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明代的海上絲綢之路、西南絲綢之路貿(mào)易往來頻繁,鄭和下西洋的壯舉輸入了各國的民俗文化和彩色寶石,這使明代一度達到中國應(yīng)用彩色寶石的頂峰。明清時期金銀器制作工藝空前繁榮,官宦階層墓葬出土的金銀器,寶石鑲嵌色彩斑斕,龍鳳圖案細膩精致,體現(xiàn)了生前的高貴與富足的生活狀態(tài)。
1985年5月的一天,河南省??h城東的王氏墓地,修路的鏟車鏟開了一段被封存了500多年的歷史。其中出土的王百祿墓志,楷書,正文25行,滿行26字。碑版高54厘米,寬54厘米。明弘治六年(1493年)九月二十八日刊石。前太子太傅、威寧伯王越(字世昌)撰著,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鴻臚寺少卿、姻親、滑臺張璞(字韞玉)書丹,賜進士出身、奉直大夫、鴻臚寺少卿、姻親、湯陰李鐩(字時器)篆額。
墓志文如下:吾女伯姐諱百祿,斷取《詩》“百祿是遒”之義。父母兄弟重愛之,故稱伯姐而不名。生于成化四年戊子四月初六寅時,卒于弘治六年六月十四日亥時,得年二十有六。擇以是年九月二十八卯時葬于先塋之側(cè),從族葬禮也。
姐淑行夙成,閑于內(nèi)則。嘗自言:親安養(yǎng)足,我心至樂。故于父母純乎孝,推于兄嫂純乎敬,弟侄純乎愛。至于婢屬,則又純乎寬恕,皆出自然,不假修飾。端居終日,息怒不形,酬答尊卑,一言不茍。聰慧異常,女紅思入妙品,中饋精潔。甫十三即感奇疾,時發(fā)時愈,醫(yī)藥罔效,久漸羸弱,公侯駙馬家累通媒妁,以故未諧。至是轉(zhuǎn)加痰嗽,臨危把吾衣曰:“恨不能終養(yǎng)?!彼旖^。
嗚呼!可傷也已。女死父傷,人之常情,吾特有甚焉者:前年,姐母亡,遺屬姐事甚悉,今又先吾亡,傷哉;吾五女,四相繼亡,獨姐存,忘送吾老,今又先吾亡,傷哉;吾三總邊鎮(zhèn),暨謫居湖襄,悲歡榮辱,扶病相隨數(shù)千里,幸不為藤束木皮棺歸。期成家,竟未有所適而亡,重可傷乎哉!嗚呼!“作善降祥,作惡降殃?!薄绊樚煺卟?,逆天者亡”,斯語殆欺我邪?割腸摧骨,涕淚交往,一字一號而為之銘曰:淑莊之行,宜福乃殃。純孝之德,宜壽乃亡。抑事之變,豈理之常?虛勞禹愛,僅免挐殤。言未有適,我心衋傷。其年雖短,而善則長。先塋之側(cè),母姊之傍。貞魂載寧,宅兆孔光。銘諸墓石,以永其芳!
