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夢涵 毛克
摘要:黃河文化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中的瑰寶,充分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對樹立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小學生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學習黃河文化很有必要。本研究從育人現狀、評價主體和評價策略三個方面切入,對黃河文化校本課程作初步探索。通過對黃河詩詞校本課程的評價研究,希望能為基礎教育中黃河文化教育的發(fā)展貢獻微薄之力,同時也充分發(fā)揮黃河文化校本課程教學的作用,切實提升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黃河詩詞 小學生 課程評價
詩詞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對于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弘揚具有重要意義。黃河所凝聚的“團結、務實、開拓、拼搏、奉獻”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奮勇向前。以黃河詩詞為載體,培養(yǎng)小學生的文化自信,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詩詞知識儲備,還可以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到黃河承載著整個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淀和人文精神。因此,優(yōu)化課程評價體系,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黃河詩詞的積極性,推動校本課程評價體系的完善。[1]
一、黃河詩詞校本課程的育人現狀
義務教育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目的以理解意思和體會情感為主,缺乏對詩詞育人的研究。教學中主要通過字、詞、句,強化小學生的認識和理解,以內容為線,情感為面,側重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縱觀義務教育小學段的古詩詞中關于黃河詩詞的內容可以發(fā)現,關于黃河詩詞的數量少,對黃河詩詞的學習側重于將黃河作為景物來理解學習,對黃河精神和價值缺乏系統的學習和探究。在僅有的詩詞中難以幫助學生認識黃河精神對中華民族的歷史意義,難以通過黃河詩詞來培育學生文化自信。[2]
二、黃河詩詞校本課程的評價主體
我校黃河詩詞校本課程評價的出發(fā)點是幫助學生深刻認識、傳承和弘揚黃河精神,在學習中通過學生合作探究,加深對黃河精神的理解和對祖國文化的自信。因此,要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評價時不僅要關注個人學習能力和合作能力的發(fā)展,更要關注學生黃河精神的領悟與弘揚。課程實施的評價主體應以學生和教師為主。
(一)學生——學習評價的伙伴
劉雪梅等人認為,“讓穿鞋的人來評價鞋的質量”,才是健康、合理的評價。學生需要利用評價機會來了解自己的進步、評判自己的學習和監(jiān)控自己的發(fā)展,學生具備認識自己的優(yōu)勢、傾向和不足之處的能力。[3]
學生參與校本課程評價至少有兩個維度。一個是作為評價主體,是自己學習責任和學習評價的承擔者。在黃河詩詞校本課程的學習中,能發(fā)現自己的學習興趣,對課程資源能否自我發(fā)展的需求做出判斷。另一個是作為評價客體,與他人建立積極的伙伴關系,作可以讓同伴受益的指導者。與同伴學習詩詞課程,明確角色和任務,針對詩詞的理解、寫作背景等做好分工。
(二)教師——評價學生的專家
教師作為自身領域的專家,應該在評價中發(fā)揮重要作用。要想教好各種各樣的學生,就必須掌握相應的技能、方法和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知識,從戰(zhàn)略高度思考學生智能差異性的問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用多種方法了解黃河詩詞的不同側面,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方式來獲取知識。
三、黃河詩詞校本課程評價策略
學生是黃河詩詞校本課程的參與主體,可以利用興趣調查表了解學生已有經驗和經歷,選擇適宜小學生學習的黃河詩詞。在課程實施前期,利用問卷調查等方式,調研學生對黃河詩詞的認識范圍、喜愛程度和學習期待。在課程學習中以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在做中學,依托評價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4]
(一)收集過程性資料促進真實性評價
學生是校本課程開發(fā)、實施和評價的主體之一。校本課程的實施給予學生極大的主動權。黃河詩詞校本課程實施的前、中、后期都應關注資料的收集,以便對學生進行可視的真實性評價。
(二)借助成長檔案袋進行學生個體成長評價
每個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的個體。利用成長檔案袋評價可以幫助學生形成一種既能涵蓋主體又能發(fā)展個人能力的興趣和計劃。學生既可以根據教師所列出的主題進行選擇,也可以自己列出備選項目做進一步研究。
首先,教師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個成長檔案袋的文件夾,用于收集過程性成長資料。
其次,當教師介紹完“詩人眼中的黃河”這一主題,并且在學生確定好小組分工去完成此項計劃之前,讓學生利用自我評估回顧自己的成長過程,并通過以下步驟來幫助他們實現制訂計劃的想法并提出問題。
最后,學生根據學習目標選擇放進成長檔案袋的作品和過程性材料。通過自評、互評和師評的方式完成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總體評價。
(三)利用“黃河收集錄”和展示評分表進行個人參與度評價和小組合作評價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要讓學習真實的發(fā)生就要讓學生親身參與學習的過程。因此在課程中以“黃河收集錄”的方式指導學生有目的地積累黃河詩詞、搜集相關資料,為后面的合作展示做鋪墊?!包S河收集錄”也作為學生參與程度和參與過程的過程性評價資料,以此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優(yōu)秀的小組合作會讓學習有明確的計劃和方針。為了使小組之間有充分互動,教師在課前應精心設計小組劃分方式。在成立小組之后,布置相應的活動清單和資料收集任務,并且教給學生團隊學習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利用合作評價表指導小組合作和自我反思。
(四)依托成果展示和檔案袋內容進行學習成果評價
為促進黃河詩詞校本課程有效開展,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激發(fā)學生對黃河詩詞的學習熱情。教師利用階段性計劃安排學習任務,依托階段性成果展示評價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積極性。
在課程學習后期,圍繞學生的成長檔案袋、參與程度、合作能力和成果展示分別進行自評、互評和師評,然后對評價進行匯總,對學生的校本課程學習進行總結性評價。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激發(fā)學生對黃河詩詞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為學生弘揚黃河精神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利用學校網絡媒介進行成果宣傳,營造愛黃河、誦黃河的育人氛圍,達成學生文化自信的育人目標。
參考文獻:
[1][美]韋伯(Weber E).怎樣評價學生才有效:促進學習的多元化評價策略[M].陶志瓊.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2016.1.
[2]趙明潔.過程取向的校本課程評價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 2021.5.
[3]李達.校本課程評價初探[D].華東師范大學,2014.4
[4]于海英.以古典詩詞為載體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的文化自信研究[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21(11):6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