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燕文
項目式學習能夠使學習者聯系生活實際,選擇和利用最優(yōu)化的學習資源進行體驗吸收、探索創(chuàng)新,獲得充分發(fā)展。在小學語文項目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科學設計閱讀項目,選擇有效策略落實發(fā)展學生閱讀素養(yǎng)的目標。
在項目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習內容上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驅動性的主題,使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的基點。
如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該單元人文主題是“兒童生活”,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有“讀課文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據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學習主題“借助詞語和句子,說出課文中兒童的表現”,讓學生開展項目式閱讀活動。學習《曹沖稱象》時,教師引導學生重點關注曹沖提出的稱象方法,通過抓住“趕象上船”“把大象趕上岸,往船上裝石頭”“在船舷上做記號”“稱石頭的重量”等詞句,說清楚曹沖稱象的過程,理解曹沖稱象方法中體現的智慧。學習《玲玲的畫》時,教師要提醒學生重視主要人物玲玲從遇到問題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心情的變化;通過抓住課文中表達人物心情的3個詞語“得意”“傷心”“滿意”,講述玲玲在爸爸幫助下,在遇到困難時動腦筋、想辦法,把看上去很糟糕的事情變成了好事。學習《一封信》時,學生通過朗讀發(fā)現課文中實際上出現了兩封信,一封是露西自己寫的,一封是露西在媽媽指導下寫的;教師讓學生分別從兩封信中找出能夠表現人物心情的詞語,注意在寫同樣的事情(臺燈壞了)時,露西的感受有什么不一樣。學習《媽媽睡了》時,學生要注意“我”從哪些角度觀察媽媽睡了的情形;然后抓住“真美麗”“好溫柔”“好累”說說“我”看到和感受到的情形,想想“我”對媽媽的情感是怎樣的。
在項目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和鼓勵學生通過多種形式開展合作學習,合理分配學習任務,共同探索與解決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如教學《落花生》一課,課文內容強調“做人要做有用的人”,容易讓人產生借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印象。但是,統編教材將《落花生》編排在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該單元的語文要素學習目標是“初步了解課文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顯然需要學生從新的角度來解讀和理解《落花生》。這對學生來說是一個具有挑戰(zhàn)意味的問題。教師可以將“探索《落花生》借助具體事物抒發(fā)感情的方法”作為學習主題,師生合作開展探究活動。教師為學生提供抒發(fā)感情的基本方法,重點結合課文中的例子講解間接抒情的方法。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認真研讀課文,有的從中找出描述具體事物特點的句子,有的從中找出抒發(fā)感情的句子,有的探索二者是怎樣結合在一起的。通過合作探究,學生發(fā)現:課文寫父親談論花生的好處時用了“可貴”一詞,充分表達了父親對花生的喜愛之情;課文最后說“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直接抒發(fā)“我”將父親的教育牢記在心的真切感情,間接抒發(fā)“我”對花生品質的熱愛。
在項目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個性化學習追求,使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學習主題與內容。
如教學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習作“推薦一本書”,很顯然這次習作需要以閱讀整本書為前提,而讀什么書對學生來說是最具個性化的行為,每個人在讀書上有自己的喜好,喜歡讀的書自然也不一樣,即使喜歡的是同一本書,所喜歡的內容也有區(qū)別。如很多學生喜歡《西游記》,有的人喜歡的是西天取經戰(zhàn)勝九九八十一難的曲折故事,有的人喜歡的是孫悟空的敢打斗的精神,有的人喜歡豬八戒的性格等。教師可以提前用“我最喜歡的書”為主題,開展課外整本書閱讀活動,讓學生沉浸在自己喜愛閱讀的書中,讓自己的喜愛盡情釋放出來;然后再組織學生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說一說推薦該書的理由。值得注意的是,教師還要讓學生比一比誰的推薦能夠讓你產生去讀一讀那本書的欲望,充分體現個性化閱讀的影響力。
總之,在小學語文項目式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為學生創(chuàng)設驅動性主題,引導學生開展個性化閱讀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