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敏
教師要營造生活課堂、生態(tài)課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積極融入課堂,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人際的交流、語言的交流、情感的溝通,從而能激發(fā)興趣,開啟智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把握生活的真諦,提升自我價值。
一、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存在的不足
(一)英語教師希望利用英語課堂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專業(yè)的英語語言環(huán)境,但是創(chuàng)設這種純英語講解占比較大的課堂還需要考慮學生們的實際情況。其實大部分學生英語聽力和語言理解、吸收能力有限,純英語講解表面看來很好,但他們可能無法適應這種英語授課環(huán)境。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不到發(fā)揮,課堂和教師的互動不足,學習效率也得不到提升。
(二)對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把握不準。部分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經(jīng)驗缺乏精準的把握,以自己的經(jīng)驗加以替代,將某語言知識點固化為學生具體的生活經(jīng)驗,可能會束縛學生的思維,局限了語言的適用性。
二、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拓展課程資源。開展高效的英語教學時不能局限于教材上的內(nèi)容,教師要為學生打開一扇開闊視野的大門。教師要利用豐富的資源,引導學生查閱收集豐富的節(jié)日資料,如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春節(jié)等,能加深學生的理解,開拓學生文化視野。如在Chinese Festivals教學中,教師以PPT呈現(xiàn)春節(jié)圖片,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了解介紹春節(jié)的有關知識,再結合教材加深理解。學校要設立英語角、文化長廊,開辦英語節(jié),設立英文標識,營造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更多接觸英語的機會,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交際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平時的生活中要學會收集商品上的英文標識,如bread,juice等,讓學生感受到英語無時不在,無處不在。
(二)喚醒生活經(jīng)驗。英語教學要回歸生活,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要“用教材教”,讓學生將身邊的資源進行整合,讓學生感受英語學科的魅力,讓學生愛學、樂學。如在Asking the way教學中,教師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問路和指路活動,學生嘗試給出不同的路線。如“Im on Grape Street.I go along Grape Street and hen turn right at the traffic lights.Then Im on Orange Street.Its on my left.Where do I get?”
(三)豐富活動形式。教師要運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多種教學方式,讓課堂成為充分挖掘?qū)W生潛力的課堂,學生可以在表達交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在體驗生活的基礎上代入自己的角色,觸發(fā)自己的情感,盡情發(fā)揮,讓課堂成為生活的舞臺。
總之,我們小學英語教師要樹立生本理念,開展生活化教學,積極探索、挖掘生活化的資源,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在表達、扮演等活動中習得知識,提升能力,開啟思維、豐富情感,成為學習與生活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