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
關(guān)于這街角,最早的記憶是布店。沿了街面的彎度,開有兩個門面。這已經(jīng)到了繁華馬路的尾上,漸入清靜,多是住戶人家。所以,這布店賣的多是普通布料,裁好的衣片、褲片、口袋布、鞋面布??瓷先ビ行├淝?,其實生意是足夠做的。月末的一天,照例關(guān)門,門口掛了牌,上面寫著“盤點”兩個字,以此可見,是有進(jìn)賬的。
冬天,女店員手里抱著熱水袋,在柜臺里邊,踱來踱去。太陽照進(jìn)去一個角,有一種空曠的明亮。勤快的,上了些歲數(shù)的老店員,啪啪啪翻著布匹,裹緊了再插回布架上,那聲音是清脆的。隔壁弄堂的人,女人,有他們多個老熟人,常過來剪布料。有時并不剪布料,也進(jìn)來與他們閑話幾句。誰家保姆,天天帶孩子來,小孩子就在柜臺上的布匹上爬來爬去。還有的時候,弄里人吵架也能吵到這里,讓店里人來公斷。那時候人真是少,臨街的店堂里吵,都少有人看白戲。店員們此時便收起臉上淡泊的表情,流露出些熱心,兩面勸說。大多數(shù)時間,是站在柜臺里面,通過敞著的門,看街上過往的人和車。
說來也挺奇怪,其實,只隔了一條馬路,就很喧鬧了。店面集中,車輛也集中,都稱得上“甚囂塵上”。而且,有一家大綢布店,可比這里的貨齊全,也時新??墒?,那兒有那兒的生意,這兒有這兒的生意,相安無事。仔細(xì)想來,倒也是,各有各的客源。那邊是供外邊人專程來買的,這邊呢,是住家,日常用度的零碎需要。四周這些居民,點點滴滴的買賣,供養(yǎng)著它的生計。那鬧市里的喧嚷,并不曾漫過來。它的清寂呢,也不曾沖淡那邊的熱火勁兒。那無軌電車,從鬧市中穿行而來,也沒帶過來一點兒塵染,自會悄然下來。這就是城市的生態(tài)地理,各種聲氣,像河水在河床里,哪怕盤互交錯,終還是各循各的脈理。
這布店,大約占據(jù)了這街角最長的一段歷史。在記憶中,它有一種靜止的表情,這也可從某方面證明它的長久不變。那里邊的布料,似乎多是寒素的顏色,白底上藍(lán)色的條和圈,人造棉的質(zhì)地,輕、薄和飄。厚重的呢料,不多,粗大的二三圈,立在貨柜的下層,少有人動。動的,多是一些本白、棉質(zhì),做配料的布。這也加強了它的清寂。這倒是與街角的氣氛很相符。那三道圍墻上的花影,店堂上面住家的紅漆木窗框,水泥的弄口,頂上塑著竣工的年份:一九三六。店面前的方磚,粗看不覺得什么,細(xì)看便覺出精密與細(xì)致。方形的水泥磚,在街角拐彎處,漸成一個扇面。雖然沒什么花飾,可是平展、合縫、均勻。兩面街,都有行道樹,投下樹葉的影。都是素凈的顏色,以線描為輪廓,像那種樸素的黑白電影,平面的光,人和物都清癯、明朗。
店員在店內(nèi)活動著,外邊的街景在季節(jié)中轉(zhuǎn)換。冬季是空曠的,因為樹上的枝葉蕭條了。春季自然要繁鬧得多,甚至,也有些繽紛的色彩。店里進(jìn)的布匹,花色也多了。有一種線呢,多是質(zhì)樸老實的女孩春夏之交穿著。粉紅與粉黃,相配的格子,甚至更強烈,大紅與黑相配的格子,有些鄉(xiāng)氣的嫵媚,不大入這里的調(diào)??墒?,顏色跳起來了。夏天,光與影是比較激烈了。再接著,秋天,又開闊了,倒不是樹葉的問題,而是空氣,清澄與爽利,天便高遠(yuǎn)起來。雖然是混凝土的世界,卻也觸碰得著些自然。
布店,是街角一段可紀(jì)念的日期,它仿佛代表著一種生活:安穩(wěn),實際,細(xì)水長流。之后,情形就大變了。先開始,街角兩邊相繼推墻開店。一爿爿的店開出來,賣什么的都有。奇怪的是,這里并沒有因此而變得繁華,只是雜亂。隔條街的鬧市,似乎暗中有一道分水嶺,就是漫不過來,這里終是梢上的闌珊氣象。所有的店鋪,都處在關(guān)和開的交替之中,經(jīng)營的內(nèi)容不停轉(zhuǎn)換,就在這此起彼落之間,那間布店隱退了,而人們似乎也早將它忘記。店鋪,在頻繁的更替開關(guān)之中,亦進(jìn)行著縱橫捭闔。店面在擴張,豪華、摩登,甚至有了霓虹燈……
終于有一日,有人來鑿這街角的水泥墻面了。等裝修完,人們看明白了,這里要開一家咖啡館。方才發(fā)覺,這街口什么店都有,就是沒有咖啡館呢!
這家咖啡館,周圍是忙碌的生計,此起彼伏的爭與退。它的門也裝飾起來了,墨綠的寬邊,中間的玻璃,圍著黑色金屬的曼陀羅花葉,把手是一個金燦燦的銅球,里面掛一個牌子,寫著英文單詞:CLOSED(關(guān)閉)。于是,人們便等著有一天,這牌子翻過來,上面的單詞變成:OPEN(開放)。
又有多少車流人流過去,一日,下午四五點時分,路人看見,臨窗的桌前,左右挽起的幕帷之下,面對面坐了一雙男女,面前放了高腳玻璃杯,杯邊卡了一粒櫻桃,杯里是不知名的色澤清冽的液體,兩個人頷首默坐。不知什么時候,正劇拉開了帷幕。
(大浪淘沙摘自微信公眾號“迎薰巷”,馬明圓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