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勝攀,鄭石林,劉玄,高小青,譚一清
1 武漢市第三醫(yī)院介入醫(yī)學科,武漢 430074;2 武漢市第三醫(yī)院檢驗科
不孕癥是由于多種病因引起的生育障礙狀態(tài),指女性無避孕性生活至少12個月而未孕[1]。不孕癥病因較多,其中女方因素占40.0%~45.0%,在女方因素中輸卵管性因素是重要的病因[2-3]。目前,女性不孕機制尚未闡明,可能由于盆腔、子宮腔免疫機制紊亂,導致排卵、輸卵管功能及受精與子宮內(nèi)膜容受性異常[4-5]。子宮輸卵管造影檢查(HSG)是輸卵管性不孕癥女性常用的篩查方法,能實現(xiàn)子宮、輸卵管相關疾病的診斷和鑒別[6]。而造影劑逆流屬于HSG檢查常見的并發(fā)癥,造影劑通過異常途徑滲入子宮肌層、盆腔、淋巴、血管等,導致中心靜脈逆流,增加肺小動脈栓塞、器官衰竭及死亡發(fā)生率[7-8]。因此,通過HSG 檢查及早觀察輸卵管通暢情況并分析影響造影劑逆流的危險因素,對臨床制定輸卵管介入治療的干預措施,以及增加輸卵管性不孕患者妊娠率,減少因造影劑逆流發(fā)生不良事件風險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9]。本研究觀察了不孕癥患者輸卵管通暢情況,并分析了患者行HSG 檢查造影劑逆流的危險因素。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22年12月武漢市第三醫(yī)院收治的不孕癥患者626 例。納入標準:①兩組均符合不孕癥中行HSG 檢查適應證(《輸卵管性不孕全流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3 年版)》[3]、輸卵管造影技術規(guī)范中國專家共識(2022年版))[10];②均于月經(jīng)干凈后3~7 d檢查,且患者均無急性生殖器炎癥禁忌證者;③臨床病歷資料齊全;④患者可配合相關檢查。排除標準:①不孕癥中行HSG 檢查的禁忌證(《輸卵管性不孕全流程管理中國專家共識(2023 年版)》、輸卵管造影技術規(guī)范中國專家共識(2022 年版))[3,10];②凝血功能異常、伴有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及認知異常者;③中途放棄診療或轉院就診者。所有患者根據(jù)行HSG 檢查是否發(fā)生造影劑逆流分為兩組。逆流組114 例,年齡23~42(30.95 ± 6.41)歲,不孕癥病程1~7(3.17 ±0.61)a,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43例、高中50例、高中以上21 例;非逆流組512 例,年齡23~42(30.73 ± 6.32)歲,不孕癥病程1~7(3.09 ± 0.66)a,文化程度為初中及以下132 例、高中323 例、高中以上57例。本研究方案符合本院醫(yī)學倫理學標準,且患者及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
1.2 研究方法 ①輸卵管通暢分級判定標準[11]。根據(jù)HSG 結果,從通暢、通而不暢、堵塞三方面進行評估。②一般臨床資料記錄:包括年齡、不孕癥病程、文化程度、雙側輸卵管通暢度、子宮內(nèi)膜損傷情況、宮外孕史、盆腔手術史、宮腔操作史、雙側輸卵管堵塞情況、子宮腺肌病、子宮內(nèi)膜息肉、疼痛NRS 分級、造影劑推注壓力(kPa)、子宮內(nèi)膜厚度(mm)。③入院手術前的血常規(guī)、心電圖、血壓、血糖等常規(guī)檢查。④造影劑逆流判定標準[12]:子宮肌層逆流,造影下輸卵管附近或子宮腔附近呈現(xiàn)網(wǎng)狀、云霧狀及斑點狀顯影;宮旁靜脈叢逆流,沿盆腔兩側游走并向上延伸的樹枝狀、串珠狀及蚯蚓狀的顯影。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tǒng)計軟件。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歸方法分析HSG檢查造影劑逆流的危險因素。