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璘
巫溪地處渝陜鄂三省交界地,素有“巴夔戶牖,秦楚咽喉”之稱,戰(zhàn)略地位十分重要。巫溪,也是重慶最后解放的區(qū)縣。
1949年11月,解放大軍一路猛進入川,迅速掃蕩下川東地區(qū)的國民黨殘余部隊。在下川東各縣黨組織積極配合下,下川東各縣多數(shù)得以和平解放。與巫溪相鄰的巫山、奉節(jié)、云陽、城口等縣分別在12月2日、3日、6日、12日和平解放,巫溪縣城成為一座孤城。
11月25日,國軍潘清洲師所部705團和縣長王淵撤離巫溪。川陜鄂綏靖公署委任向鑒秋代理巫溪縣縣長,并令其組建“反共救國軍”負隅頑抗。向鑒秋接令后,搜羅全縣黨、政、軍、警系統(tǒng)人員,以民眾自衛(wèi)總隊與各鄉(xiāng)警察中隊為主要力量,拼湊“反共救國軍”102師,下轄706、707、708三個團及一個直屬營、一個通訊連,向鑒秋兼任師長。
解放縣城
在向鑒秋組建“反共救國軍”的同時,中共地下黨組織根據(jù)上級指示開展了解敵情、發(fā)動群眾、作好迎接解放的工作。地下黨組織一面秘密宣傳黨的政策、當前形勢和團結(jié)各階層人士,一面組織游擊武裝,伺機打擊敵人,保護縣城。
上磺的地下黨員盧光福、盧光星爭取了被遣散回家的國民黨部隊機槍連連長張世全,利用關系,推薦其擔任上磺鄉(xiāng)隊附,組織了40多人的武裝,并進行黨的政策、紀律教育。盧光福、盧光星率領這支隊伍在上磺截擊了沿途騷擾鄉(xiāng)民的國民黨潰軍“職官隊”尾隊,繳獲機槍1挺,步槍18支。隨后,又與奉節(jié)黃村游擊隊一道,在奉巫交界的東山消滅“職官隊”1個連,還打退了向鑒秋的兩次“圍剿”。取得戰(zhàn)斗勝利后,他們公開了游擊隊的名稱“奉大巫游擊隊”。
向鑒秋聞訊,大為惱怒。12月4日,向鑒秋命令707團團長左靜波等帶兵百余人到上磺“圍剿”。游擊隊得知敵軍來襲,迅速搶占上磺嚴家坪有利地形,采取虛張聲勢、聲東擊西的游擊戰(zhàn)術,以少勝多,打退了707團的進攻。接著,上磺游擊隊又說服了古路鄉(xiāng)鄉(xiāng)長李功望,交槍20余支,武裝了游擊隊。
12月4日,按照中共兩巫特支書記譚悌生安排,由特支委員盧愷言和游擊隊正副隊長劉爾巽、李傳濱率領精選的75名游擊隊員,編成3個中隊,配備長短槍84支,輕機槍3挺,增援巫溪。后來又將巫溪廟溪河呂建侯、呂發(fā)生率領的20名游擊隊員編為第四中隊,由杜正本、姚元紀、嚴能信擔任各隊向?qū)?,譚禮安負責支隊聯(lián)絡。
12月8日,呂建侯帶領3名尖兵佩帶短槍,由熟悉守敵情況的李保長帶路,直抵西來關下,敵哨兵問:“什么人,口令?”李保長回答口令后說:“我是李保長,送情報的?!碑斢螕絷犨M入西來關時,李保長突然高喊:“共軍來了!”呂建侯等人沉著機智地揮槍喝道:“我們是共產(chǎn)黨的部隊,繳槍不殺!”守關敵兵聽到共軍來了,猶如驚弓之鳥,蜂擁而逃。各中隊按照部署,迅速分頭進城,搶占戰(zhàn)略要地,曾慶康率第一隊從西來關直插水洞子,由東門入城,經(jīng)河街迅速占領北門,向大寧廠方向組織防御;李傳濱率第二隊進入西來關,迅速搶占城西北的制高點炮臺;蘇澤源率第三隊把守西來關;呂發(fā)生率第四隊占領觀音廟。游擊隊占領了巫溪縣城,俘敵10余人,繳獲步槍10余支,炮臺彈藥庫子彈40箱,手榴彈300余枚。
翌日,向鑒秋得知游擊隊占領了縣城,組織重兵進行反撲。游擊隊依仗有利地形,堅持激戰(zhàn)兩個多小時。游擊隊負責人考慮敵我力量懸殊,久戰(zhàn)不利。于是,趁著夜色,各中隊互相掩護,分水陸兩路撤出縣城,一路乘船返回長溪河,一路撤到叢樹鄉(xiāng)靈官堂。
