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若晴
摘 要:在中國文藝歌曲的發(fā)展歷程中,中國作曲家越來越注重中西音樂和文化的融合,并在新時期創(chuàng)造了許多杰出的文藝歌曲作品。而張瑞先生的《歌》則是他創(chuàng)作的藝術性歌曲,其歌詞是中國當代著名詩人徐志摩的譯詩。這首歌是非常有名的英國女性詩人克里斯蒂娜·羅塞蒂所寫,而這首由張瑞先生所著《雪花的快樂張瑞藝術歌曲集》所收錄的藝術性歌曲,其曲式是一首兩曲,并有結尾的音樂中使用了豐富的和聲。本文對藝術歌曲《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音樂特點及演唱進行探討,以期加深對藝術歌曲《歌》的理解,并能給后世的作曲家及歌唱家?guī)硪欢ǖ慕梃b,讓新時期的中國藝術歌曲受到更多的關注。
關鍵詞:藝術歌曲;音樂特征;演唱分析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21-00-03
藝術歌曲是由歐洲傳到中國的獨特的聲樂形式,它具有如下特點:在詞曲的選取上,大多取材于世界名詩;在作曲技巧方面,藝術歌曲在作曲技巧方面表現(xiàn)得非常細致和嚴謹,歌中非常注重表現(xiàn)人物的內心感情;在鋼琴伴奏方面,它是將藝術歌曲與其他聲樂類型區(qū)別開來的主要標志,與歌曲的曲調一樣,對歌曲的整體表現(xiàn)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1]。其中,本文所要探討的《歌》,在中國藝術歌曲創(chuàng)作方面,亦是十分出色的作品,為廣大聲樂工作者所重視。
一、藝術歌曲《歌》的詞曲作者簡介及創(chuàng)作背景
(一)藝術歌曲《歌》的詞曲作者簡介
克里斯蒂娜·羅塞蒂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的詩人,也是“拉斐爾先驅”運動的一員。她創(chuàng)作名為《歌》的詩歌??死锼沟倌取ち_塞蒂從小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對文學有著濃厚的興趣??死锼沟倌取ち_塞蒂在1871年因疾病而痛苦不堪,引起了她對人生意義的深思,她寫下了一首名為《歌》的短篇詩歌[2]。詩歌的語言細膩而含蓄,在哀傷中流露出神秘而虛幻的感覺,這是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對人生意義的重要思索。
徐志摩(1897-1931年)是浙江海寧市缺石鎮(zhèn)人,也是藝術性歌曲《歌》的翻譯者。他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中國近代資產階級文學的代表人物,也是在中國近代文學中舉足輕重的人物,是中國近代文學的一位重要人物[3]。在歐美留學期間,受到了大量的西方文化影響,從而養(yǎng)成了羅曼蒂克的浪漫主義思想和正面價值觀念。他在短促的生命歷程中,寫出了大量意境優(yōu)美、情感真切的詩篇,成績斐然。
藝術性歌曲《歌》的作曲家張瑞,天津音樂學院作曲系教授,在俄羅斯留學期間,主修作曲,輔修聲樂,現(xiàn)為當代作曲家。她所寫的《歌》是一首感傷、感傷的抒情曲,已被收入《雪花的快樂張瑞藝術歌曲集》,并于2009年出版發(fā)行,為廣大觀眾所喜愛[4]。張瑞在創(chuàng)作中十分重視音樂的藝術和美學,歌曲的風格和體裁各不相同,其作品很受歌手的歡迎。張瑞老師的樂曲,曲調舒緩,和聲織體豐滿,多帶有悲愴的情調。她的作品注重對人物內心情緒的描寫,并擅長利用不同樂段的體裁對比,以突出人物內心情緒的變化。而且張瑞老師在作曲的時候,還會對所選的歌曲進行一定的修飾,但是卻不會失去它本來的魅力。例如,藝術歌曲《歌》就是張瑞老師在這一方面的代表性作品,表現(xiàn)為曲調柔和,通篇營造出哀傷的氣氛,卻又保留著原有的英倫詩韻[5]。