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輸卵管通暢情況比較 626 例HSG 檢查患者114 例(18.21%)造影劑逆流,其中子宮肌層主逆流63例、宮旁靜脈主逆流51例。逆流組輸卵管雙側通暢5 例(4.39%),雙側通而不暢31 例(27.19%),雙側堵塞8 例(7.02%),一側通暢、一側堵塞11 例(9.65%),一側通暢、一側通而不暢25 例(21.93%),一側堵塞、一側通而不暢34 例(29.82%);非逆流組雙側通暢61例(11.91%),雙側通而不暢111 例(21.68%),雙側堵塞15 例(2.93%),一側通暢、一側堵塞55例(10.74%),一側通暢、一側通而不暢135 例(26.37%),一側堵塞、一側通而不暢135 例(26.37%);兩組雙側通而不暢、雙側堵塞比較,P均<0.05。
2.2 行HSG 檢查造影劑逆流單因素分析結果 逆流組年齡≥35 歲91 例(79.82%)、<35 歲23 例(20.18%),有子宮內(nèi)膜損傷80例(70.18%)、無子宮內(nèi)膜損傷34 例(29.82%),有宮外孕史23 例(20.18%)、無宮外孕史91例(79.82%),有盆腔手術史12 例(10.53%)、無盆腔手術史102 例(89.47%),有宮腔操作史82 例(71.93%)、無宮腔操作史32 例(28.07%),是雙側輸卵管阻塞8例(7.02%)、不是雙側輸卵管阻塞106例(92.98%),有子宮腺肌病79例(69.30%)、無子宮腺肌病35例(30.70%),有子宮內(nèi)膜息肉75 例(65.79%)、無子宮內(nèi)膜息肉39 例(34.21%),疼痛NRS 分級0~1 級80 例(70.18%)、2~3 級34 例(29.82%),不孕時間(3.02 ± 0.61)a,造影劑推注壓力(33.29 ± 3.41)kPa,子宮內(nèi)膜厚度(5.15 ± 0.62)mm;非逆流組年齡≥35 歲321 例(62.70%)、<35 歲191 例(37.30%),有子宮內(nèi)膜損傷4 例(0.78%)、無子宮內(nèi)膜損傷508 例(99.22%),有宮外孕史45 例(8.79%)、無宮外孕史467 例(91.21%),有盆腔手術史61例(11.91%)、無盆腔手術史451 例(88.09%),有宮腔操作史7 例(1.37%)、無宮腔操作史505 例(98.63%),是雙側輸卵管阻塞15 例(2.93%)、不是雙側輸卵管阻塞497 例(97.07%),有子宮腺肌病14 例(2.73%)、無子宮腺肌病498 例(97.27%),有子宮內(nèi)膜息肉9 例(1.76%)、無子宮內(nèi)膜息肉503 例(98.24%),疼痛NRS 分級0~1 級392 例(76.56%)、2~3 級120 例(23.44%),不孕時間(3.09 ± 0.66)a,造影劑推注壓力(32.98 ± 3.34)kPa,子宮內(nèi)膜厚度(6.43 ±0.94)mm;兩組年齡、子宮內(nèi)膜損傷、宮腔操作史、雙側輸卵管阻塞、子宮腺肌病、子宮內(nèi)膜息肉、子宮內(nèi)膜厚度比較,P均<0.05。
2.3 行HSG 檢查造影劑逆流多因素分析結果 對單因素中有意義的7 項因素完成賦值說明,賦值水準α=0.05,對HSG檢查女性造影劑逆流發(fā)生的影響因素行Logistic 回歸分析,其中將年齡因素賦值為≥35歲=1,<35歲=0;子宮內(nèi)膜損傷、宮腔操作史、雙側輸卵管堵塞、子宮腺肌病、子宮內(nèi)膜息肉、HSG 檢查女性造影劑逆流因素賦值為有=1,無=0;子宮內(nèi)膜厚度賦值為連續(xù)變量。多因素結果表明,年齡、子宮內(nèi)膜損傷、宮腔操作史、雙側輸卵管堵塞、子宮腺肌病、子宮內(nèi)膜厚度、子宮內(nèi)膜息肉均為行HSG 檢查造影劑逆流的危險因素(P均<0.05),詳見表1。
表1 行HSG檢查造影劑逆流多因素分析結果