12月9日,中共兩巫特支向解放軍124師370團匯報了巫溪反動勢力負隅頑抗的形勢,請解放軍派部隊解放巫溪。13日午夜,370團副政委王威和3營營長馬振國、副教導員屈成田率領3營一個加強連到達巫溪城郊趙家壩,與盧愷言率領的游擊隊和奉節(jié)黃村游擊隊及巫溪開明人士何策言的隊伍會師,隨即研究了攻城方案。
12月14日凌晨,在游擊隊配合下,解放軍向縣城逼近。為震懾敵人,解放軍發(fā)射了3發(fā)信號彈,守敵嚇破了膽,倉皇向?qū)帍S方向潰逃。解放軍和游擊隊入城,巫溪縣城宣告解放。
爭取和進剿
巫溪縣城解放后,向鑒秋率“反共救國軍”102師一部狼狽逃至大河鄉(xiāng)桃園子,隨即派人通知部屬許禎祥等集結(jié),召開緊急會議。同時,命令人在草街子一帶察看地形、部署防務。
1949年12月16日,根據(jù)縣委“爭取向鑒秋,圍殲許禎祥”的部署,中共地下黨員廖迪生受屈成田的委托,前去桃園子說服向鑒秋投降。當晚,廖迪生說明來意,拿出向鑒秋的父親和馬振國分別寫給他的信。向鑒秋讀著信,臉色變得沉重起來,尤其是讀到其父信中說他平素“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之類言辭時,不禁喟然長嘆:“我向鑒秋平生做事坦坦蕩蕩,果決干脆,今日竟一籌莫展,身不由己了?!弊谝慌缘脑S禎祥見向鑒秋有投降之意,頓時惱怒道:“我就是掉了腦殼也不干,你要投降,我們走!”
桃園子會議變成了吵架會。雖然向鑒秋深感除了投降已別無選擇,但由于自認為擁有一定實力的許禎祥、劉玉如等人意見存在分歧,在圍繞隊伍何去何從的問題上發(fā)生了激烈爭執(zhí),談判未取得結(jié)果,最后不歡而散。向鑒秋帶著彭佐臣、劉立清、向吉三等人繞道半溪到百步鄉(xiāng)與左靜波等會合。向鑒秋在百步鄉(xiāng)住了一周左右,其父幾次派人給他送信,告訴他城里已派王國裕等人來勸他投降,要他下山回城。
1950年1月下旬的一天,王國裕攜帶縣委給向鑒秋的勸降信,和屈成田帶領一排兵力一道前往鳳凰。王國裕登門拜訪了老同學向聯(lián)全,向聯(lián)全是向鑒秋的兒子。經(jīng)過王國裕的勸說和講解,向聯(lián)全當即表示,馬上尋找父親,轉(zhuǎn)交縣委信件。據(jù)向聯(lián)全說,向鑒秋讀完信件,突然休克,醒來后忙叫向聯(lián)全通知王國裕來談判。最終,向鑒秋接受勸降,按我方要求將人槍交到了指定地點。向鑒秋帶領殘部50余人下山,正式向縣人民政府投降。
在解放軍的強大攻勢之下,許禎祥率領的“反共救國軍”706團,也是窮途末路。
1949年12月15日,鹽場公署稅警隊起義后,許禎祥率706團數(shù)百人退守白鹿、徐家一帶。解放軍對許禎祥采取軍事圍剿與政治攻勢相結(jié)合的策略。在準備進軍追剿之前,派兩名偵察員前往徐家、白鹿偵察敵情,偵察員經(jīng)過白鹿土地堂時,被敵人發(fā)現(xiàn),押解到團部受審并殺害。
12月29日,解放軍370團1營得知兩名偵察員被害的消息后,無比憤慨,立即向敵706團展開猛烈攻勢,敵人一觸即潰。31日,解放軍進駐徐家壩。許禎祥見勢不妙,率殘部逃竄到陜西茅壩,與困守那里的方繼尹團、胡國書團會合。
1950年初,川陜鄂三省解放軍剿匪部隊對盤踞川陜鄂三省結(jié)合部的國民黨殘部展開大規(guī)模圍殲,川東軍分區(qū)、安康軍分區(qū)與鄖陽獨立1團、獨立7團部隊參戰(zhàn),許禎祥率部狼狽逃竄七晝夜,仍未逃出天羅地網(wǎng)。包圍圈越來越小,敵人人心惶惶,一窩蜂地逃命。許禎祥見勢不妙,將706團番號改成了“巫溪縣自衛(wèi)總隊”,自任總隊長。
