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夢君,黃小明
(漳浦縣醫(yī)院NICU,福建 漳州 363200)
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是指新生兒幽門以下即Treitz韌帶以上部位的出血。病因主要與吞入母血、應激性潰瘍、新生兒出血病、牛奶不耐受癥等有關[1]?;純撼1憩F為嘔血、便血、嗜睡、面色蒼白等癥狀,如未及時治療,隨出血量不斷增多,可并發(fā)失血性休克、氮質血癥,嚴重者危及生命[2-3]。對于該類患兒治療時,以迅速穩(wěn)定患兒生命體征,評估出血嚴重程度,積極治療原發(fā)病,最大限度保障患兒生命為原則,方法包括對癥支持、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等,且各有不同的療效[4]。本文以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患兒進行分析,觀察其運用常規(guī)治療聯合巴曲亭治療的效果和對凝血功能的影響,詳細見下文。
選取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我院治療的100例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患兒展開分析。以隨機信封分組法進行分組,即常規(guī)組、聯用組,50例/組。常規(guī)組:男27例、女23例,日齡1d~7d,平均(3.95±1.31)d。體重2.03kg~3.47kg,平均:(2.76±0.77)kg。Apgar評分7分~10分,平均:(8.51±1.24)。足月兒20例、早產兒30例。病因:新生兒肺炎27例、特發(fā)于圍生期的感染11例、其他12例。聯用組:男26例、女24例,日齡1d~6d,平均(3.86±1.24)d。體重1.95kg ~3.52kg,平均(2.71±0.82)kg。Apgar評分6分~10分,平均(8.30±1.28)分。分。足月兒21例、早產兒29例。病因:新生兒肺炎25例、特發(fā)于圍生期的感染12例、其他13例。兩組的臨床基礎資料(日齡、體重等)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已經獲得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
納入要求:①符合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診斷依者;②家屬知情同意;③神志清楚者;④臨床基礎資料(性別、日齡等)均已詳細記載者。
排除要求:①凝血功能缺陷或血友病者;②消化道畸形者;③中途退出研究或轉院者;④家屬無法正常言語交流者;⑤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或腎功能不全者;⑥拒絕參加研究者。
常規(guī)組:常規(guī)治療。該治療方式主要是評估患兒病情狀況,找到原發(fā)病并積極治療,嚴格禁食,利用冷生理鹽水(30mL)進行洗胃。
聯用組:常規(guī)治療聯合巴曲亭治療。常規(guī)治療的具體內容同常規(guī)組一致。注射用矛頭蝮蛇血凝酶(巴曲亭,蓬萊諾康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19;規(guī)格:1U/支)治療,每次用藥劑量為1U,其中0.5U胃管內注入,0.5U與生理鹽水2mL混合并靜脈推注。必要時8h后可重復應用巴曲亭1次,至出血完全停止。
注意在為患兒治療時,需要密切監(jiān)控各項生命體征,每4h抽吸胃管1次,觀察出血現象;每日進行1次糞便隱血試驗,了解有無繼續(xù)出血情況;做好保暖工作,減少低體溫、寒戰(zhàn)風險;發(fā)現出血時予以禁食處理后,同時予以合適的輸液或靜脈高營養(yǎng)支持,防治電解質紊亂,穩(wěn)定內環(huán)境。
觀察兩組治療前和治療后的凝血功能、時間指標、治療有效性、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①凝血功能:共有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值11~14s)、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時間(正常值25~37s)、纖維蛋白原(正常值2~4g/L)三項。②時間指標:鮮血停止時間、糞便隱血試驗轉陰時間。③治療有效性:用藥治療后,在24h內不再出血,且糞便隱血試驗陰性即效果明顯;用藥治療后,在48h內不再出血,且糞便隱血試驗陰性即有效;用藥治療后,在72h后仍有出血,且糞便隱血試驗陽性即無效。治療有效性為效果明顯與有效占比總和。④記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均數±標準差)表示計量資料,滿足正態(tài)分布,采用t檢驗;以n(%)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分析凝血功能顯示,兩組治療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用組好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的凝血功能對比
分析時間指標顯示,治療后聯用組鮮血停止時間、糞便隱血試驗轉陰時間均短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的時間指標對比
分析治療有效性顯示,治療后聯用組治療有效性高于常規(guī)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的治療有效性對比(n,%)
分析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顯示,治療后聯用組與常規(guī)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具有發(fā)病率高、病情變化快的特點。典型癥狀有嘔血、黑便、納差、嗜睡、皮膚蒼白等,降低患兒生存質量[5-6]。以往的常規(guī)治療包括治療原發(fā)病、禁食、冷生理鹽水洗胃等,其中冷生理鹽水洗胃可以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縮,減少胃部血流量,降低門脈壓力,利于血塊排出,促進胃壁肌收縮,從而發(fā)揮止血效果。另外,還可利于酸性分泌物排出,減少胃黏膜刺激,有利于止血藥物直接作用于創(chuàng)面,加快止血,避免病情加重。但患兒年齡較小,抵抗力較弱,集體發(fā)育不完全,自身止血作用較低,康復時間較長,且易并發(fā)其他疾病,危害患兒生命健康[7]。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增加巴曲亭(矛頭蝮蛇血凝酶)是一種新型治療方式,可有效彌補單獨常規(guī)治療的不足,矛頭蝮蛇血凝酶屬于酶性止血劑,是從矛頭蝮蛇的蛇毒中分離出來的,不含有神經毒素和其他的毒素,具有止血、促進凝血的作用,適用于外傷以及外科手術過程中的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功能性子宮出血、產后出血等臨床治療[8-9]。注射1單位矛頭蝮蛇血凝酶20min后,健康人的出血時間測定會縮短至1/2或1/3,且持續(xù)止血2~3d,將此藥物用在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治療中,能夠促進消化道血管破損處的血小板聚集,并釋放一系列的凝血因子及血小板因子3,令體內的凝血因子I降解,以此生成纖維蛋白I單體,進而交聯聚合成難溶性纖維蛋白,加快出血部位的血栓形成,從而發(fā)揮止血效果,降低出血量,減輕疾病癥狀,預防失血性休克和其他并發(fā)癥發(fā)生,確?;純荷踩玔10]。另外,矛頭蝮蛇血凝酶治療不會影響血液中的凝血酶原數目,且無促血小板聚集效果,也不會激活血管內凝血因子作用,故不會出現血栓形成風險和彌散性血管內凝血情況,僅有少部分會出現腹瀉、皮疹情況,且短期之內可自行恢復,患兒耐受性較好,用藥安全性較高,患兒家屬普遍易于接受。
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治療前的凝血功能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用組的凝血功能比常規(guī)組好,時間指標比常規(guī)組短,治療有效性比常規(guī)組高(P<0.05)。兩組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產生此結果的原因可能與使用冷生理鹽水洗胃促進血管收縮,減少胃黏膜刺激,消除胃黏膜表面物質,利于止血藥物直接作用有關。同時,還可能與促進消化道破損處血栓形成有關。由此可知,該治療方式可改善患兒機體功能,調節(jié)凝血指標,促進出血部位止血,緩解疾病癥狀,且在一定程度上未增加不良反應,患兒耐受性較好,治療安全性較高。
綜上,新生兒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常規(guī)治療聯合巴曲亭治療的效果較好,能夠改善凝血功能,加快患兒止血,利于病情恢復,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