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東 駱澤民 潘際榮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欽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廣西 欽州 535009)
痔是位于肛門部位的一種常見疾病,發(fā)病率非常高,有研究[1]數(shù)據(jù)表明國內成年人患病率約為49.14%。按照不同的發(fā)生部位,又可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而內痔患病率比其他幾種更高[2]。其病癥表現(xiàn)有便血、痔核脫出以及反復出血,嚴重時并發(fā)嵌頓、絞窄、血栓及排便困難和噴射狀出血等后果。目前出血性內痔主要以手術治療為主,治療效果顯著,但是其操作復雜、創(chuàng)傷大并且可能會導致其他并發(fā)癥。有研究[3]表明,硬化劑注射術診治是對出血性內痔的一種新型診治方法,按照診治不同的藥物機理,可分為硬化萎縮類和壞死枯脫類藥物。聚桂醇注射液是當前臨床上使用最普遍的一種新型國產(chǎn)非油脂性硬化劑硬化物,對患者排便疼痛、內痔脫落等臨床病癥均能有效緩解。本文旨在探討出血性內痔采取透明帽腸鏡下注射聚桂醇診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現(xiàn)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出血性內痔患者68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4例;年齡20~80歲,平均(41.25±3.73)歲;病程2~9 d,平均(6.12±1.38)d;體質量49~78 kg,平均(62.34±3.56)kg。觀察組男19例,女15例;年齡20~80歲,年齡(39.55±4.55);病程1~8 d,平均(5.65±1.65)d,體質量47~77 kg,平均(61.45±5.15)kg。納入標準:上報我院倫理委員會,并經(jīng)過同意批準;年齡20~80歲;均符合《內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4]內痔分度確診標準;經(jīng)相關臨床檢查全部確診為出血性內痔;有便時帶血以及解血便史;患者以及家屬知情同意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外痔急性栓塞患者;直腸黏膜下層纖維化或感染外痔、肛裂、血栓者;心肺肝腦腎功能衰竭的患者,有出血傾向;精神障礙合并的患者,無法配合診斷和診治;對研究藥物存在過敏的患者。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閉合痔切除術即傳統(tǒng)手術治療,手術前進行血常規(guī)、血液生化、凝血功能、感染性標志物、肝功、心電圖等檢查;腸道制劑采用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生產(chǎn)廠家:江西恒康藥業(yè)有限公司,批號:批號:國藥準字H20030827,規(guī)格:69.56 g/袋)一次口服法,早上空腹,2袋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劑加入水2 000 mL,1~2 h內服用完畢;并加服1瓶二甲硅油散(生產(chǎn)廠家:自貢鴻鶴制藥有限責任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51023869,規(guī)格:5 g),減少腸道泡沫,直到清水樣便排出;對患者局部進行麻醉,麻醉起效后對手術區(qū)及肛門進行常規(guī)消毒,讓絲線及內痔袒露,內痔切除,切除后雙縫于痔根部,再用絲線縫合,采取吸收縫線縫合痔齒線,手術結束后提供常規(guī)抗感染處理。觀察組行透明帽腸鏡下注射聚桂醇診治,患者左側躺位置,鼻導管吸氧,靜脈通道開放,隨后注入麻醉藥物,等待麻醉奏效后,腸鏡下戴上透明帽,對痔核分布狀況進行觀察,再取23G內鏡下注射針,使用容量為10 mL注射器抽取10 mL聚桂醇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陜西天宇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80445,規(guī)格:10 ml/100 mg)采取多點注射方法注入藥物,完成藥物注入后,對其痔核變化進行觀察;假如其表面為灰白或藍色,則注入藥物進入靜脈;結束后緩慢回收針頭,讓患者平躺20 min后,對穿刺點進行壓迫止血,并在術后采取抗感染常規(guī)治療。
1.3觀察指標 臨床指標包含:癥狀消失時間、手術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采用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結直腸肛門外科學組的痔臨床診治指南(2006版)[5]評估治療效果,分為治愈、好轉、無效,總有效率=100%-無效率。統(tǒng)計患者術后出現(xiàn)的不適癥狀及并發(fā)癥,如便血、肛門墜脹、肛周疼痛、肛周感染等。
2.1臨床指標對比 觀察組術中出血量(15.40±2.15)mL、手術時間(14.55±2.50)min、癥狀消失時間(3.56±0.35)d,低于對照組的(45.80±6.50)mL、(30.22±3.15)min、(7.35±1.55)d(t=28.083、24.644、15.085,P<0.05)。
2.2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治療后痊愈13例、好轉14例、無效7例,總有效率為79.42%;觀察組治療后痊愈21例、好轉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05%。觀察組診治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χ2=5.100,P<0.05)。
2.3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患者出現(xiàn)肛門內硬結1例、痔核表面糜爛壞死1例、肛門墜脹感2例,發(fā)生率為11.76%;對照組患者出現(xiàn)肛門內硬結4例、痔核表面糜爛壞死3例、肛門墜脹感6例,發(fā)生率為38.24%。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χ2=6.353,P<0.05)。
聚桂醇治療內痔的作用機理是將藥物注射到黏膜下層,導致痔核內的靜脈和小動脈產(chǎn)生刺激,直接傷害血管的內皮細胞,血管內凝集形成血栓,如纖維蛋白、血小板、紅細胞等,并且因為藥物的化學效果導致內痔靜脈團和周圍粘膜組織產(chǎn)生炎性病變和組織纖維化,松弛黏膜重新固定在內側肌層壁上,防止黏膜再脫垂,致使病理性血管永久性閉塞,防止內痔靜脈破裂出血,減小血管內流速和壓力,使內痔靜脈團萎縮和縮小,從而達到硬化和止血的雙重作用[6]。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術中出血量、癥狀消失時間以及手術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診治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究其原因,傳統(tǒng)手術診治創(chuàng)傷較大,雖然在傳統(tǒng)手術下能將痔核完整切除,但會致使患者切口較大,因此需要住院診治,對患者產(chǎn)生較大痛苦,而使用透明帽腸鏡下注射聚桂醇診治,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手術對患者的影響,同時確?;颊叩脑\治效果,通過透明帽腸鏡下注射聚桂醇診治,幫助醫(yī)生對痔核狀況進行準確全面的了解,再使用注射聚桂醇使內痔的壞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形成血栓,最后取得診治目的,這個過程中,患者無須進行手術切口,因此減少患者痛苦程度[7]。傳統(tǒng)手術切除痔核導致患者產(chǎn)生較大的切口,因此術中大量出血,但是透明帽腸鏡下注射聚桂醇能夠讓患者免于創(chuàng)傷,所以手術狀況良好,術后即可出院[8]。
綜上所述,使用透明帽腸鏡下注射聚桂醇診治出血性內痔,有利于縮短手術時間及減少術中出血量,癥狀消失快;并且總的診治效率高及并發(fā)癥低,具備臨床使用價值,提倡宣傳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