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秋豐 彭培靈
1.漯河市第三初級中學 河南 漯河 462000 2.漯河經(jīng)開區(qū)實驗中學 河南 漯河 462000
隨著“微時代”的到來,新型信息技術下催生的新興教育模式——微課,開始廣泛應用于各科教學,如何將微課與中招生物實驗教學深度融合,做到適時適量;如何根據(jù)中招生物實驗目標和微課效應,跟傳統(tǒng)中招實驗教學“適時嫁接”和“取長補短”,促進中招生物實驗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成為廣大初中生物學教師探索的一個新課題。
初中生物實驗教學對于學生的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等生物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中招部分生物實驗或步驟復雜、或抽象單調。要想在實驗課堂教學中呈現(xiàn)有一定困難,隨著新型信息技術以及智能移動設備的普及,“微課”這個通過視頻來傳播,具有形象直觀性、聲像同步性、畫面動態(tài)選擇性和時空的可變性等優(yōu)勢的課程資源應運而生。微課融合在中招生物實驗教學中具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易突破實驗重難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等方面的應用價值。
新興的教學輔助手段-微課,應用于中招生物實驗教學可以拓展學生學習的方式和空間,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融合于中招生物實驗課堂教學中容易突破實驗操作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本課題組研究認為,選擇主題制作好實驗微課后,將微課適時融合于中招生物實驗教學的課前、課中、課后等各教學環(huán)節(jié),對實現(xiàn)中招生物實驗信息化教學和達成實驗目標,全面提升中招生物實驗教學效率起積極推動作用。
1.選擇主題。在制作微課時,教師首先要確定微課的主題和內容。主題既可以是實驗關鍵節(jié)點和操作難點的再現(xiàn)、分析和分享,也可以是實驗步驟和實驗活動等的講授、答疑等,還可以結合學生的需求進行選擇。無論主題是什么,均應做到盡量“小而精”。
2.微課制作。確定微課的主題和內容后,教師應編寫中招生物實驗教學微教案或教學設計、制作課件,然后實施教學并錄制微課。需要注意的是:微課視頻時長一般不超過5-8min;微課過程要完整,導入、講授和小結是必不可少的;教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語言和情緒,以提升學生對中招生物實驗內容的學習興趣。錄制微課,除了要準備PPT課件之外,還應該準備錄屏等常用軟件。
3.上傳平臺。錄制好微課以后,教師要將其上傳到網(wǎng)絡平臺上,方便學生隨時進行學習。網(wǎng)絡平臺可以是班級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學校網(wǎng)站等。
1.課前預習,奠定實驗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實驗微課的優(yōu)勢,提前制作預習微課,建立一套系統(tǒng)、規(guī)范的微課視頻學習資源庫,根據(jù)實驗目標、教學任務發(fā)布對應的預習微課,讓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需求有針對性地選擇微課進行預習。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可以在微視頻最后根據(jù)預習內容呈現(xiàn)對應的習題,利用習題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并對實驗活動進行有針對性地調整。檢測學生實驗前的預習情況,讓學生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為實驗教學奠定基礎。
2.設計教學,優(yōu)化教學框架。為保障微課有效融入中招生物實驗課堂教學,教師應當圍繞教學實際,針對實驗教學框架全面優(yōu)化調整,在學生設計、討論、匯報、微課觀看、小組討論以及教師總結等環(huán)節(jié)有效融入微課。實驗微課的時間通常應控制5-8min,基于微課引導整個實驗課堂教學的有序開展,微課應包括微課導入、微課激趣、微課導問等。學生匯報環(huán)節(jié)主要采用小組代表匯報的方式來開展,教師對各個小組的匯報進行錄制。等到各個小組匯報完成以后,教師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學生的匯報進行客觀公正的評價,在查漏補缺的過程中強化學生對實驗知識的理解。這些內容都可以制作為微課,供學生交流學習用。在上述中招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微課始終扮演輔助教學的角色,利用微課可以建立更為高效的生物實驗教學框架,學生也能夠在這個過程中共建共享微課資源。
3.多元展示,突破實驗難點。傳統(tǒng)的中招生物實驗課教學中,教師只能采用常規(guī)的方法講解實驗目的、原理及過程,受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對那些難以觀察的實驗現(xiàn)象、實驗結果、實驗過程等內容的教學,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例如,在“練習使用顯微鏡”實驗中,學生是首次接觸實驗專用儀器,實驗要求學生通過練習最終能獨立規(guī)范的使用顯微鏡進行玻片標本的觀察。常規(guī)的實驗教學中,教師會將實驗目的、實驗步驟板書在黑板上,課堂開始后教師先簡介實驗目的,然后按步驟開始講解。但學生在實際操作中,仍然特別混亂:或左右手顛倒,或不調整光圈,或在調節(jié)粗細準焦螺旋時壓壞玻片……一節(jié)課結束,真正能正確完成實驗操作的學生寥寥無幾。教師此時應該充分利用微課的優(yōu)勢,將顯微鏡的取放、對光、調焦、歸整復位等操作要點制作成的一系列的突破操作重難點的微課視頻,多維、立體、動態(tài)的適時展現(xiàn)出來,讓學生對照微課視頻一步步練習,每完成一個步驟教師就及時做出反饋。這樣,實驗的效果和效率會顯著提高。類似“練習使用顯微鏡”這類實驗,步驟繁多,可采用微課演示,通過巡回檢查可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視角,有更充分的實驗操作時間,課堂自然就更加有序,實現(xiàn)實驗操作重難點的有效內化。
4.課后實踐,拓展實驗教學。紙上得來終覺淺,生物實驗微課教學的開展不應僅僅局限于課堂教學,同時可以延伸到課后,幫助學生對實驗知識進行鞏固、拓展。
綜上所述,新型信息技術與中招生物實驗教學有效融合是生物實驗教學信息化的發(fā)展趨勢,微課已成為當前廣泛應用的一種教學輔助手段。教師需要充分結合中招生物實驗教學的實際和學生認知能力,將微課融入中招生物實驗教學的各環(huán)節(jié)中來,促進中招生物實驗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助力學生生物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