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源華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秉h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廣大未成年人特別是中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身心發(fā)育尚不成熟,心理活動復雜多變,自我糾偏能力較弱,在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尤其需要家人和老師用心傾聽和觀察,給予及時關愛。而在廣大中學生求學生涯中陪伴他們時間最多的班主任老師,更應把德育工作作為重要內容,切實把立德樹人的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
立足“因材施教”,增強傾聽觀察的自覺性?!胺蜃咏倘耍饕蚱洳??!睂χ袑W班主任來說,德育工作直接面向廣大學生,他們雖然同在一個班級且年齡相仿,但依然在性別、性格、生活習慣、家庭環(huán)境、學習理解能力、與人交往能力等方方面面存在差異。因此,增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就要認真落實《中小學德育大綱》提出的“著眼面向全體、進行分類設計,實施分層教育”的要求,切實做好傾聽與觀察工作,真實而全面地了解問題、了解學生,做到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尤其要看到,中學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類似于“調解人”,需要調節(jié)學生內心需要與問題行為之間的差距、調解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矛盾與差異、調解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問題等等,如果在德育工作中判定和結論先行,就只是實現了教師自己的德育目標,求得問題暫時和表面化的解決。中學德育工作復雜而具體,影響重大,如果班主任在未了解事件全貌的情況下就進行貼標簽、比較、分析、判斷、批評、空洞的教育,極容易引起學生的心理防衛(wèi)、故意回避甚至是攻擊,從而不能很好地促進問題的真正解決和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甚至導致問題的進一步嚴重化。
著眼“兼聽則明”,讓學生充分表達。德育工作中的問題,尤其是涉及到學生思想品德的問題,關系到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甚至關系到社會的發(fā)展。遇到德育工作問題時,首先讓學生就事件發(fā)生的全過程進行獨立陳述,班主任負責傾聽和追問。如果問題涉及到不同的學生,則可以讓他們分開陳述,從學生各自的陳述中厘清事情的大致情況,并分析學生表述的差異性。在陳述的過程中,出于不同的原因,他們有的會如實表達,有的可能會有隱瞞,有的甚至會出現欺騙。無論陳述的情況如何,班主任給他們充分表達的自由,既是對學生個體的最大尊重,又能在學生表述的過程中掌握最豐富的信息,同時還能避免自己的沖動或經驗先行。無論陳述的結果如何,在學生的陳述背后,都是一種心理需要或動機的呈現。在傾聽的過程中,班主任可以更好地了解事情及學生行為背后的心理動機,不斷建構自己的表達和傾聽的方式,充分意識到每一個問題的獨特性,避免出現個人習慣的自動化反應,更避免德育工作的一律化處理。
避免“盲人摸象”,做到全面仔細觀察。傾聽過程中,可以觀察學生的情緒反應和肢體情態(tài),初步判斷是否如實陳述了事件的全貌,如果有隱瞞或欺騙,是否有另外的隱情或動機。如果事情不能立即進行判斷和處理,還可以繼續(xù)觀察學生在陳述問題后的其他表現?!坝^察”最重要的目的,是盡最大努力還原和尊重問題的真實性,而且能夠幫助班主任最大程度了解學生行為背后的動機或心理需要,避免未了解全貌的帶評論性質的判斷。人類的任何一種行為,都是心理需要或動機的外在表達,只有真正了解了學生的內在心理需要,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有的放矢,真正引導學生進行糾偏或改正,真正促進學生的品德養(yǎng)成。
(作者單位:湖南省地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