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心
筆者在工作中多次遇到家長的咨詢案例,孩子有“躺平”狀態(tài)。通過家長們的描述,“躺平娃”的特點可以概括為“學習成績大多中等偏下,作業(yè)隨便應付,上課經(jīng)常發(fā)呆、注意力不集中,總是認為‘學習很無聊‘讀書沒什么用”。
有一名長期“躺平”的學生,平時無論家長、老師如何教育,她對學習都不上心。但這學期開學后不久,她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每天都很勤奮地學習,下課后也常常拉著同學問問題。班主任在了解到她的經(jīng)歷后,才知道她做出轉變的原因。原來,2 月14 日當天,她跟同學商量,想通過賣玫瑰賺一筆錢。開始賣玫瑰之前,她認為,“1 支玫瑰進貨價1 元,售價是10 元,一天下來,能賺不少錢”??傻搅送砩鲜c收攤回家,她和同學每人各分得82 元,除去進貨和中午的盒飯錢,一天下來腿走麻了,嗓子也嘶啞了,只賺了30 多元。這是她第一次切身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知識的重要,明白了“知識改變命運”的內涵,于是她開始發(fā)奮讀書,并認真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目標。
對于因缺乏內在學習動機而“躺平”的孩子,家長要找到能激發(fā)他們學習動機的辦法。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激發(fā)他們內在學習動機的方法自然也因人而異??傮w來講,家長要把握兩個原則:一是保護孩子的好奇心,二是收起“過來人”的姿態(tài)。
孩子的好奇心就是他們最大的學習內驅力。其實,每個孩子天生就具備學習內驅力,它能推動孩子主動探索世界。孩子小的時候對周圍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但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各種限制,他們的好奇心可能會被逐漸“磨平”。筆者建議,家長可以嘗試打破不必要的限制,多和孩子說“你覺得呢”“我想聽聽你的想法”“要不,我們一起試試”,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看法,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
此外,家長還要學會放手,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經(jīng)歷、體驗,在試錯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