往上通過腰的幅度體現(xiàn)出女孩子體態(tài)的美。觀察過門外無人,紅娘回到桌前,這時候唱詞才轉(zhuǎn)回到書信的內(nèi)容,對著張生囑托書信的內(nèi)容,手里幫書生備硯磨墨。張生接唱下一支【皂羅袍】,這時張生見紅娘臉湊在一邊看自己寫字,他先用筆桿子敲打紅娘的頭,然后紅娘跳起身一撣,向后轉(zhuǎn)到桌子另一邊,張生又把墨汁彈到她臉上,紅娘再一轉(zhuǎn)身到椅后,隔著椅子踮腳偷看。加入這個俏皮的表演,給寫信這個簡單的情節(jié)增加了些許靈動,整個舞臺便活了起來。同時表現(xiàn)出張生和紅娘像朋友一樣的人物關系,后接紅娘請張生放寬心“放心學士,自當處置”便順理成章。書柬已寫成,這個道具終于呈現(xiàn)在舞臺上,在表演中就要突出出來。在【尾聲】中,紅娘叫“張先生”,這句念白要格外強調(diào),雖然是尾聲中的一句夾白,卻要著重如同一句叫板,在念白之后,兩人扯四角做大圓場調(diào)度處理,最后回到舞臺中間,兩人共同拿起書柬繞一圈最終舉起,在全劇的最后一句唱詞點題“百歲歡愉,全憑這張紙”,指向做強調(diào)今日之事這件東西分外重要。對書柬的強調(diào)還在紅娘最后的下場中。紅娘念“如今是好了”,從桌上取過書柬,將其舉過頭頂,在舞臺上繞一個“8”字在臺口亮相,再伴隨小鑼的節(jié)奏左右三番端詳書柬,再將其舉起來仰頭看著它。此時紅娘心中美滋滋,小姐和張生今后的成人之美,都夾在書柬中了。紅娘下場的一組表演,目光完全落在書柬之上,所有的動作都圍繞著它編排設計,在整個舞臺的留白中將這件道具突出了出來,在落場勢中再度點明全折的主題。一折戲在舞臺上的生命力和表現(xiàn)力,文本創(chuàng)作和表演的二度創(chuàng)作同樣重要。演員在表演的時候,要抓住不同段落的戲劇功能,對文本進行豐富和加工,綜合運用程式和文、樂的結(jié)合,把一出戲的角落點滴處理得當,表演才能層次分明,將戲劇內(nèi)容最大限度地傳遞給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