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燕,溫淑媛,陳喜梅,邱吉明,宋祥優(yōu),劉慧珍,匡小龍,謝貽潔,顧麗琴
江西省贛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心身醫(yī)學科,江西贛州 341000
抑郁癥患者會產生悲觀、厭世想法,甚至產生自殺行為,對患者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1-2]。藥物治療抑郁癥具有一定效果,但長期服藥會產生胃腸道反應、失眠等不良反應,加重患者身心痛苦,臨床應用受到一定限制[3-4]。生物反饋療法利用生物反饋原理,通過先進、靈敏的電子設備,將生物學信息轉變?yōu)楣?、聲信息訊?以達到調整機體功能的目的。針對性護理以患者為中心,依據患者病情和實際情況,制訂整體化護理方案。基于此,本研究對抑郁癥患者予以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針對性護理模式護理,并探討其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本院收治的92例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精神障礙分類)》[5]中抑郁癥診斷標準;均采取生物反饋療法治療。排除標準:伴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存在嚴重交流障礙;合并其他精神疾病。92例抑郁癥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6例。觀察組中男24例,女22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6例,初高中29例,??萍耙陨?1例;年齡26~68歲,平均(49.98±5.21)歲。對照組中男25例,女21例;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7例,初高中28例,??萍耙陨?1例;年齡26~69歲,平均(49.95±5.18)歲。兩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颊呒凹覍賹Ρ狙芯恐橥?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治療方法 兩組均采取生物反饋療法:采用廣州市潤杰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BBB-1A型生物反饋治療儀進行治療,患者采取半坐臥位,將電極放置距眉弓約2.5 cm,采集腦電活動數(shù)據,依據反饋數(shù)據設置濾波為0.5~60.0 Hz,時間常數(shù)為0.2 s,儀器設置結束后進行α波和θ波訓練,訓練過程中依據患者實際情況,結合皮溫、心率、肌電等數(shù)值,及時調整反饋,囑患者保持注意力集中,當患者注意力集中,則會看到清楚的動畫,即一個前進的飛鏢擊中靶心,當患者注意力不集中時,囑患者放松,保持緩慢均勻呼吸,摒除雜念,等待動畫出現(xiàn),每次30 min,每天1次。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guī)干預: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詳細講解抑郁癥有關知識,囑患者嚴格遵醫(yī)囑按時服藥、接受生物反饋治療。觀察組接受針對性護理干預:(1)治療前護理。①健康教育。宣講生物反饋療法的基本流程、治療目的、預期效果,強調生物反饋治療的重要性,耐心解答患者疑問,囑患者治療前排空膀胱,取下金銀首飾。②心理疏導。采用一對一的方式與患者溝通交流,主動了解患者的護理需求,每日組織患者進行手工制作、繪畫、戲曲欣賞等集體活動,邀請精神癥狀控制良好的患者分享自身患病經過和護理經驗,及時給予患者肯定和嘉獎。(2)治療中護理。協(xié)助患者取舒適體位,有節(jié)律地緩慢呼吸,依照頭部、面部、胸部、背部等順序,放松身體各個部位,密切觀察患者身體反應,發(fā)現(xiàn)異常立即處理。(3)治療后護理。讓患者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如聆聽舒緩音樂、飼養(yǎng)寵物、看故事書等,鼓勵患者依據個人喜好和身體狀況,進行打太極、跑步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時間以患者耐受為宜,每次15~20 min,每天1~2次;睡前采用喝溫牛奶、熱水泡腳等方式,緩解睡眠障礙,囑患者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給予患者日常飲食指導,保證患者每日食物攝入量為主食250~400 g、谷物50~150 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等,注意三餐合理搭配;囑家屬對患者進行嚴密看管,在房間內使用護欄,患者活動時有家屬陪護。兩組均連續(xù)護理1個月。
1.4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負性情緒、睡眠質量、不良反應嚴重性、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1)護理前后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6]從有罪感、抑郁情緒等17個項目評價患者抑郁情緒,采用5級(0~4分)評分法評分,總分<7分代表正常;7~<17分代表輕度抑郁,17~<24分代表中度抑郁,≥24分代表重度抑郁,得分越高則抑郁情緒越嚴重。(2)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7]對患者護理前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價,包括睡眠時間、睡眠效率、入睡時間、睡眠質量等7個維度,采用4級(0~3分)評分法評分,總分21分,得分與睡眠障礙呈負相關。(3)護理前后采用治療不良反應量表(TESS)[8]評價不良反應嚴重性,包括行為的不良反應、自主神經系統(tǒng)癥狀、心血管系統(tǒng)等34項,嚴重程度按照5級(0~4級評分),得分越高表示不良反應越嚴重。(4)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9]從軀體功能、生理職能、總體健康、社會功能等8個維度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共36個條目,滿分100分,得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5)采用紐卡斯爾護理滿意度量表(NSNS)[10]評價患者滿意度,包括健康指導、護理安全、安全管理、操作技術、溝通態(tài)度等19個項目,采用5級(1~5分)評分法評分,總分19~95分,≥77分表示非常滿意,58~<77分表示滿意,39~<58分表示一般滿意,<39分表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shù)+滿意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2.1兩組HAMD、PSQI、TESS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HAMD、PSQI、TE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HAMD、PSQI、TE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HAMD、PSQI、TESS評分比較分)
2.2兩組SF-36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SF-36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SF-36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SF-36評分比較分]
2.3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39,P=0.04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抑郁癥會引起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進一步加重患者的消極情緒,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生物反饋療法是治療抑郁癥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多數(shù)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知識缺乏了解,治療依從性不高,需采取相應護理干預。
針對性護理通過全面評估患者病情,制訂針對性護理方案,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旨在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HAMD、PSQI、TE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針對性護理模式能夠改善抑郁癥患者抑郁情緒和睡眠質量,減輕不良反應嚴重性,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改善和滿意度提高。在抑郁癥患者中采取生物反饋療法時,利用患者大腦自主意識主導,幫助心理作用影響機體生理變化,并依據患者實際反饋及時調整儀器參數(shù)范圍,能夠增加患者α腦電波活動,有效緩解患者抑郁癥狀,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復。生物反饋療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減少藥物的使用,避免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有效保障患者安全。在積極治療的同時采取針對性護理,治療前加強對患者健康教育,可消除其對于生物反饋療法的陌生感,進一步增加患者對疾病和治療知識的了解,提高患者護理配合度[11-12]。治療過程中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進行密切關注,采取針對性放松訓練,能夠改善患者生理、心理功能,減輕抑郁癥狀。治療后通過運動指導、睡眠護理等一系列護理措施,改變患者不良生活行為,有助于提高患者睡眠質量,促進生活質量提升,患者對護理服務滿意度更高。
綜上所述,抑郁癥患者接受生物反饋療法聯(lián)合針對性護理模式干預,可減輕患者不良情緒,改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降低不良反應嚴重性,從而獲得更高的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