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暢
摘要:中考語文文本閱讀試題命制,堅持“素養(yǎng)立意”,試題命制呈現鮮明的情境化、綜合性、開放性、應用性特征,試題評價呈現層級性特征,為全面考核學生核心素養(yǎng)水平提供保障。
關鍵詞:中考語文;文本閱讀試題命制;情境化
2023年全國中考漸次結束,各地中考試題的命制可謂異彩紛呈,其中不乏令人拍案叫絕之作。作為同時兼具甄選及指導教學雙向功能的學業(yè)水平測試,中考肩負著全面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水平的重任,命題者們無一例外在“堅持素養(yǎng)立意”的宗旨下,努力探尋著考查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命題路徑?!伴喿x”作為試卷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必然成為命題者關注的重點。那么,關于閱讀(文言文、現代文)的試題命制又呈現出怎樣的特點呢?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要求:考試命題應以情境為載體,依據學生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的過程和結果評定其素養(yǎng)水平。命題情境可以從日常生活、文學體驗、跨學科學習,也可以從個人、學校、社會等角度設置[1]。2023年的各地中考試題呈現了鮮明的“情境化”特征。
例1:2023年溫州市考試題設計了“打卡大宋戲倉”“設計‘鯤鵬主題文化衫”和“參加‘探索主題活動”三個任務情境,分別指向日常生活情境、文學體驗情境和跨學科情境?!按蚩ù笏螒騻}”任務中,“打卡高明亭”環(huán)節(jié)考查的是學生文言文閱讀的水平。
打卡高明亭:
同學們發(fā)現高明亭對《琵琶記》作者高明的介紹過于簡略,準備向主辦方提建議。
搜集材料:
材料一:
永嘉高經歷明,避亂四明之櫟社,惜伯喈之被謗,乃作《琵琶記》雪之,用清麗之詞,一洗作者之陋,于是村坊小伎,進與古法部相參,卓乎不可及已。相傳:則誠坐臥一小樓,三年而后成。其足按拍處,板皆為穿。嘗夜坐自歌,二燭忽合而為一,交輝久之乃解。好事者以其妙感鬼神,為剏瑞光樓旌之。
———選自《南詞敘錄注釋》
材料二:
有王四者,以學聞。則誠與之友善,勸之仕。登第后,即棄其妻而贅于太師不花家。則誠悔之,因作此記以諷諫?!呋实畚r,嘗奇此戲,及登極,召則誠,以疾辭。使者以記上進。上覽之曰:“五經四書在民間,譬諸五谷,不可無;此記乃珍羞之屬俎豆之間亦不可少也?!?/p>
———選自田藝蘅《留青日札》
◎讀懂文意:
(1)解釋加點詞。
此記乃珍羞之屬俎豆之間亦不可少也
◎圍繞提綱,展開討論
(3)同學質疑:材料一中畫橫線處作為“高明的故事”素材是否合適?+發(fā)表你的看法并闡述理由。
(4)同學提議:增加《琵琶記》創(chuàng)作緣由。根據兩則材料,概括《琵琶記》創(chuàng)作緣由的兩種說法。
(5)同學討論:還可以增加《琵琶記》的哪些信息?&結合兩則材料,提一條建議并闡述理由。
此環(huán)節(jié)中,命題者設置了“準備向主辦方提出建議”的情境,要求學生完成“讀懂文意”“圍繞提綱,展開討論”兩個具體任務。兩個任務究其根本,都是建立在對前面兩則文言文語料的準確理解的基礎上,其命題意圖明確指向文言文閱讀能力的考查?!疤峋V討論”(3)(4)(5)的試題命制是文言文語料的文本信息及情境任務的有效結合的具體產物,通過準確理解文本信息,進而判斷是否可以將傳說作為高明的故事素材,提煉《琵琶記》的創(chuàng)作緣由,并提煉出合理建議。此任務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探索欲望,有效地檢驗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水平。
在關注日常生活情境及跨學科情境的同時,命題者依然重點關注文學體驗情境。
例2:2023年陜西省記敘文閱讀《爆花》的問題設計,就是建立在文本情境充分理解的基礎上。
10.“爆花”前的兒子確實“走得太遠”,他究竟是哪里出現了錯誤?
11.請你根據對小說內容的理解,將“認同”和“反對”兩個詞語分別填到下圖對應的位置,然后對小說矛盾沖突的實質加以概括。
(1)①②③④
(2)
12.請結合語境,回答括號內的問題。
13.拿到錄取通知書,“兒子”想再發(fā)微信感謝媽媽。你認為他應該感謝媽媽什么?請分條概述。
目前,我國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特色課程的開設遭遇困難。美國“課后聯盟”的哪些具體做法,對我們有借鑒作用?
非連續(xù)性文本關于美國“課后聯盟的”做法有“多渠道籌措資金,加強資金的合理規(guī)劃使用”和“開展研究與評估,引導學生家長合理選擇課后課程”兩項,這都與我國農村中小學課后服務特色課程的開設現狀有相似背景,對我們解決實際問題有借鑒價值。試題的命制指向運用信息解決具體問題,試題的“應用性”考查學生對信息的分析能力,對現象和任務的探究能力支撐下的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
基于以上的試題命制特征,我們會發(fā)現許多試題的答案會呈現多樣性及層級性的特點。這誠然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現個人語文素養(yǎng)水平的空間,為甄選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可能,但同樣為給予不同層次水平學生客觀公正的評價帶來挑戰(zhàn)。那么,怎樣保障評價標準的科學合理呢?新課標要求:要健全主觀性、開放性試題的評分標準,根據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對簡單結構作答和復雜結構做法實行分級賦分。
例1:2023年陜西省中考試題。
“爆花”前的兒子確實“走得太遠”,他究竟哪里出現了錯誤?
命題者給予如下賦分層級:第一層級,兒子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出現了錯誤。兒子貪玩,不認真學習。賦1分。第二層級,兒子的生活方式的選擇出現了錯誤。兒子習慣待在舒適區(qū),虛度時光。賦2分。第三層級兒子的人生觀、價值觀的認識出現了錯誤。賦3分。
例2:2023年浙江省溫州市試題。
回顧活動過程,綜合對《鯤鵬記》和表格內容的理解,闡述設計鯤鵬主題文化衫活動的價值。
此題也采用分層賦分的方式。第一層:能結合文中鯤鵬的具體現象,聯系表格內容,理解鯤鵬豐富的文化意蘊;關聯設計過程,明確活動價值。第二層:能結合文中的鯤鵬形象,聯系表格內容,理解鯤鵬的文化意蘊;關聯設計過程,明確活動價值。第三層:能結合文中鯤鵬形象或聯系表格內容,發(fā)現鯤鵬的文化現象;關聯活動背景,指出活動價值。第四層:能聯系文中的鯤鵬形象或表格內容,指出活動意圖。從中可以看出由高到低的層級賦分。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的試題命制必然會走向“核心素養(yǎng)立意”,但如何命制科學檢驗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試題,如何科學考查學生的素養(yǎng)水平,完成甄選及有效指導教學的雙重任務還需繼續(xù)求索。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50.
[2] 高翀驊. 學科認知情境化:高中語文紙筆測試命題探索[J]. 中學語文教學,2023(5).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