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曉莊學院附屬小學(210038) 江 靜
新時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核心素養(yǎng)成為各學科課程教學的重要目標?!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明確指出“核心素養(yǎng)是課程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同時,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概括為四個方面,包括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并表明“思維品質反映核心素養(yǎng)的心智特征”,“思維品質指人的思維個性特征,反映學生在理解、分析、比較、推斷、批判、評價、創(chuàng)造等方面的層次和水平。思維品質的提升有助于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對事物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
英語是一門語言,其承載著人類的思維活動。傳統(tǒng)英語教學往往注重語言本身的習得,而忽略了語言承載的思維發(fā)展功能。語言是學生思維發(fā)展的重要載體。因此,英語教學要注重學科育人功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與學習能力。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避免僅注重詞匯識記、語法識記,還要注重對學生英語思維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通過系統(tǒng)提問、引導預測、開展辯論等課堂交流活動,幫助學生有效發(fā)展并提高思維能力,提升思維品質,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其育人價值。
思維源于疑問,有疑問才會有思考,才能培養(yǎng)思維品質。問題是引發(fā)學生思考的觸發(fā)器,以循序漸進的問題引導學生學習英語,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英語學習興趣,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積極思考。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提問,而且要鼓勵學生提出質疑、勇于表達,要遵循“思”“問”互進的學習規(guī)律,引發(fā)學生思考,優(yōu)化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以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四年級上冊Unit 6 At the snack bar 為例。教學時,教師提出了這樣一個核心問題:“What do they want to eat?”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助推學生的英語表達。在核心問題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點餐用語,快速閱讀課文內容并畫出與點餐情境相關的問句,有效地進行英語表達練習。
師:“What do they want to eat?”如果想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想要掌握什么信息?
生1:我們要知道他們身處的環(huán)境。
生2:我們要知道菜單上有什么。
生3:我們還要知道怎樣點餐。
師:沒錯,今天我們要來學習如何在小吃店點餐。大家都找到了關鍵的知識點,那么我們就來逐一探究。首先,他們現(xiàn)在在什么地方呢?你們能用英語表達出來嗎?
S4:They are at a snack bar.
T:What can we order at the snack bar?
S5:There are a lot of foods at the snack bar,such as hamburgers,sandwiches,milk.
T:What can we say if we want to order a meal?
S6:I would like a hamburger.
S7:I would like some noodles.
T:If we are waiters,what should we say?
S8:Anything else?
S9:What about you?
...
在英語教學中,思維與問題是相互促進的,“思考—提問—再思考—再提問”,是學生英語學習循環(huán)往復、不斷提升、逐步優(yōu)化的過程。圍繞問題開展的英語課堂教學,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圍繞核心問題,結合教師的提示,學生一步步展開表達。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將腳步放緩一些,循序漸進地助推學生英語思維的發(fā)展和英語表達能力的提高;同時,要立足學生的實際學情,積極探索、設計出與學生學習需求和教學要求相匹配的核心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自主學習,不斷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發(fā)展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就要激活、拓展、延伸學生的英語思維?!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教師通過感知與注意活動創(chuàng)設主題情境,激活學生已有知識經(jīng)驗,鋪墊必要的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使學生在已有知識經(jīng)驗和學習主題之間建立關聯(lián),發(fā)現(xiàn)認知差距,形成學習期待?!痹谟⒄Z教學中,教師可利用預測活動激活學生思維,引導學生基于已有的學習經(jīng)驗,大膽地猜想,小心地驗證,不斷猜想、不斷檢驗、不斷創(chuàng)新。
譯林版英語教材圖文并茂,為預測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優(yōu)質的教學材料。教師可以借助故事文本、故事插圖、故事提綱等要素,鼓勵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預測,讓學生創(chuàng)編故事,嘗試表達,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以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六年級上冊Unit 2 What a day!中的“Story time”板塊為例。教師在教學前,可先引入相關插圖,引導學生讀圖、解圖,根據(jù)插圖猜測語篇內容。
師:大家看多媒體上的第一幅圖(見圖1),你能猜到故事里的主人公要去做什么嗎?
圖1 “Story time”板塊第一幅插圖
生1:圖上畫的是四個人在晴天一起騎自行車。
生2:所以故事講的是四個人一起出去玩耍。
師:那么第二幅圖(見圖2)畫的是什么呢?