(二)淺談藝術性歌曲《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
文藝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等因素密不可分。張瑞老師的《歌》,是她在1997年受邀出席馬來西亞古今中外詩歌節(jié)的時候所作的充滿傷感的曲子[6]?!陡琛芬粫膭?chuàng)作者克里斯蒂娜·羅塞蒂一生多病,因而死的題材也就成了詩歌的主要內容,并被哀傷的氣氛所籠罩。盡管羅塞蒂在音樂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卻沒有結婚,僅有過兩段令人難以忘懷的戀情并和自己心愛的人分開。作者想讓她的戀人在這種關系消失之后,不再被束縛,記住與否都是戀人的意志。徐志摩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將自己的原作思想融入其中,最終譯成了《歌》,并于1928年在《新月》月刊第四期上發(fā)表。
二、藝術歌曲《歌》的音樂特征
(一)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原詩分析
英國詩人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在病痛纏身的十余年中,一直過著與世無爭的孤獨生活。從那時起,她對人生的意義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并將其表現(xiàn)在自己的作品中。在這些作品中,有一首名為《歌》的詩,寫出了詩人臨終時對愛人的依依不舍,她以含蓄的語言,表現(xiàn)出一種矛盾的心靈。這首詩的語言雖然憂傷,但情感卻是真摯的,深受讀者的喜愛[7]。這首詩共分兩部分,第一部分描述了詩人在臨終前,一方面要愛人忘記他,另一方面又不愿意離開他的復雜心情?!癲ead”和“死亡”兩個字出現(xiàn)在這首詩的開頭,說明了這首詩的悲涼。在詩的第一部分,以“thou”作為主題,表現(xiàn)出了詩人對愛人的渴望,以及對愛人的一種糾結。作者使用了許多自然景色來進行情景描寫,從而烘托出詩中的憂傷氛圍,使讀者感受到淡淡的憂傷之情。這首詩到了第二段,用“I”代替了歌詞,讓人感覺到了深深的哀傷。詩中用了三個連貫的句子,表達了詩人對這個世界的留戀,仿佛在訴說著無窮的憂傷。詩中兩節(jié)之間的鮮明反差,進一步渲染出悲愴的氛圍。在這首詩的結尾處,有“remember”和“forget”兩個極端讓這首詩變得更加矛盾,就像是詩人忽然意識到人的生死只是自然的循環(huán),萬物歸于起點。
(二)徐志摩譯詩分析
徐志摩作為中國浪漫派詩人,其詩歌以其語言中的音樂特征為特征。他的譯文《歌》采用了“反復”的寫作技巧,從而賦予了詩的藝術美。整首詩被分成兩節(jié),它的語言清澈而又清新,運用對自然景物的描寫,給人自然淳樸的感覺,同時也襯托出了詩中憂傷的情緒[8]。徐志摩在譯《歌》的過程中,采用了大量的“重復”和“對照”的創(chuàng)作方法,削弱了原作的規(guī)則韻律,增加了歌聲的韻律。比如,在一首詩中,“看不見”“感覺不到”“聽不見”三個詞,整齊劃一地排成三(四)個字,這三(四)個字之間的關系,構成了同樣規(guī)則的韻律變化,從而產生更強烈、更緊張的意象,成為襯托詩的意境,奠定了基礎。再比如,詩的末尾“也許”兩個字反復出現(xiàn),雖然沒有什么變化,但卻給人很漫長的感覺。在原文中將整個句子切成兩半,并在字詞之間進行重復排列的翻譯方法,把詩句的節(jié)拍拉得更長,讓這首詩看起來更有韻味,帶有凄涼的美感。
