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燕紅
新課標政策的實施,改變了小學寫作教學的形式,提出了全新的教學要求。作文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因此,寫作教學需在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基礎上,積極發(fā)散學生的寫作思維和拓寬寫作范圍,為學生在寫作領域的成長奠定基礎。課外閱讀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更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作文水平。本文分析課外閱讀對寫作教學的影響,并提出基于課外閱讀提升寫作教學效率的方法。
長久以來,作文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但結合小學生作文學習情況看,因學生年紀尚小,積累的寫作經驗不足,并且缺乏寫作素材,最終呈現(xiàn)的作文質量始終不能達到教學要求。究其根本,限制學生作文水平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缺乏課外閱讀,對多元化寫作技巧了解不足。為此,教師要依托課外閱讀對學生形成正向引導,突出課外閱讀的作用,借助課外閱讀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提升學生的作文水平,以進一步實現(xiàn)寫作教學目標。
一、基于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興趣
對于小學生而言,課外閱讀材料意味著全新的內容,與相對熟悉的教材相比更有趣,能充分激發(fā)閱讀興趣。結合實際分析,大部分小學生對課外閱讀材料有一定的興趣,而現(xiàn)階段教師推薦的、小學教育階段列出的課外材料有較強的趣味性,如我國經典文學作品中的四大名著、中外童話故事、由教材節(jié)選內容延伸的書籍等,此類內容在具備較強趣味性的同時,更具有一定文學性,其中使用的描寫方式、修辭手法等,對小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小學生閱讀的原動力,即“由于內容有趣而產生的”閱讀興趣轉變?yōu)椤坝捎谖膶W作品的風格、特點,使閱讀體驗良好而產生的”閱讀興趣。在這種情況下,小學生對文學作品產生了興趣,相應便會用閱讀中積累的素材用到寫作中,從而起到以讀促寫的作用。就具體邏輯而言,便是“課外閱讀—感知課外閱讀內容的趣味性—增加閱讀的數(shù)量—逐漸理解文學性—對文學性產生興趣并繼續(xù)閱讀—提高作文水平”的良性循環(huán)。隨著小學生閱讀的優(yōu)質課外閱讀材料增加,便會在潛移默化中提升作文水平。
教師需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從學生的興趣轉變角度著手,通過與學生的交流引導其如何在課外閱讀中實現(xiàn)積累與收獲。此處可結合作文內容的主題設計實現(xiàn)引導,從讀后感,或是“我最喜愛的書籍、文章”等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于寫作過程中表達自身想法,重點闡述“我在閱讀的過程中收獲了什么”“為什么我最喜愛這本書、這篇文章”,引導學生了解喜愛課外閱讀的原因,從文學性角度引導學生逐漸認知、了解課外閱讀中的文學性,切實產生寫作興趣。
二、利用課外閱讀,積累寫作素材
寫作素材的積累也是課外閱讀的作用之一,結合實際分析,小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缺少素材而無從下筆的問題并不罕見,而這一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便是小學生的閱歷尚淺,缺乏生活經驗。對于他們來說,雖然能隨著教師的學習逐漸認識、理解相關內容,但認知與接受是相對漫長的過程,隨著積累的不斷增加,最終實現(xiàn)語文教學中的“從量變實現(xiàn)質變”,映射于作文中便是學生有足夠的積累后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直線提升。教師需將學生寫作與閱讀相結合,從不同方式豐富積累,最終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其中,課外閱讀便是最簡便可行的方法。
結合實際教學分析,作文的設計與安排多以童話或哲理性較強的主題為核心,此類作文內容為小學生最常接觸的作文方向,而教師便可由此出發(fā),引導學生于課外閱讀過程中實現(xiàn)主動積累、學習,相較于被動積累而言能更具備目標性的優(yōu)勢,能讓學生意識到課外閱讀中的內容有助于自身學習、作文水平的提升。如以《小寓言大道理》一書的閱讀為例,此作品具備較強的哲理性,通過帶有童話元素的寓言故事,深化學生對寫作手法的掌握。同時,此書內容扎實、文采盎然,不僅包含對自然景物、人文風韻的描寫,更在人物行為上有著較強的合理性,邏輯井然。教師可在引導學生閱讀時從積累角度出發(fā),基于人物形象的描寫、語言的設計角度,引導學生閱讀并實現(xiàn)理解,以強化學生的素材積累,讓學生意識到不同作者如何著筆塑造人物、如何設計人物語言等,對作文中的人物塑造、語言表達有較大幫助。
三、結合課外閱讀,提升理解能力
閱讀是讀者閱讀作者寫作內容,并于閱讀過程中逐漸理解文本、洞悉作者意圖的過程,對于閱讀者而言,閱讀并不局限于單純的文本理解,更是從文本的閱讀、分析中逐漸把握作品內涵、感受文學魅力的長期過程。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具備基本的學習能力,但閱讀過程中經常由于年齡尚小,在主題的理解上、文本內容的分析過程中出現(xiàn)片面、武斷等問題,而這也是一部分小學生寫作“跑題”的主要原因。因此,還需從課外閱讀指導角度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提升理解能力,于閱讀中逐漸把握作品主題,理解作品內涵,進而在文學理解、文本內容的分析上逐漸提升,于寫作過程中著筆于實際,把握命題的核心進而闡述觀點,進而完成作文任務。