根據(jù)出土的墓志銘得知墓主人名王百祿,為明代著名將領(lǐng)、詩人王越的女兒。王越出河南省浚縣人,生于明宣德元年(1426年),卒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享年73歲。他曾任兵部尚書、少保兼太子少傅、都察院左都御史、總制陜西三邊軍務(wù)、太傅等要職,能文能武,戰(zhàn)功赫赫。王伯(百)祿生于成化四年(1468年),弘治六年(1493年)去世,時年26歲。王百祿生前品行端莊、溫柔賢淑,深受父母的疼愛,但因身患疾病,終生未嫁。王百祿病逝時,王越已68歲,他悲傷不已,親書墓志銘文,并按家族的葬制將王百祿葬于王家祖墓地,還用女兒生前喜歡的用品和首飾給她陪葬。這些隨葬的金銀器具和首飾非常精致,有些還鑲嵌著寶石,王百祿衣服上的紐扣都是純金的,抒發(fā)了對女兒的憐愛之情和失去愛女的悲痛之心,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弘治十年,王越72歲時臨危受命,前往西北平定邊患,再立奇功, 73歲時病逝于邊關(guān)。??h城關(guān)鎮(zhèn)南街村王越的后人介紹,王越墓位于現(xiàn)在河南省鶴壁市??h交警隊南側(cè),20世紀50年代之前,王越墓地丘冢成林,墓地神道上有石坊、石人、石獸等石刻儀仗。
據(jù)文物專家介紹,王百祿墓中隨葬了大量的金器,有金蝴蝶、金臂釧、金簪、金耳墜、金戒指、金鏈盒等,金器上大多鑲嵌紅色或藍色的寶石,精美華麗,璀璨奪目。在王氏墓出土的眾多器物中,鑲寶石金蝴蝶格外引人注目,是具有非常鮮明特色的藏品。
鑲寶石金蝴蝶整體呈蝴蝶形。器物身長約6厘米,寬8.5—8.8厘米,重81.7—83.7克。1985年河南省??h王百祿墓出土,現(xiàn)藏于河南博物院。器物整體分三層:上層較小,為鏤空金絲花瓣,中間鑲嵌一顆較大的紅寶石;中層較上層大,有九顆紅、藍寶石環(huán)繞上層;下層底盤大、厚重、較平,周邊鑲嵌四顆紅、藍寶石,蝴蝶兩須各鑲嵌有一顆紅寶石。另一件蝴蝶所鑲嵌紅、藍寶石的位置正好與該件相反。金蝴蝶采用壓模、焊接、拉絲、鑲嵌等工藝,造型華貴典雅,色彩斑斕。而整只蝴蝶裝飾的寶石就有15顆之多,盡顯明代官宦人家的奢華生活。此物是明代兵部尚書王越的五女兒王百祿的陪葬品,鑲寶石金蝴蝶為一對,兩件金蝴蝶均為兩翅平展的蝴蝶形狀,全身鑲嵌著許多大大小小的紅色和藍色的寶石,金飾中所鑲寶石全是純天然的寶石,未被加工過,從這些金器的色澤亮度中可以看出,含金量比較高。造型典雅,色彩斑斕,栩栩如生,制作工藝高超,體現(xiàn)了能工巧匠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研究明代的歷史、民俗、工藝等的實物資料。
自古以來,人們對于蝴蝶都是非常喜歡的。不僅因為蝴蝶外表的美麗,還在于翩翩起舞的蝴蝶給人自由自在的感覺。蝴蝶也是很多藝術(shù)作品的靈感來源,從古至今的刺繡作品上最常見的就是蝴蝶的身影,甚至在風靡于唐朝的花鈿中,也可見蝴蝶的蹤影,靈動至極。它的文化底蘊,它的思想意境,它以短暫的生命,飛過這幾千年的光陰,在每一個時代的珠寶上,都定格了屬于那個時代的蝴蝶之美。如果說“龍”“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宮廷藝術(shù)的代表,那么蝴蝶就是“飛入尋常百姓家”的那一抹輕靈身影,它與自然、與民間、與人文,都要格外親近。蝴蝶在古詩詞和古書畫中有著多重的寄托含義——自由靈動、熱鬧華貴、雙宿雙棲和超然物外。
黃金的價值不言而喻,其在貴金屬中的至尊地位無可替代。黃金在自然界中以游離狀態(tài)存在,不能人工合成,化學(xué)性質(zhì)非常穩(wěn)定,在低溫或高溫時都不會被氧直接氧化。還防潮濕、耐腐蝕、防變霉、防蟲咬,永久不變色。而玉石也是被中國傳統(tǒng)文化賦予了豐富內(nèi)涵的一種寶石,它致密堅硬,瑩潤光潔,可以說是生成于自然之間,集天地精華于一體,似乎通體散發(fā)著一份連通天地、感應(yīng)萬物的靈性。技術(shù)和藝術(shù)的結(jié)合能為感官帶來神奇的體驗。技術(shù)可以為藝術(shù)提供更好的表達,要創(chuàng)造精美的藝術(shù),高超的技術(shù)是保證,技術(shù)不斷發(fā)展,也創(chuàng)造了新穎的藝術(shù)。一件文物一段歷史,一對小小的鑲寶石金蝴蝶在不同的時期有著不同的價值,既成全了一位粉黛佳人的愛美之心,也讓今人產(chǎn)生了無限遐想,窺探到歷史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