圖2 “Story time”板塊第二幅插圖
生3:是兩只鸚鵡,說明他們去看了鸚鵡。
師:接下來看第三幅圖(見圖3)。
圖3 “Story time”板塊第三幅插圖
生4:是風箏,他們一起放了風箏。
師:我們把這三幅插圖連起來看,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5:他們四個人一起去騎車,看到了鸚鵡,還一起放了風箏。
師:嘗試著用英語把這個故事表述出來吧!
生6:Su Hai,Mike,Liu Tao and I went to the park by bike.
生7:It was sunny,we rode in the square and felt very free and happy.
生8:In the park,we saw two parrots,and we also flew kites.
生9:What a happy day!
結合教材中的插圖,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jié)進行預測,既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首先,學生對圖片的直接感知,激發(fā)了學生的表達興趣,無論是對圖中四個人物的命名,還是對具體活動的描述,都能調動學生的舊知,發(fā)展學生的表達能力;其次,學生在感知插圖的基礎上進行預測,實際上是發(fā)散思考的過程,嘗試串聯(lián)插圖所表達的內容,使之更有邏輯性,這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最后,在學生猜想與表達過后,教師即可出示相應的課文內容,讓學生學習原文的表達方式、所用詞匯與句型。這個過程能夠讓學生驗證自己的猜想,體會更加多元的表達方式,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除了利用教材插圖外,教師還可以根據(jù)文本的題目引導學生預測,或基于語篇進行預測并繪制思維導圖等。預測的過程是學生運用英語學習經(jīng)驗解決新問題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進一步綜合運用自己所學的英語知識,提高自身語用能力的過程。預測活動在課堂中的有效運用,能夠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表達、記憶、推理的能力,指向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學習不是被動接受的過程,需要的是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指出:“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是語言學習活動的主體,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學習語言、獲取新知、探究意義、解決問題,逐步從基于語篇的學習走向深入語篇和超越語篇的學習,確保語言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語言能力發(fā)展、思維品質提升、文化意識建構和學會學習的成長過程?!?/p>
在英語教學中,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后,教師可以引入辯論活動,在充分體現(xiàn)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點燃學生的思維,讓英語學習在辯論這類“頭腦風暴”中走向深入。辯論活動可謂學生思維的引爆器。在英語教學中,圍繞相應的單元主題開展辯論活動,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促使他們主動組織語言,調動邏輯思維和推理能力,表達自己的觀點,讓英語學習如思維之花綻放。需要注意的是,在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活動時,教師要著重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養(yǎng)成“不唯上”“不唯書”“不唯師”“不唯權”的品格,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幫助學生在辯論中實現(xiàn)自主思考和自我成長。
以教學譯林版英語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6 In the kitchen中的“Story time”板塊為例。在引導學生初讀語篇后,教師提出了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通過開放性的問題引導學生細讀語篇內容,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讓學生對文本進行充分的分析、推敲。
T:Which one does Liu Tao like better,meat or soup?Why?
S1:Liu Tao prefers meat, because he said meat smells nice.
S2:Liu Tao prefers soup,because he loves vegetables.
T:It seems that everyone has different opinions.Please write down the reasons and share them with your classmates.
在教學中,學生基于不同的閱讀經(jīng)驗、價值取向,對教師提出的問題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教師由此引導學生展開辯論活動,鼓勵學生圍繞不同的觀點進行交流。學生為了陳述和佐證自己的觀點,不僅需要細讀文本內容,而且需要推敲插圖等內容。這個過程進一步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深化了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思維是一種高階認知活動,不僅包括推理、決策等理性過程,還包含情感要素。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的過程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自由、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消除學生對英語課堂的負面情緒,讓英語課堂變得活躍起來。
總的來說,思維品質作為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求英語教學要沖破知識的單向維度發(fā)展,讓英語不只作為用來交流的工具,而是要借由英語學習,讓學生汲取文化精華,逐步形成跨文化溝通與交流的意識和能力,樹立國際視野,涵養(yǎng)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教師應當認識到,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思維是語言的生成器,從而致力于“為思維而教”,要循序漸進,有計劃、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幫助學生實現(xiàn)思維實踐、思維遷移、思維拓展,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品質,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和提升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