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麗娜
語文課程的根本任務是“學習語言文字的運用”。語文不是以理解內容和體會情感為主要任務的課程,而是以理解和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為主要核心目標的課程。習作,便是運用語言文字的一種重要的實踐形式。
四年級作為特殊階段,如何做好小學習作教學從中年級到高年級的銜接過渡呢?筆者進行了初步的探究分析。
一、基于《課標》學段目標,梯度進階寫清楚
依據(j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第二學段“表達與交流”中的“習作”領域的學段要求,四年級的習作目標承接三年級的習作目標,仍定位在“寫清楚”,不要求“寫具體”。
依托單元習作要素,梯度進階“寫清楚”。統(tǒng)觀四年級上下冊的16篇習作,有具體明確的要求“寫清楚”的共有7篇。“寫清楚”的習作內容涉及多種類型(寫景文、寫事文、想象文等),“寫清楚”的方法指導隨著單元習作要素的深入學習,從內容安排、語言組織到表達順序、寫作手法等方面都有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細致的分解指導,體現(xiàn)了習作教材成序列、成體系的梯度進階的特點。
二、觀察遷移從讀學寫,搭建支架寫清楚
(一)觀察遷移前后貫通,循序漸進寫清楚
1. 留心觀察記錄描摹,聯(lián)系課文寫清楚
魯迅先生講過:“對任何事物必須觀察透徹,方能下筆?!彼哪昙壍牧曌鲀热?,仍然以“觀察”為基礎,通過一系列閱讀訓練和習作實踐,引導學生感受“留心觀察”和“細致觀察”的效果,促進學生養(yǎng)成主動觀察生活的習慣,察有所得,以“觀察”為基石,寫下所見所聞所想所感。所以,我們可以利用“觀察”這一腳手架,為學生們習作巧妙搭建支架,培養(yǎng)學生通過觀察搜集積累作文素材的能力以及表現(xiàn)中心、建構材料的能力。
一些紀實類型的習作可充分利用好“觀察記錄單”即“寫前指導單”這一抓手。以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習作為例,要想寫好觀察日記,學生們必須在連續(xù)細致觀察的基礎上寫。在學習這一單元的時候,教師可以運用單元整組學習策略,在學習課文前指導學生有目的地觀察某一種事物,同步設計一個觀察記錄表以記錄觀察所得。這樣,學生們便有了一定的習作素材的積累基礎。在學習單元課文中,學生們細致體會了作者運用什么樣的語言寫出“爬山虎的腳怎樣往上爬的”“蟋蟀怎樣修建住宅的”。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結合所學的課文進行信息比對連接,完成這篇觀察日記就容易多了。
2. 貫之整組學習策略,前后貫通寫清楚
四年級的習作內容重點指導了“把一件事寫清楚”,分別安排在了四年級上冊第五、六、八單元,和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這幾單元“把一件事寫清楚”的方法分別是:“按一定的順序把事情寫清楚,寫清起因、經過、結果。把事情發(fā)展過程中的重要內容中怎么說的、怎么做的、怎么想的寫清楚?!薄澳馨错樞虬延螒驅懬宄?。借助語言、動作、神態(tài)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寫清楚。嘗試寫心情?!薄凹毣惺堋W灾鹘媽懬宄惺艿姆椒?。(用動作表現(xiàn)心情;身體在某種心情下的變化;借助周圍的人或物表達感受等。)”“你是如何一步步學會做這件事的?其中遇到了哪些困難?怎么克服的?發(fā)生了哪些有趣的經歷?心情有哪些變化?”
聯(lián)系所在單元的課例,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單元課例的閱讀訓練要素,恰巧是這些單元習作中所指導運用的“寫清楚”的表達方法。這一特點在習作單元中表現(xiàn)更為明顯。再細看這些表達方法,后面每一次的習作指導方法都比前一次深入一些,具體一些。我們要充分發(fā)揮單元整組學習的優(yōu)勢,把語文要素前后比對融匯貫通,引導學生習作時試著運用這些“寫清楚”的方法,逐步進階提高。
(二)課后練筆雙向鏈接,從讀學寫寫清楚
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讀和寫是學生最必要的兩種學習方法,也是通向周圍世界的兩扇窗口?!彼晕覀儽仨毜眉訌姟白x”和“寫”之間的雙向鏈接。
四年級教科書共安排了五次小練筆,訓練點都是“圍繞一個意思寫清楚一段話”,可以采用總分結構、并列結構、連續(xù)結構等,并對語言質量的要求逐步提高。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要求是“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而讀書,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寫下來,注意寫清楚理由”,重在引導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導向,運用“前果后因”的“總分結構”來構段成文,寫清楚自己讀書的理由。四年級下冊《飛向藍天的恐龍》,要求是“讀一讀,注意加點的部分,再照樣子寫一段話”,指向梯度復現(xiàn)“總分”構段方法,分述部分從不同方面對比寫。這一練筆既有語言形式上的訓練,又有語言內容上的提高。四年級下冊《貓》,題目是“讀一讀,體會這段話的表達特點,再照樣子寫一寫”。意在引導學生學習并列結構構段,運用“說……吧……的確……可是”的句式,從不同的方面對比著寫自己喜歡的某種小動物或某個人看似前后矛盾的性格特點。通過這樣的遷移練習,學生在閱讀中掌握表達方法,從輸入到輸出,學以致用,實現(xiàn)了從讀到寫的雙向對接。
“小練筆”借助課文中的經典語言生發(fā)點,依托段落結構關系,引領學生體會句子與句子之間的承接關系,領悟結構關系和寫作順序,著力打磨練寫一個高質量的自然段,在讀寫對接融合中,提升學生們“寫清楚”的習作能力。
(三)支架三:多元評改推敲語言,切磋琢磨寫清楚
蘇聯(lián)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提出“書面語言是口頭語言的代數(shù)學”。書面語言在使用時是需要經過加工創(chuàng)造的,在精細加工中提高語言品質。
統(tǒng)觀四年級的16次習作,強調朗讀和分享,在“讀”和“聽”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不恰當?shù)牡胤?,再通過互改、自改等方式,推敲打磨“寫清楚”的語言。同時,對習作語言修改的要求非常明確。這些習作修改要求針對語言材料從“修改方式(自讀、互讀、請同學或家人提出修改意見等)、修改的規(guī)范性(用修改符號修改)、修改的項目(有無錯別字、語句是否通順、過程是否清楚等)等方面做出了具體的指導,最后還要求“謄寫清楚”。習作最后的落腳點仍定位為“寫清楚”。
四年級的習作教學承接三年級的習作教學,仍立足于“寫清楚”這一核心目標,巧妙借助習作單元發(fā)力,扎實訓練單元習作,以觀察為基石,搭建習作支架,明確“寫清楚”的內容,靈活運用“寫清楚”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習作興趣,激勵學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達,在讀寫對接中習得并會運用恰當?shù)谋磉_方法,在多元評改中逐漸提升寫作質量。
總之,四年級習作教學要精準定位習作教學目標,并以“教”貫之,努力做到習作教學的“教——學——評”一體化。學語文,用語文,以發(fā)展“語言運用能力”為核心,力求把習作內容“寫清楚”,為下一步小學高年級習作“寫具體”做好銜接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