許禎祥所部回到巫溪境內(nèi)后,已是山窮水盡,副總隊長鄭宗楷被勸降成功,營長楊憲章被活捉。許禎祥手下既無兵又無將,藏身于燕子坡。
這時,中共白鹿支部的田光華做通了許禎祥妻子的工作,通過她給許禎祥指明前途,最后促使許禎祥下山投降。至此,“反共救國軍”102師徹底覆滅。
和平接管
1949年12月18日,西南服務團三支隊一中隊教導員趙云卿、中隊長李煜亭率領75名隊員到達巫溪,與解放軍370團以及地下黨員會師。20日,巫溪縣人民政府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zhàn)軍任命趙云卿為縣長,李煜亭為副縣長。并設立縣政府秘書室、民政科、建設科、財糧科、稅務局、郵政局、電信局等辦事機構(gòu)。巫溪縣人民政府向全縣發(fā)出布告,宣布成立城廂、寧廠、上磺、朝陽、白鹿五個區(qū)人民政府,并任命了區(qū)長和副區(qū)長。
年末,巫溪縣人民政府根據(jù)上級指示和本縣的實際情況,決定當時的工作方針是:對舊勢力以爭取瓦解為主,結(jié)合打擊個別敵人,一面爭取舊人員回頭,一面接管。對流竄在深山的殘余匪特,利用一切力量和關系,開展多種攻勢,爭取他們繳械投降。經(jīng)過20余天的工作,以向鑒秋為首的殘余武裝大部繳械投降。同時,巫溪縣人民政府對舊政權(quán)機構(gòu)進行全面接管。接管的重點,以田糧科、稅捐處、鹽場公署為主,其余作一般接管。對以上部門的舊職員進行登記,有的辦了交接去職,有的留下參加征糧工作;對檔案(大部被毀)、物資和武器彈藥進行登記造冊,逐一接管。
全縣共劃五個區(qū),一區(qū)城廂區(qū),二區(qū)寧廠區(qū),三區(qū)上磺區(qū),四區(qū)朝陽區(qū),五區(qū)白鹿區(qū)。分到各區(qū)的同志,迅速奔赴工作崗位開展接管工作。鄉(xiāng)村接管,主要是召開鄉(xiāng)保長會議,約法三章,一是要求其堅決執(zhí)行縣人民政府的一切決定和指示;二是不貪污浪費,不營私舞弊;三是了解情況,提供情況,積極工作,立功贖罪。對群眾開展宣傳工作,宣傳黨的政策,首批接管的有城廂區(qū)、寧廠區(qū)、上磺區(qū)全部,朝陽區(qū)的文峰鄉(xiāng)、田家鄉(xiāng),白鹿區(qū)的西寧鄉(xiāng)等。各區(qū)的接管工作相繼有序展開。
朝陽區(qū)中崗鄉(xiāng)是全縣最后一個接管的地方。中崗鄉(xiāng)地處巫溪西部,這里惡霸勢力對人民兇殘,對共產(chǎn)黨刻骨仇恨,號稱擁有1000多條步槍、幾十挺機槍。該鄉(xiāng)政治、經(jīng)濟為丁子異(縣參議員)、丁沛臻(曾任鄉(xiāng)長多年,外號丁毛牛)、丁子健和王伯武(原稅捐處課長)等把持,有民謠稱,“丁家三霸加老五(王伯武),毛牛(丁沛臻)搖尾甚猛虎,槍多人狠實力足,百姓受苦難抬頭” 。他們大耍兩面手段,一面向政府派來的工作人員表示“擁護人民政府”,一面又處處搗亂,拖延送交公糧、送繳槍支,妄想等待時機,卷土重來。
1950年2月初,縣委派王國裕、唐靈、王卓如做丁子異的勸降工作。王國裕給王卓如寫了一封信,講明縣委意圖,請他上山規(guī)勸丁子異投降,派唐靈送給王卓如。接著,王卓如與唐靈一道赴中崗,兩人配合,介紹了向鑒秋、許禎祥下山投降后的情況,并解答了丁子異的疑問,終于說服了丁子異繳槍下山投降。至此,巫溪全境解放。
作者單位:中共巫溪縣委黨史研究室
編輯/吳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