(三)藝術性歌曲《歌》的節(jié)拍與快慢
整首曲子用的是四分之三的節(jié)拍,雖然簡單,但也很注意節(jié)奏的飽滿。歌曲很流暢,配樂也是以分解、旋渦、柱狀和弦為主,節(jié)奏很慢,沒有太多的限制。歌曲的情感特點是悲傷、憂郁、深沉,因此在演唱時要把握好節(jié)奏。樂曲的開始部分,樂曲的節(jié)奏由小廣板到小行板不等,一般為66拍/分。節(jié)奏略緩,但意境高雅,屬于中等輕板。太慢的話,就會給人拖沓的感覺,太快的話,就失去了沉痛的意思,讓人感覺自己只是在聽歌,而不能領會到歌中的表達。曲子從第11小節(jié)開始,節(jié)奏發(fā)生了改變,從慢到快,這時歌曲中的人物視角也變了,開始描述一種矛盾的情緒。這首歌的舒緩節(jié)拍與前作的遲緩對比。從第25小節(jié)開始,節(jié)奏變得緩慢,在旋律中加入了一些重音符號和延音符號,讓這首歌充滿了依依不舍的感覺。第26節(jié),隨著兩個和弦的出現(xiàn),這首歌的節(jié)奏也恢復了正常,就像是一位詩人,在這一刻,終于想通了這件事,心情一下子變得輕松起來。
(四)藝術歌曲《歌》的鋼琴曲式構成
這首曲子的樂曲是一首較為整潔的樂曲,以4/4拍子和C大調的節(jié)拍為主。A小節(jié)的曲調又慢又低沉,表現(xiàn)出作家十分糾結的心情。這首曲子充滿了哀傷和失落的情緒。B小節(jié)的語速較為寬廣,表現(xiàn)出對死亡的沉著之感。樂曲的結構較為規(guī)整,有4/4的節(jié)奏。整個曲調慢而憂傷,描繪出了詩人極其復雜的內心情感,曲調中充滿了憂傷和迷惘。在開篇的時候,采用了兩個全音符的柱狀和弦,這跟西方舞劇中的宣敘調很像,讓人有一種獨白的感覺,同時也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與歌曲相應的情緒和平靜的氛圍,讓人很容易就能進入詩人的情緒世界。從A段的第二句起,出現(xiàn)了音形的分解,配合歌詞制造出了更多的矛盾情感,可以作為引子,提升整體效果。
在A小節(jié)末尾,我們要用第七個和弦的分解節(jié)拍來讀B小節(jié)。這一段使用(5)中不對稱的音樂句式。在B樂段的伴奏下,旋律變得更為順暢,同時也是整個音樂中的高音符,將寧靜的氣氛帶到了高潮。在樂曲的末尾,鋼琴伴奏由緊繃的圓柱和弦變?yōu)閮蓚€緩緩的琶音,并恢復到最初的節(jié)奏,由先前的憂傷轉為心中的釋懷,又漸漸回歸到平靜、自然的意境。張瑞老師的樂曲《歌》是一部旋律輕柔、感情非常細膩的藝術歌曲。歌曲由A部分的婉轉依依不舍,逐漸過渡到B部分的情調,節(jié)奏也由慢轉快。歌曲藝術是一門表演藝術,只有表演者對歌曲的創(chuàng)作進行深入的研究,并與之相結合,才能使音樂煥發(fā)出新的生機。愛是歌曲的背景。筆者對這首具有藝術性的歌曲《歌》中A段和B段的咬字、吐字、呼吸的控制、情緒的抒發(fā)等方面進行了探討,進而體會到了這首歌的中段所蘊含的憂傷與深情。
三、藝術歌曲《歌》的演唱分析
(一)藝術歌曲《歌》A段中的演唱分析
在唱腔中,準確把握發(fā)音和吐字是非常重要的。從古至今,無論是在唱京劇,還是在唱民謠,都要注意字正腔圓,如果咬字、吐字、發(fā)音等不準確,會嚴重影響到作品的演繹。比如,在這首曲子里,當“歌”字出現(xiàn)的時候,就必須有輕松的咬法,在下巴放松的情況下,迅速地將音調調回“e”,這樣才能讓音調變得又松又圓。比如“我”“候”“無”“露”等,聲音往往會卡在喉嚨里,這個時候,就必須張開喉嚨,從喉嚨里發(fā)出聲音,找到一個“點”,這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在唱歌的時候,空氣并不是簡單地吸入或者吐出來,是被擠進來擠出來的,表現(xiàn)在吸氣、控氣、排氣、吐氣這四個方面。