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堅
漢語中最玄妙的兩個詞,在我看來便是“工夫”與“功夫”。兩者讀音相同,但其內(nèi)涵可謂大相徑庭?!肮し颉彼谱?,似乎只有資質(zhì)平庸的人才會花大把時間去做一件事;功夫則巧,歷來賢者都有過人的“功夫”,做事得心應(yīng)手。
倘若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這兩個詞最妙之處在于,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實際上有著相通之處: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練就一身“功夫”。
“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條件。中國自古以來有“天道酬勤”的說法,而“勤”字概括的便是大量的“工夫”。即便是水,只要經(jīng)年累月地滴在一塊石頭上,也是能洞穿的?!秳駥W(xué)》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這強調(diào)的本是“工夫”,但反觀之,若積累了成千上萬的“跬步”,還能停在原地嗎?若千萬細流匯聚在一起,能不成江海嗎?可見大量的“工夫”造就的定是“功夫”,真是“工夫”至拙卻有“功”??!
“功夫”是“工夫”累積的必然結(jié)果。自古以來便有“笨工出巧匠”的說法,一個資質(zhì)平平的人做出一番驚人的成績,不可謂沒有“工夫”。而這“工夫”是什么呢?不過是長年累月的積累罷了。這看似無聊、機械的動作卻是達成最終效果的必要條件。若沒有這平凡至拙的“工夫”,何來輝煌高超的“功夫”呢?
當(dāng)然,相通并不代表能簡單地劃等號,把“工夫”變成“功夫”,實非易事,“功夫”的練就還有高效和低效之分。除了“毅力”外,方法也很重要。方法不科學(xué),只能“事倍功半”,“工夫”成為“低能功”,甚至“無用功”。如中國女子射箭隊刻苦訓(xùn)練的毅力可謂一流,但多次大賽都輸給韓國隊,有專家道出其中奧秘——韓國隊較早地運用紅外線和激光等高科技手段測試基本姿勢、瞄準等動作的合理性,而且進行定量分析,為訓(xùn)練提供大量的科學(xué)依據(jù),而中國隊的教練和運動員以前主要靠觀察、憑感覺進行定性分析,手段的科學(xué)性明顯不如對手。由此可得出一個公式:毅力+科學(xué)=高效成功。
“工夫”至拙卻有“功”,“功”在毅力,“功”在科學(xué)。這就是“工夫”與“功夫”的全部奧妙所在吧!
【江蘇如東高級中學(xué)】
◆點評
作文開篇提出論點——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練就一身“功夫”,這是“起”;接著從“必要條件”“必然結(jié)果”入手,闡述“工夫”之于“功夫”的重要,這是論證的展開,是“承”;如果作文就此收住,則有論述茍簡、觀點顯“平”的缺憾,而作者機智地用“當(dāng)然”一轉(zhuǎn),將論述引向深入,得出“毅力+科學(xué)=高效成功”的新論,這一“轉(zhuǎn)”,“轉(zhuǎn)”出了立論深度;最后一段是“合”,總結(jié)全文,點明題旨,言簡意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