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旭輝
(華安縣疾控中心,福建 漳州 363800)
結核病為慢性傳染病,結核分枝桿菌侵及臟器導致感染發(fā)病原因,既往稱作癆病[1]。午后低熱、咳嗽、咳痰、咯血、胸痛、胸悶、呼吸困難、盜汗、乏力、納差、消瘦等癥狀在結核病中常見,女性患者甚至會出現(xiàn)月經(jīng)失調(diào)情況[2]。早期感染結核分枝桿菌無明顯癥狀,發(fā)病表示自身抵抗力不足或者早期感染結核分枝桿菌導致細胞介導變態(tài)反應升高[3]。臨床常用白細胞計數(shù)檢測、痰結核菌檢測、結核菌素試驗、特異性抗體測定、胸腔積液檢查以及影像學檢查等方法進行診斷,同時排除其他疾病,最后對確診患者采用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4-5]。華安縣結核病定點醫(yī)院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60例肺結核患者中,觀察個案管理模式對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影響。報告如下。
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齡32~68歲,平均年齡(47.39±6.70)歲,病程2~5個月,平均病程(2.83±0.52)月,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4例、高中及大專15例、本科11例;對照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齡33~67歲,平均年齡(46.80±6.57)歲,病程2~5個月,平均病程(2.65±0.48)月,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例、高中及大專14例、本科及以上13例。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經(jīng)診斷符合《肺結核診斷標準》的患者;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通過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臟器功能嚴重不全者;認知表達障礙或有精神疾病者;合并器官感染或全身感染者;合并惡性腫瘤或嚴重基礎疾病者;有肺結核史者;妊娠期哺乳期婦女;藥物過敏體質(zhì)者;耐藥性強者。
對照組肺結核患者采用常規(guī)管理模式,觀察組肺結核患者采用個案管理模式。
(1)常規(guī)管理模式。包括知識宣教、藥物干預、飲食干預、出院指導[6]。
(2)個案管理模式。①建立患者個人檔案:根據(jù)患者個人信息、病情嚴重程度、家庭相關信息建立個人檔案,每月根據(jù)患者個人檔案進行回訪,查看患者服藥依從性和相關藥物不良反應。②疾病知識講解:講解肺結核相關知識以及藥物治療的作用機制,讓患者積極配合藥物治療,提高服藥依從性。③藥物指導:講解異煙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藥物用法、用量以及服藥時間,讓患者了解各個藥物的不良反應情況,以減輕患者服藥的負性心理情緒。同時需做好用藥管理,使患者了解依從用藥的重要性,告知患者如何自我監(jiān)測是否存在藥物不良反應,保證患者安全用藥。④個案管理方法優(yōu)化:定期探討個案管理下存在的問題,在患者到院復查時對患者進行胸片和痰結核菌檢測,對原有管理方法進行優(yōu)化,采用延續(xù)管理等方法提高患者出院后的服藥依從性情況。
對比兩組肺結核患者的服藥依從性評分、肺功能指標、肝功能指標、自我護理能力、痰轉陰率和病灶吸收率、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①服藥依從性評分采用自制量表評價,量表信度0.845,效度1.652,服藥時間、服藥劑量、服藥方式滿分均為100分[7]。
②肺功能指標包括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第1秒率[8]。
③肝功能指標包括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
④自我護理能力采用ESCA量表評價,自我概念、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滿分分別為32分、48分、24分。
⑤統(tǒng)計兩組肺結核患者的痰轉陰率、病灶吸收率。
⑥藥物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肝損害、骨髓抑制。
采用SPSS 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視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服藥時間、服藥劑量、服藥方式依從性評分高于常規(guī)管理模式,對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評分對比分)
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用力肺活量、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第1秒率高于常規(guī)管理模式,對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肺結核患者肺功能指標對比
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總膽紅素、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低于常規(guī)管理模式,對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肺結核患者肝功能指標對比
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自我概念、自護技能、自護責任感評分高于常規(guī)管理模式,對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肺結核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對比分)
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痰轉陰率、病灶吸收率高于常規(guī)管理模式,對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肺結核患者痰轉陰率和病灶吸收率對比(n,%)
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胃腸道反應、肝損害、骨髓抑制各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常規(guī)管理模式,對比結果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肺結核患者藥物不良反應情況對比(n,%)
肺結核患者常用治療藥物包括異煙肼、乙胺丁醇、利福平、吡嗪酰胺等。異煙肼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周圍神經(jīng)炎、肝毒性反應、食欲不佳、疲乏無力、視神經(jīng)炎、發(fā)熱、皮疹等,乙胺丁醇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視神經(jīng)炎、關節(jié)腫痛、周圍神經(jīng)炎、皮疹、發(fā)熱等,利福平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肝毒性反應、變態(tài)反應、視神經(jīng)炎等,吡嗪酰胺常見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肝毒性反應、變態(tài)反應、視神經(jīng)炎等。本研究結果顯示,通過個案管理模式可以減少患者相關不良反應。個案管理模式的優(yōu)勢,主要在于針對性強,能夠結合患者的個人情況,制定管理方案,個性化水平高。有學者在研究中,同樣針對個案管理模式進行了研究,證實了這一模式的運用價值。
本文實驗結果可見,個案管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痰轉陰率、病灶吸收率分別為66.67%、70.00%,與常規(guī)管理模式相比有所下降,可見個案管理模式能夠提高患者痰轉陰率和病灶吸收率。個案管理模式下肺結核患者胃腸道反應、肝損害、骨髓抑制各項藥物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分別為43.33%、3.33%、0.00%,與常規(guī)管理模式相比有所下降,可見個案管理模式能夠減少藥物不良反應,因此個案管理模式的安全性更高。
綜上所述,個案管理模式對肺結核患者服藥依從性具有積極影響,但由于本研究所選樣本僅來自于本院,存在一定的區(qū)域局限性,未來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