吸氣是由于身體主動擴張了胸部的基部,并將自己的呼吸進行了被動的擠壓;控氣是在精神狀態(tài)下,身體主動去想“吸著唱”來推動呼吸的被動進行;換氣是只要氣口到了換氣的地方,腰部一松,空氣就會自動地進入,從而達到換氣的效果。吐氣就是在唱歌的過程中控制住氣息徐徐吐出。在這首樂曲中,要使詞句和音節(jié)的關系通順、連貫,這就需要對氣息有著非常高的要求,要做到不管是強是弱,都要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并且要對氣息進行合理的控制,使呼吸充盈,而不是僵硬、浮夸,才可以更好地詮釋這首音樂作品。在這首樂曲A部分中,有大量的停頓,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喘息時間,在歌唱中要注意換氣的使用和呼氣的平緩,才能使歌曲的情緒表現(xiàn)得更加連貫。
(二)藝術歌曲《歌》B段中的演唱分析
藝術性強的《歌》B部分,節(jié)奏奔放,節(jié)奏舒緩。伴隨著一套緩慢的分解和音符,這首曲子表現(xiàn)出了詩人強烈的感情。在歌曲B段,歌曲的節(jié)奏是自由的,詩人幻想著自己死后會是什么樣子,一切都和自己沒有任何關系,自我是空無一物的,這為作品增添了超脫、淡泊的意味。在作品B段中,情緒的表達應該是比較強烈的,所以在演唱前,要對詩人的情緒變化進行準確的把握,并有感情地朗誦出歌詞。B部分的旋律更加流暢,旋律也越來越高,到了最高潮,就是“我不再看到地上的藤蔓”時,需要打開鼻腔,抬起下巴,將聲音送到頭部。通過演奏這首曲子還可以對腔體進行相應的練習。在B段中,結尾的句子是詩人發(fā)出的最后一聲呼喊。最后,曲的結尾,令人意猶未盡,將情緒轉化為平和的敘述。
四、結束語
《歌》是一首具有哀婉的旋律和深邃的意境的藝術歌曲,曲調優(yōu)美、清新流暢、婉轉悠揚。在這首歌中,首先通過音樂曲調細致地展現(xiàn)其內心的矛盾變化,同時也展現(xiàn)了她對生死的漠視。在分析原作克里斯蒂娜·羅塞蒂在這首歌中所描述的角色感情,并結合徐志摩翻譯的詩歌,對這首歌的感情進行深入的分析,力求達到感情的深層表達。其次,對歌曲中的詞義進行分析,從而明確歌曲情感的主調。再次,將歌曲結構、鋼琴伴奏、演唱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相結合,對歌曲進行立體的分析,可以幫助歌手更加準確地了解歌曲中的情感內涵,從而更好地將歌曲演唱出來。最后,根據自己的演唱經驗,有目的地將歌唱中的氣息、情緒等方面進行設計。通過學習,進一步了解藝術歌曲的音樂特征,提高自身的素質,從而更好地參與到藝術歌曲的創(chuàng)作中來。
參考文獻:
[1]林艷艷.關于中國藝術歌曲國際化發(fā)展的幾點思考[J].歌唱藝術,2022(12):34-37.
[2]崔丹琪.歌曲《歌》的藝術特點與演唱分析[J].戲劇之家,2022(13):83-85.
[3]王彥欣.藝術歌曲《歌》的音樂特征與演唱分析[J].黃河之聲,2022(06):81-84.
[4]胡東冶.中國藝術歌曲之詩詞聲調體制及其演唱釋義[J].文藝爭鳴,2022(02):201-208.
[5]胡東冶.溯源與省思——中國藝術歌曲概念之厘清與界定[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5):65-74.
[6]劉肖君.簡述藝術歌曲的發(fā)展與特征[J].大眾文藝,2021(16):67-68.
[7]董鵬.中國藝術歌曲美聲化的演唱風格探析[J].普洱學院學報,2021,37(03):68-70.
[8]逯權.中國藝術歌曲的發(fā)展概況及演唱研究[J].中國民族博覽,2021(09):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