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芳
摘要:閱讀作為語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之于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的提高及其他學科的學習與提高具有極為關鍵的作用。然而,要提高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重視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fā),并為此在教學中采取一系列的積極舉措,使他們更加積極參與到一系列閱讀實踐中。
關鍵詞:小學生 ?小學語文 ?閱讀興趣 ?有效策略
閱讀興趣的培養(yǎng)不僅能使小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還能使他們更好地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真正喜歡上閱讀。然而,就目前狀況而言,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部分小學生的閱讀意愿并不濃厚,因此,我們必須在深入、客觀了解真實學情的基礎上擬定一系列的有效舉措,助力于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有效提高。
一、重視多元化教學方法引入
作為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形式,教學方法之于學生閱讀興趣的提升有著直接且關鍵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小學語文教師就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能夠在多種多樣的精彩教學方式引導下參與到語文閱讀教學實踐過程中,以確保語文閱讀教學實踐能夠更高效地實施。
為此,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充分、客觀了解具體學情的基礎上,擬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具體策略,使小學生能夠在其感興趣的內容驅策下積極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實踐之中。比如,在學習《觀潮》一文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喜歡聽故事、好奇心強等特點,將一些與錢塘江大潮有關的民間傳說等介紹給學生,讓他們在精彩故事的引導下興趣盎然地投入到文章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中。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將一些與主題或者背景相關聯(lián)的圖片(如展現(xiàn)錢塘江風景的圖片或者攝影作品等)、視頻(如相關紀錄片)以及音樂等作品借助多媒體的優(yōu)勢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他們在一系列精彩感官體驗的引導下對文章內容萌生出更加強烈的探索意愿和閱讀興趣。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將獨立探究或者小組合作等新穎學習形式引入到閱讀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以期小學生能夠在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表達出自身的情感、觀點等,從而使他們更加深入到文章主題及其相關內容的解析中。
二、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挖掘
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在課堂教學中挖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其閱讀興趣的提高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因此,想要提高小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教師必須在閱讀教學中重視小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激發(fā),使他們能夠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小學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
為了這一目標的實現(xiàn),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地了解,以期能夠在深入了解學生具體情況的基礎上因材施教,使不同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的學生都能在恰當的引導下積極參與到語文閱讀實踐活動中。比如,對于敏感、心理承受力不強的學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多地采取鼓勵、激勵等肯定性舉措;對于比較自負的學生,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地采取一系列引導、建議等指導性舉措,使他們在客觀了解自身能力、水平等的基礎上擬定一份更適合自己的提升閱讀能力的科學規(guī)劃。與此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將閱讀實踐的主動權交到學生的手中,只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其中。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一系列讀書分享活動等肯定學生的閱讀成效,逐漸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等。如此,在教師的引導、陪伴下,小學生勢必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閱讀實踐之中。
三、重視科學評價機制的采用
每個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認可。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務必要采用科學的評價機制等,以確保能夠在客觀評價學生的基礎上給出一些實用性較高的建議。
為此,小學語文教師不僅要重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還要積極重視學生、其他任課教師和家長等多方面的意見和建議,以確保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優(yōu)勢與不足,并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與此同時,教師務必要重視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化,避免給學生貼上負面標簽,不要帶著有色眼鏡看待學生的努力和成長。在此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借助課堂錄像等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真實還原閱讀教學過程,并針對學生在閱讀中的表現(xiàn)進行更加全面的評價以及一系列積極反思。在全面、客觀、深入評價指導之下,教師必定能夠在閱讀實踐中追根溯源,從而在閱讀教學中更好地解決學生的問題,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實踐中。
總而言之,閱讀興趣的提高之于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意義重大。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會在深入了解這一事實的基礎上給予他們更加科學、高效的閱讀指導,使他們能夠在閱讀實踐中獲得閱讀能力的進一步提高,從而在小學語文學習過程中獲得更大的進步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