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海[回族]
古代文人騎馬, 多騎瘦馬。瘦馬不能武戰(zhàn), 但能騎著觀景,且彰顯文人傲骨。肥馬屬于春風(fēng)得意馬蹄疾的金榜題名者。落榜者, 則古道西風(fēng)瘦馬。在古代, 文人不得意十有八九, 與瘦馬同病相憐。李賀騎的那匹馬, 就奇瘦。李白的五花馬, 就很有骨感。
騎健壯快馬, 往往是為了直達目的地, 比如奔向京城, 比如邊關(guān)告急, 八成為功利。騎瘦馬, 任性隨意, 沒有“系馬高樓垂柳邊”的豪闊, 只好踩板橋霜, 宿茅店月, 一路苦旅, 況味至深, 方出好詩。
一部唐詩, 一部宋詞, 有不少瘦馬影子。文人騎馬到長安古道, 又或咸陽路上, 揚州城外, 馬就瘦了。西出陽關(guān)的馬背文人, 人的背影和馬都病得不輕。
還好, 西去東來的瘦馬, 馱回很多詩, 豐富時空遺頁。
瘦馬入秋林, 落葉也有青銅聲。蕭蕭嘶鳴, 天地涼。
騎瘦馬的文人, 是古典畫軸里最寫意的一筆水墨。
只嘆, 元代以后, 瘦馬也走失了。元以后的文人低落、乏力,于是, 只見騎驢不見馬。騎驢的文人時常買醉, 低吟淺酌, 是對世道變幻的一種反諷。
騎驢的文人, 地位下滑, 開始自嘲。騎在驢背晃悠悠慢行,既是表明身份, 也有對國事無能為力的意思。
李白想發(fā)牢騷, 騎驢過華陰縣, 辱罵縣吏:“天子門前尚可走馬, 獨華陰縣里不得騎驢?”杜甫貧寒多年, 叫苦道:“騎驢十三載, 旅食京華春?!?/p>
騎驢就是布衣本色。騎驢就是落拓不羈, 不修邊幅。
鄭板橋騎驢上任, 既是對自己中進士多年不得上任的憤懣,也是在表態(tài):我執(zhí)拗得很, 別想讓我與俗世同流合污。
騎驢, 文人用來展示志趣的特殊方式?;蛘哒f, 是傳統(tǒng)文化不經(jīng)意的挽歌。騎驢一路走來, 丟掉太多東西, 文人的擔(dān)當(dāng)、前途, 都被強行剝光。只剩驢背上一個以殘墨抹出的書生背影, 被老酒澆透, 在夕陽里, 如稻草飄遠。
漫長的古典時空里, 文人的聽覺異常發(fā)達。沒有人為噪音所干擾, 耳朵里泊著一個天堂。聽雪, 聽風(fēng), 聽鳥, 聽雨, 聽露,聽松, 聽棋。最精致的是聽琴, 聽琴辨知音、辨虛實、辨心跳。文人玩出了聽覺藝術(shù)的極致。
伐桐木以制琴, 琴上飄落紅葉。嘉木匯天籟, 千古涼意為文人指尖而所得。
琴聲的精微, 在知音的心靈走向廣大。那雙撫琴的手, 觸摸天人合一的上限。知音的稀缺, 是每一個彈琴者最大的孤獨。歷史上彈七弦琴的男人, 都是孤獨的。他們只有登山臨水, 目送歸鴻, 彈給白云聽, 彈給清風(fēng)聽。
俞伯牙那樣的幸運者, 不多。遇鐘子期, 就讓一個小故事流淌數(shù)千載。
琴是一種禪。琴辨, 情辯也。
嵇康抱琴赴刑場, 就預(yù)示著琴這種精神奢侈品將絕響世間。
聽琴者空了, 弦斷, 誰驚?
幾縷薄云, 半堤白露。一卷春陽下, 誰在曬書?
青衣書生, 輕捻胡須, 將天潮地濕的一廊線裝書, 翻曬。從《詩經(jīng)》《楚辭》曬到《石頭記》《聊齋志異》, 厚如山、浩如海的書, 翻曬了幾千年了。
曬書的陽光一寸寸厚起來。
曬書的時光, 拉長, 拉長, 像鶴足, 像長劍, 像草書里的飛白。
曬書的光陰短了, 書是一座橋, 連接古今兩個世界。
我愿有生之年做一個曬書人, 用陽光作針線, 把歲月釘成書。臥白云下, 捉一只書蟲, 下酒。
中國文化史上有很多老墻。雨水敲出的青瓦, 月光曬白的墻,墻腳有一些青苔的老綠。這, 叫壁吧。
文人把偶然的沖動, 在壁上曬一曬, 或者晾一晾。
庭院深深深幾許??傆幸恍┍冢?被儒生題寫得涕淚交加。壁上的詩詞, 總是有感而發(fā), 寫完后, 筆一扔, 走人。獨留那首絕句, 漸漸穿透墻壁, 穿越時空。
深山禪院, 名山道觀, 風(fēng)塵驛站, 茶肆酒樓, 山莊書院, 常常落下書生們的雪泥鴻爪, 打點出一個詩意款款的家園。
貶官, 落第秀才, 羈旅客, 解甲歸田的將相, 飄零江湖的才女, 都是在壁上發(fā)表心聲的高手。他們也是將生命悟得最透的人,筆底方能噴發(fā)出最真的話兒。
那些精神的墻壁, 坍塌在歲月的雨夜。
題壁者, 是一個遙遠的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