近年來,不孕癥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多,其中輸卵管因素占重要原因。因此盡早對輸卵管病變進行精準診斷分析,是臨床診療輸卵管性不孕的關鍵[13],以往對輸卵管通暢程度的常見輔助檢查技術[10]為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子宮輸卵管超聲造影(Hy Co Sy)、腹腔鏡下亞甲藍通液、輸卵管鏡檢查等。Hy Co Sy技術因人為操作帶來的不確定性,以及圖像質量問題不能準確識別輸卵管通暢程度及盆腔彌散情況,容易造成一定的漏診誤診概率[14],但同時因廉價、實時、高效及方便等優(yōu)勢亦在臨床逐步開展。腹腔鏡下亞甲藍通液、輸卵管鏡檢查、宮腔鏡下輸卵管插管通液因帶有一定創(chuàng)傷性在臨床應用范圍不廣,需要臨床醫(yī)生和患者充分溝通、慎重選擇下開展進行。因此對HSG 檢查來評估輸卵管的通暢情況,并分析造影劑逆流的相關危險因素,有利于客觀評價輸卵管病變并減少逆流發(fā)生,從而對不孕癥病因診斷及后續(xù)治療方案的選擇提供臨床依據(jù)。
HSG 是臨床上最為常見評估輸卵管通暢程度的手段,不但可判斷輸卵管堵塞情況[15]、走行及蠕動功能,還能評估盆腔粘連、盆腔環(huán)境。本研究顯示,不孕患者HSG 檢查發(fā)現(xiàn)多數(shù)患者有不同程度單側或雙側輸卵管病變引起的通而不暢、堵塞等情況,其中逆流組雙側通而不暢、雙側堵塞占比高于非逆流組,該結論與既往研究結果相符[13]。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造影劑逆流發(fā)生率為18.21%,其中子宮肌層主逆流63 例,宮旁靜脈主逆流51 例,造影劑逆流組輸卵管通暢程度整體較非逆流組差。研究[16]認為,當輸卵管病變發(fā)生狹窄、堵塞情況后,經(jīng)宮腔注入造影劑后,造影劑無法順利通過輸卵管彌散到宮腔,造成宮腔壓力增大,迫使造影劑從子宮肌層、宮旁靜脈、淋巴通道等其他渠道彌散造成逆流,如果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嚴重后果。
造影劑逆流是HSG 檢查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多數(shù)患者由于造影劑通過異常途徑進入子宮肌層、周圍靜脈等及盆腔淋巴管回流到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現(xiàn)象[17-18]。由于HSG 檢查選擇的造影劑類型較多,特別針對碘油等非水溶性造影劑逆流會產(chǎn)生不良后果[19]。造影劑逆流包括子宮肌層逆流、間質—淋巴逆流、靜脈逆流與混合逆流,能引起劇烈的嗆咳、咽部不適及胸悶氣短等[20-21],嚴重者甚至可引起肺栓塞。本研究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年齡、子宮內(nèi)膜損傷、宮腔操作史、雙側輸卵管堵塞、子宮腺肌病、子宮內(nèi)膜厚度、子宮內(nèi)膜息肉均為HSG 檢查女性造影劑逆流發(fā)生的危險因素,可以看出HSG 檢查女性造影劑逆流發(fā)生受到的影響因素較多,且不同因素之間存在相互影響。女性子宮內(nèi)膜厚度呈生理周期的變化,于子宮內(nèi)膜未完全修復時檢查,增加造影逆流發(fā)生率;輸卵管通暢性是影響逆流發(fā)生的因素,主要是由于造影劑進入宮腔后流出不暢,引起宮腔壓力增加,增加逆流風險[16];對宮腔操作史者會引起內(nèi)膜基底層與微血管受損,增加造影劑逆流的風險。對于子宮腺肌病及子宮內(nèi)膜息肉患者,子宮內(nèi)膜炎性增生使得子宮內(nèi)膜出現(xiàn)損傷,增加造影劑進入子宮肌層和輸卵管周圍血管的概率,導致造影劑逆流可能性增加[22];患者年齡越大,子宮機能出現(xiàn)退化,增加子宮腺肌病及子宮內(nèi)膜息肉等疾病發(fā)生率,均會增加造影劑逆流發(fā)生率[23]。因此,臨床上HSG 檢查女性,應針對上述可能的影響因素制定干預措施,充分考慮患者的年齡、雙側輸卵管及宮腔操作史等,加強子宮腺肌病及子宮內(nèi)膜息肉等疾病治療,以提高患者檢查安全性,降低造影劑逆流發(fā)生率。
總之,HSG 檢查女性造影劑逆流發(fā)生率較高,與年齡、子宮內(nèi)膜損傷、宮腔操作史、雙側輸卵管堵塞、子宮腺肌病、子宮內(nèi)膜厚度、子宮內(nèi)膜息肉有關,針對這些高危因素及早干預,是增加懷孕概率、減少逆流發(fā)生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