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去年冬天父親去世后,母親便再沒有拍過照片。我知道母親是怕睹物傷情,因為以前的照片都是他們兩人的合影。
這一年開春,長期憋悶的竹鞭爆開了,幾十只竹筍捅破泥層,玩命似的往上躥,母親看著那節(jié)節(jié)飆升的綠勢,眉目間有些開朗了。我說:“媽,拍張照片吧?!蹦赣H嘆口氣,剛有些活泛的臉色又黯淡下去,“等等吧。”我沒敢再說話。
仲夏時節(jié),門前的景象壯觀起來,整個麥地呼啦一下就變了顏色,千絲萬縷的金線在天地間交織。母親瞇縫著眼,瞅著那一地金黃,臉上的表情生動起來。我說:“媽,來張照片怎么樣?”“再等等吧?!彼哪抗馔断蜻h(yuǎn)方,我想,她大概又想起父親來。
風(fēng)潑過來像一碗冷水的時候,已經(jīng)是秋天了。田地里仰躺著一大片割倒的莊稼,一眼望去頓時空曠了許多。一種繁華落盡的感覺侵襲而來,我以為母親的心情是不能好了。不想回屋后,發(fā)現(xiàn)母親眉宇間竟隱約泛著幾分喜氣?!霸俚葞滋?,給我拍張照吧?!蔽蚁仁怯X得驚喜,因為母親終于能讓她的心靈從陰影里邁出來,攤在陽光下晾曬。同時我也有幾分疑惑,母親究竟在等什么呢?一天,母親對我說:“那菊花該開了吧,什么時候開了,你就給我照張相?!?/p>
我頓時明白母親等待的是什么了。父親生性愛花,常說養(yǎng)花可以怡情冶志,多年來一直汲汲此道,倒給我們帶來了許多清芬和愉悅。園前屋后,常見黃桃白李迎風(fēng)搖曳,天井陽臺,更有杜鵑、山茶步步生姿,窗臺上的一盆文竹,檐角垂下的幾線薜荔,無不透出盎然的生機(jī)和喜悅。于是從這一天開始,我與母親一起展開了等待。
終于有一天,母親對我說:“替我拍張照吧?!蔽夷啬闷鹣鄼C(jī)陪母親走了出去。在秋天的陽光下,那些菊花明亮而安詳,細(xì)長蜷曲的花瓣里涌動著一個個金黃的漩渦。母親站在花前仿佛受到感染, 我趕緊按下快門,留住了這永恒的瞬間。以后的日子里,母親常常捧著那張照片端詳,臉上也有了舒展的笑容?;h下的菊花到底輸給了時間,次第在枝頭萎謝了。當(dāng)最后一朵美麗也在時光中老去,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那么多的黃花竟沒有一朵從枝頭落下。“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在我們的生命中總有一些東西是需要堅守的,正如母親對父親的深情。
母親的菊花在沁涼的秋風(fēng)中,在蕭索的枝頭上,緊緊簇?fù)碇豢系袈洹?/p>
(本文入選2020年新疆阿克蘇地區(qū)中考語文試題,文章有刪減)
徐博達(dá),作品散見于各大報刊,曾被收入各種選集,《小小的桃樹》等被作為范文和教案,多次選入中高考閱讀試題。
《意林》:讀書需要態(tài)度,讀書應(yīng)有什么樣的態(tài)度?
徐博達(dá):關(guān)于讀書的態(tài)度,余秋雨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盡量讀一流的好書,因為當(dāng)你在讀一本“壞”書時,你已經(jīng)錯過了一本好書。我的讀書態(tài)度是批判地繼承,挑剔地拿來。一朵美麗的玫瑰旁邊往往長滿了刺,而一枝亭亭玉立的荷花卻是從滿河淤泥里綻開笑容。在讀書之前,我們首先要認(rèn)識一點(diǎn),那就是書都是別人的,而我們能夠從中汲取到的知識,才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有了這樣的認(rèn)識,我們才能拿起一本書從容不迫地翻閱、咀嚼、消化、吸收,讓我們的學(xué)問由無到有,由薄到厚,化浮泛為精深,化古文為今文。
《意林》:您曾經(jīng)說過,天地有大美,最好的文字在自然之中,如何理解這句話?
徐博達(dá):每一個愛好文字的人總少不了要去親近大地,因為,那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可珍惜的東西。承載山岳而不覺負(fù)重,收容江河而不見泄漏,花草植株賴以成活,禽鳥畜獸借此存身,以其胸懷無垠,故能包容萬物。有見于此,方可得文章大氣。文章者,案頭之山水。山水者,天地之文章。我總以為,一篇文章如果只限于文字篇章之美,充其量不過是一篇美文,而這樣的美文現(xiàn)今太多了,多我一篇,少我一篇本無所謂。而給它注入思想的深度與力度,讓它不僅愉人眼目,還能夠起到發(fā)人深省的作用,這樣的文字也許稍有存世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