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云紅
“點”是詳寫,“面”是概括
“我自信,我快樂,我耕耘,我收獲。”在同學們響亮的口號聲中,新一節(jié)語文課拉開序幕。
岳老師:看著大家自信滿滿的表情,一定是對老師布置的任務有了自己的見解。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第二單元的幾篇課文,談談點面結合的寫作方法。
樂樂:老師,我查閱資料后知道,所謂“點”,指的是最能展示人、事、景物的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所謂“面”,指的是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
岳老師:這里所說的“點”就是對一個事物或多個事物的詳細描寫;“面”就是對多個事物的概括性描寫。把它們有機結合起來,“點”突出了重點,體現了深度;而“面”可以顧及全局,體現廣度。
文文:老師,我認為“點面描寫”和我們學習過的詳略描寫相似?!包c”就相當于文章中的詳寫,“面”就相當于略寫?!包c面”結合,才能把場面說清楚,講明白。
岳老師:它們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詳略描寫可以用來寫花草樹木、人與事等,而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作者怎樣運用點面結合寫場面。
常飛:課文《開國大典》的6~7自然段就用了點面結合的寫法。
毛澤東主席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點”的描寫,聚焦毛主席的語言,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使全場三十萬人一齊歡呼起來。這莊嚴的宣告,這雄偉的聲音,經過無線電廣播,傳到長城內外,傳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國人民的心一齊歡躍起來?!懊妗钡拿鑼?,運用反復的手法,突出毛主席的宣告讓全場和全中國人民為之歡欣鼓舞。
岳老師:這篇課文場面宏大,人物眾多,因此描寫時必須理清頭緒,有主次、有詳略、有層次、有條理地展開。
條清理晰,
內容雜而不亂
徐瑞:課文《開國大典》按照出場順序,依次描寫了海軍、步兵、炮兵、戰(zhàn)車師等各個方隊,這是“點”的描寫;然后總寫群眾歡呼的場面,這是“面”的描寫。
小韓:整個閱兵過程,既有對受閱部隊的正面描寫,也有群眾反響的側面烘托,兩者結合,展現出當時熱烈的場面。
君君:文章2~4自然段寫出了開國大典前天安門前的盛況,其中第2~3自然段是“點”的描寫,突出了大典的莊嚴。第4自然段是“面”的描寫,再現參加典禮人們的喜悅、興奮心情和廣場上的熱烈氣氛。
媛媛:作者條清理晰地把開國大典激動人心的時刻通過文字展現在我們眼前,讓人有如見其宏大氣勢,如聞其潮水般歡呼聲的喜悅。
岳老師:場面描寫除了要做到條清理晰,還要再現現場的氣氛,也就是要寫出特定環(huán)境中人物的活動和感情。任何場面都是在某種特定的環(huán)境中展開的。那么,在特定環(huán)境中如何寫好特定人物呢?
特定環(huán)境,
彰顯特定人物
明宇:(用標注的形式,匯報自己的學習所得)毛主席按動電鈕的動作就是這個場面的“點”,典型的動作突出了偉人形象;人民群眾的反響就是這個場面的“面”,既突出了場面的宏大,又烘托了毛主席的偉大形象。
“點”的描寫,凸顯莊嚴時刻到來。
毛主席親自按動連通電動旗桿的電鈕,新中國的國旗——五星紅旗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萬人一齊脫帽肅立,一齊抬起頭,瞻仰這鮮紅的國旗。五星紅旗升起來了,表明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面”的描寫,再加兩個“一齊”,讓我們仿佛看到人們激動和自豪的心情。
同學們熱烈地交流著。岳老師為同學們的表現豎起了大拇指,并適時引導著交流的節(jié)奏。
岳老師:同學們,大家不但能體會文章寫作手法的特點,還讀懂了文字背后的東西,很不簡單。還有一種跳躍式的場面呈現,也就是一個場面中“點和面”交替出現,誰能舉例說說呢?
點面結合,跳躍呈現
陳超:《開國大典》的6~8自然段就運用“點——面——點——面”跳躍式的描寫,把開國大典最神圣最莊嚴的時刻展現在讀者面前。
金銘:(用表格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學習所得,并解釋)《狼牙山五壯士》第2自然段采用“面——點——面”的描寫方法,把五壯士英勇殺敵、不怕犧牲的精神展現得淋漓盡致。
楊洋也急切地展示了他讀《燈光》后的所得。
半個小時以后,我剛回到團指揮所,戰(zhàn)斗就打響了。三發(fā)綠色的信號彈升上天空,接著就是震天動地的炸藥包爆炸聲……焦急地鉆出了地堡,望著黑魆魆的圍墻?!懊妗?/p>
突然,黑暗里出現一星火光,一閃,又一閃?!包c”
戰(zhàn)士們靠著這微弱的火光沖進了圍墻,響起了一片喊殺聲?!懊妗?/p>
是郝副營長劃著了火柴,點燃了那本書,舉得高高的,為后續(xù)部隊照亮了前進的路。可是,火光暴露了他自己,他被敵人的機槍打中了?!包c”
“面”的描寫,突出戰(zhàn)斗的激烈;“點”的描寫,突出郝副營長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
岳老師:現在,同學們對“點面結合寫場面”有了更深的認識。點為睛,面烘托,只有點面結合,文章才能更鮮活,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