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振娟 任振亭 范慧杰 萇 靜
1.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綜合科一病區(qū) (河南 鄭州 450000)
2.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泌尿外科 (河南 鄭州 450000)
3.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保健辦公室 (河南 鄭州 450000)
腎囊腫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也是成年群體腎臟常見的結構性疾病。此類疾病能夠單側或者雙側腎臟組織發(fā)病,一個或者多個囊腫癥狀并不明顯,但因囊腫壓迫,可導致血管出現(xiàn)閉塞、尿路梗阻等,嚴重影響患者腎臟功能[1]。近年來,研究稱腎囊腫疾病的發(fā)生與年齡有關,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囊腫疾病的發(fā)生率呈現(xiàn)上升趨勢,尤其好發(fā)于50歲以上人群[2]。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進行治療,此類手術方法對患者創(chuàng)傷小、療效理想,可以促進患者恢復[3]。該疾病患者術后護理對后期恢復十分關鍵。循證護理以證據為基礎,通過結合患者病情及自身條件,并對患者面臨的問題進行相關護理計劃的制定[4]。加速康復外科理念由丹麥Kehlet提出,該理念表示在圍術期期間采用目前已經證實的護理方法干預,目的為了減少患者圍術期期間產生的應激反應以及可能存在的并發(fā)癥,盡可能促進患者機體恢復。其核心措施包含術后的營養(yǎng)支持、供氧、術后的早期進食等,該護理方案以患者為核心,取代了常規(guī)護理理念,將臨床中多個學科結合,從而優(yōu)化圍術期路徑,進而促進患者快速恢復、降低并發(fā)癥,并且減少住院及治療花費[5-6]。本次研究將加速康復理念應用于循證護理中制定新的干預方案,觀察其在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中的應用效果?,F(xiàn)將內容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均符合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指征;均同意參加本次研究,且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中、重度腎積水患者;無法耐受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的患者;凝血功能障礙患者;伴有其他惡性腫瘤、代謝類疾病患者;中途退出本研究;正在參與其他臨床研究;以往接受過加速康復護理干預。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行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的患者共計86例,隨機分組,即對照組(43例)、觀察組(43例)。對照組:男22例(51.16%),女21例(48.84%),年齡分布范圍為50~75歲,平均年齡(65.67±4.73)歲,囊腫直徑分布范圍為3~10cm,平均囊腫直徑為(6.91±2.82)cm,手術時間分布范圍為23~73min,平均手術時間為(48.22±11.13)min,囊腫位置:中上級患者21例,中下級患者22例,單側囊腫患者33例,雙側囊腫患者10例。觀察組:男性人數為19例(44.19%),女性人數為24例(55.81%),年齡50~75歲,平均(65.11±4.47)歲,囊腫直徑分布范圍為3~10cm,平均囊腫直徑為(6.84±2.72)cm,手術時間分布范圍為23~73min,平均手術時間為(48.31±11.22)min,囊腫位置:中上級患者20例,中下級患者23例,單側囊腫患者31例,雙側囊腫患者12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 干預方法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加速康復理念的循證護理。對照組:首先進行健康宣教,部分患者可能對腎囊腫去頂術的認知程度較低而產生焦慮情緒,因此,以患者能夠接受的方式向其講解腎囊腫、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該疾病、手術的認知程度。腸道準備,即術前一晚,采用口服的方式予以適量的瀉藥,并告知患者術前8h常規(guī)禁止攝入飲食,術前6h禁止飲水。術前用藥:術前半小時采用肌內注射的方式予以劑量為0.1mg的苯巴比妥藥物、0.5mg硫酸阿托品。麻醉:氣管插管進行全身麻醉。鎮(zhèn)痛方式: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患者疼痛程度,根據不同疼痛程度予以對應鎮(zhèn)痛方法。留置管路:常規(guī)留置導尿管,腹膜結束后放置引流管。術后活動:手術結束后保持平臥,術后1d,可進行簡單的床上活動,術后2d,則可拔除引流管,并鼓勵患者下床活動。皮下氣腫消散:采取低流量吸氧干預,時間為6h。術后進食:手術結束后禁止攝入食物,待患者腸道蠕動恢復至正常后再開始飲水,之后再逐步從流質飲食至正常飲食。出院隨訪:待患者出院
2周后,采用電話方式進行隨訪,并囑咐患者按時復診。觀察組:確定護理問題,即搜索相關參考文獻,并結合患者實際需求,最終總結出如下護理問題,焦慮,消化系統(tǒng)問題,疼痛,出血、感染以及術后皮下氣腫等。健康宣教,采用多學科協(xié)同的方式進行健康宣教,手術治療前,向患者發(fā)發(fā)放腎囊腫、加速康復外科相關宣傳材料,并結合視頻方式,向患者講解加速康復外科主要優(yōu)勢以及手術期間各個時期配合護理要點等,并告知術后盡早進食及下床活動的重要性,進食種類、術后鍛煉方法等,指導患者提前聯(lián)系踝泵運動、腹腔鏡康復鍛煉方法,加強患者信任程度。不需要進行腸道準備,僅僅評估患者睡眠,確?;颊吣軌驌碛凶銐虻乃哌M行手術治療。手術前6h開始禁止固體食物,手術前2h開始禁止飲水,手術前晚8點予以800mL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聯(lián)合素乾,術前2h口服400mL5%葡萄糖氯化鈉聯(lián)合素乾。麻醉方法:全麻+腹橫筋膜阻滯麻醉,術中采用七氟醚維持麻醉,減少阿片類藥物。