舉例分析,要想提升小學生的理解能力,需看閱讀方面是否存在障礙、理解上是否存在誤解。在課外閱讀過程中,隨著閱讀內容的增加,閱讀障礙逐漸得以解決,而理解上是否存在誤解,還需教師加強引導,在以讀促寫的過程中讓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作文水平均得到提升,在三者相互影響下促進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實現(xiàn)發(fā)展。如在《西游記》的閱讀中,學生常被趣味性較高的環(huán)節(jié)吸引,沉浸在作者塑造的“孫悟空與妖怪斗法”情節(jié)中,閱讀過程中忽略了教育意義,而這一情況顯然與課外閱讀的“初心”背道而馳。面對此類情況,教師需從引導方向出發(fā),結合教材,從“三打白骨精”的情節(jié)著手引導學生分析、思考,通過“孫悟空與白骨精斗智斗勇”的現(xiàn)象,引導學生于閱讀中了解“為取得真經而不畏艱險、勇往直前”的精神本質。此外,還可從以讀促寫的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實現(xiàn)閱讀中的思考、分析,或是基于主題提升自身寫作能力,如組織學生在每周或每學期,總結閱讀經驗,以作文的形式向其他同學介紹印象最深刻的讀物,從感想、精神理解角度出發(fā),引導學生學習之余將閱讀與寫作結合,以提升理解能力,讓每位學生都能通過閱讀實現(xiàn)寫作能力的提升。
四、依托課外閱讀,培養(yǎng)寫作習慣
借助語文課外閱讀,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習慣,促進學生寫作意識的提升。具體而言,從小學生成長特點來看,學生未形成良好的寫作能力的根本原因在于,閱讀量和閱讀思維始終未達到理想要求,因此,在寫作中常因寫作素材和范圍上的束縛,影響寫作內容和結構的呈現(xiàn)。依托學生感興趣且具有寫作教育價值的課外讀物,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促進學生對課外讀物寫作手法的深度探究,由興趣作為引導促進寫作習慣的養(yǎng)成。為避免學生因理解能力較弱,而不能形成對課外讀物的深層次探究,教師在選擇課外讀物時,可提供敘事類讀本,此類讀本所呈現(xiàn)的故事內容相對淺顯,但具有較強的探究價值,符合小學生寫作能力等現(xiàn)狀。同時,在課外讀物的內容呈現(xiàn)上,應盡量提供足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輕松愉悅的故事文學,包括《笑貓日記》《淘氣包馬小跳》等作品,均滿足了學生對課外讀物的趣味性要求,更有助于促進學生閱讀寫作習慣的養(yǎng)成。雖然課外讀物大部分時間需要學生自主進行,但教師需針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如《同桌冤家》屬于《淘氣包馬小跳》系列圖書,在組織學生閱讀該讀物時,可引導學生通過“馬小跳”和“路漫漫”之間的相處模式,體驗“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分析“為何兩人能保持爭執(zhí)和協(xié)作并存”,以此方式加深學生對友情的感悟,體驗友情的美好。這種讀物能實現(xiàn)對學生思想感情的熏陶,讓學生逐漸掌握生活的真諦。閱讀結束,教師還可圍繞讀物安排作文練習,如以“友情”為題,學習《淘氣包馬小跳》的行文手法,自主選擇一位朋友,將日常相處模式和友情主題的呈現(xiàn)以文字的形成表達出來,以不斷提升作文水平。教師需明確小學生正處于成長階段,學習活動大多離不開教師的引導,以趣味性讀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只能作為培養(yǎng)學生閱讀習慣的一種方式。為保障閱讀質量和效率,還需教師做好引導和督促,如定期開展“閱讀分享會”,組織學生在特定的時間完成閱讀任務,并逐步養(yǎng)成隨筆和摘錄的習慣,同時,在“閱讀會”中向其他同學分享摘錄內容,朗讀隨筆內容,以此促進學生閱讀和寫作意識的形成,為作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礎。
五、深化課外閱讀,發(fā)散寫作思維
在小學階段,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是重點內容。如果學生具備一定寫作基礎,想象能力卻不強,將限制學生寫作思維的形成,甚至對寫作過程造成嚴重阻礙。因此,在引入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過程中,還需針對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行重點培養(yǎng)。在此過程中,提供一些童話故事更有助于達成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的目的,在虛幻的世界中暢想和遨游,也更符合小學生身心成長特點,達到激發(fā)學生想象能力的目的。為此,教師應有意識、有目的地提供帶有想象元素的課外讀物,以拓寬學生的想象空間,讓學生能在想象能力和寫作思維的加持下,實現(xiàn)作文水平的逐步提升?!栋籽┕鳌穼儆谛W課外讀物,呈現(xiàn)了美麗且夢幻的童話世界,故事情節(jié)也有助于學生善惡觀和是非觀的形成。為此,教師可以“白雪公主”為題,組織學生先閱讀作品,并基于作品進行文章續(xù)寫,想象白雪公主在故事結束將迎來怎樣的生活。通過課外閱讀,學生已經形成寫作情感,也收獲故事帶來的感動和溫暖,結合故事進行續(xù)寫,更能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打破學生的思維束縛,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散。
總而言之,在提升小學生作文水平、寫作能力的過程中,課外讀物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拓展學生想象空間,促進學生寫作結構的形成。教師既可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意識,還可以提供帶有探究意義的讀物,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最終提升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