鎮(zhèn)痛方法:多模式鎮(zhèn)痛方案,術后噴灑羅哌卡因于切口處,予以醫(yī)用膠粘合。采用全程保溫預防低體溫。留置尿管:術后不留置導尿管。術后活動,沙灘椅位,依據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循環(huán)活動,即術后1h囑咐患者適當抬頭60°,進行踝泵運動,1h后評估,評估情況良好后,進行床上活動,1h后評估,評估情況良好后,床邊垂腿坐立5min,若患者無其他不適情況,幫助患者站立3min左右,同時進行呼吸、站立聯(lián)系,觀察患者是否存在不適,若無其他不適,開始進行床邊行走,術后1d走廊活動,活動量以感覺舒適為宜。皮下氣腫消散:低流量氧氣8~12h,并結合腹腔鏡康復鍛煉。術后進食:意識清醒后,返回至病房觀察半小時左右,同時引用溫開水,10至20mL/h,待患者無惡心、嘔吐等癥狀后,開始飲水50至100ml/h,再開始逐漸過渡至流質飲食、半流質飲食以及普通飲食。出院隨訪:建立微信群,出院后3d開始進行電話隨訪。
1.3 觀察指標統(tǒng)計兩組術后康復指標(首次下床時間、術后平均住院時長、術后肛門初次排氣時長)、舒適度評分(活動后疼痛、靜息疼痛、術前口渴、術后口渴以及患者滿意度)以及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其中活動后疼痛程度以及口渴程度平均均采用VAS進行評估,采用標記有數字0至10的可游動的標尺分別注釋為疼痛以及口渴程度,患者憑借自身感覺在對應數字下面做好標記,分越高疼痛及口渴越嚴重。以本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評估兩組不同護理方案的滿意度,評分方法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其中1分表示非常不滿意,2分表示同一般滿意,3分表示較為滿意,4分表示非常滿意,分值范圍為1分至100分,分值越高說明患者滿意度也越高。
1.4統(tǒng)計學方法SPSS26.00處理數據,針對兩組中的術后康復指標、各量表評分等計量資料的比較,通過t值檢驗,以(±s)描述,對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的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通過χ2對比較結果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顯著。
2.1 術后康復指標觀察組首次下床時間、術后平均住院時長、術后肛門初次排氣時長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舒適度評分觀察組患者舒適度評分(活動后疼痛、靜息疼痛、術前口渴、術后口渴以及患者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舒適度評分(分)
2.3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差異性觀察兩組患者均未發(fā)生切口出血、切口感染、泌尿系感染,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1例術后心腦血管意外,1例出現(xiàn)深靜脈血栓,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65%(2/43),兩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P>0.05。
加速康復外科護理包括多個不同學科的協(xié)作,有利于各項工作的實施[7]。循證護理依據患者意愿,護理方案更具有高效性、優(yōu)質性。術后疼痛屬于臨床上常見的癥狀。相關研究稱[8],大約存在70%患者因術后疼痛癥狀而出現(xiàn)焦慮情緒,大約90%以上術后患者需要采用鎮(zhèn)痛方案。本研究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疼痛評分明顯更低,分析其原因,觀察組患者術后予以適量羅哌卡因藥物噴灑在術后切口處,羅哌卡因屬于長效酰胺類藥物,其作用與局麻藥物具有一致性,可對神經鈉離子通道產生抑制作用,進而對神經興奮以及傳導過程發(fā)揮阻斷作用,既能夠緩解疼痛,且不產生運動阻滯,有利于確保患者盡早進行下床活動[9]。研究稱[10],若失水量超過機體體重的1%,患者腦部受到刺激而產生口渴,因術前禁水、氣管插管、阿托品等藥物以及手術應激反應等均可導致患者術后產生口渴。觀察組患者術前予以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同時也減少了阿片類藥物,不予以阿托品,術后待患者意識清醒后,立即予以適量溫開水溶液濕潤口腔,并指導患者循序漸進飲水,有效改善舒適度。基于加速康復理念的循證護理實施期間,護理人員不斷評估患者情況,目的為幫助患者獲得足夠的關注以及重視,進一步提高患者滿意度。
盡早下床活動時加速康復外科理念術后關鍵部分,可以有效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如深靜脈血栓、肌肉丟失等。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大部分按照時間要求或者臨床經驗實施,也存在一些不足,如主觀性、隨意性及模糊性較強[11-12]。觀察組評估患者生命體征、四肢肌力、疼痛、精神等,依據評估結果針對性指導患者進行床上、下床活動等。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實施新的護理干預后住院時間明顯更短,另外術后并沒有增加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與目前相關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
綜上所述,加速康復理念應用于腹腔鏡腎囊腫去頂術循證護理中不僅能夠縮短患者首次下床時間、住院時長、術后肛門初次排氣時長,提高患者舒適度,有效預防術后并發(fā)癥,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但本研究獲取的樣本例數有限,導致研究可靠性有限。另外本次研究對象均為本地區(qū)人員,未納入不同地區(qū)人群,這也限制了該干預方案在不同地區(qū)的適應性,后續(xù)可通過擴大樣本彌補本研究不足,提高研究可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