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馬建男
游戲分享是游戲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教師與幼兒、幼兒與幼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重要途徑。戶外游戲有別于室內游戲,受開放的場地、多變的內容、多樣的形式等不確定因素制約。本文就如何讓戶外游戲的分享更有效、有料、有意,從三個方面進行了闡述。
以往,許多幼兒園的戶外活動都是任由幼兒游戲。教師只是關注安全本身,認為活動結束之后才會有分享交流的內容。我園在課程游戲化第一步支架進行時,就有目的有計劃地觀察幼兒?;趯τ變旱某浞钟^察,教師適時捕捉有價值的瞬間,讓幼兒即時交流,讓分享無處不在。
戶外游戲活動場地更為廣闊,動作幅度更大、材料更豐富、活動的開放程度更高。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能力水平會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差異:有的幼兒跳得高,有的幼兒搭得牢,等等。
當出現(xiàn)這些新經驗和好做法時,這些幼兒就可以做“小老師”,即時分享他們的做法,以便大家學習模仿,共同達到游戲目的。在活動過程中,幼兒還會出現(xiàn)一種積極的、良性競爭的局面。榜樣力量和即時分享能夠帶動部分能力稍弱的幼兒,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內最大限度地獲得發(fā)展。
戶外游戲活動中有更為開放自主的環(huán)境和多樣的低結構材料,幼兒常常會有許多不一樣的玩法和新發(fā)現(xiàn)。例如,在木梯、滾筒、墊子、輪胎、木板、球類等材料的拆分和組合中,有的幼兒思維非常活躍,在與這些材料充分互動后會出現(xiàn)創(chuàng)新性行為。這時,如果其他幼兒也感興趣,就可以順應他們的需要,讓大家聚集到一起進行分享和討論。同伴之間能碰撞出新的創(chuàng)造和玩法,助推游戲向更高水平發(fā)展。
近幾年來,我們借鑒“安吉游戲”的成功做法,放手游戲,賦權幼兒,在材料投放、游戲玩法、教師指導等方面不斷改革。我們驚喜地發(fā)現(xiàn),幼兒的游戲狀態(tài)越來越投入,游戲的水平越來越高,但也面臨更多的挑戰(zhàn)。例如,在戶外角色游戲“小車修理廠”中,一輛小車爆胎,“修理工”會怎么處理呢?當大家為難的時候,程程找來了螺絲刀,把一個個螺絲拆卸下來。
對于小班幼兒來說,這種實物操作類的動手嘗試要比傳統(tǒng)的替代類游戲難度大。但是,程程把螺絲釘放入孔內時,注重調整螺絲釘角度,使得螺絲釘基本保持豎直狀態(tài)并將其慢慢擰緊。他在“此時此地”的分享引來了許多幼兒的圍觀。幼兒在相互交流分享的過程中與同伴思維碰撞,學習有用的做法,發(fā)展集體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豐富自我和集體的學習經驗。
戶外游戲場地開闊,教師很難將所有幼兒都納入在視線之內。讓幼兒學會遵守規(guī)則是戶外游戲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也是幼兒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當幼兒之間出現(xiàn)爭執(zhí)、危險行為時,教師直接參與其中,巧妙地進行分享交流,引導幼兒學會遵守規(guī)則。當然,這種調解和分享交流行為也可以由幼兒發(fā)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注意觀察和記錄,最大限度地引導幼兒自己解決問題,從而保證游戲順暢地進行。
戶外游戲內容豐富多樣,幼兒在游戲中變得更加自主。那么,在游戲分享環(huán)節(jié)如何選擇分享內容?內容的選擇與計劃之間有什么關系?在生成式的活動中如何抓住有價值的教育點進行分享?由此看來,分享內容的選擇對戶外游戲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興趣是引發(fā)幼兒深度學習的助推器。在游戲活動中,我們應以追隨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思考為主要線索。教師要把幼兒感興趣的話題應作為他們分享的主要話題,并從幼兒的興趣出發(fā)給予適當?shù)闹С?。這樣,幼兒會和同伴在他們共同感興趣的話題中有話可說。
例如,在戶外玩沙游戲中,一個偶然的機會,幼兒對輔助材料中的小圓球產生興趣。他們嘗試將不同材質的“小球”放在自己搭建的長管道中,尋找不同材質的球和水及管道搭建之間的秘密。教師抓住這一偶發(fā)事件的價值,追隨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巧妙點撥,引發(fā)思考,使游戲順利“進階”。
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會遇到許多共性的問題、難題或個體之間不同的見解和意見,這些都是游戲中出現(xiàn)的矛盾點,多種游戲分享樣態(tài)都是以矛盾點為中心。當矛盾點出現(xiàn)時,幼兒會自然地參與進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在觀點的碰撞中共同解決問題。例如,在戶外搭建中如何能讓墻體更穩(wěn)定、立柱應間隔多遠放、何種形狀和大小更合適等,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共性或個性的問題。幼兒非常樂于通過辯論式討論,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意和做法。
高質量的游戲分享起到承接上次游戲轉接下次游戲的重要作用。在游戲分享時,教師要抓住有價值的點,將其提升為幼兒的核心經驗,進而將這類經驗運用到其他游戲和其他領域當中,使之得以外化、遷移和運用。這樣,游戲分享就會變得更為積極且有意義,游戲也會向著深度學習的方向發(fā)展。
幼兒是游戲分享的主體,他們在相互交流過程中,積極性、主動性、語言表達的流暢性、話題討論的邏輯性等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游戲分享多以教師主導為主,重知識說教、重成人視角的評判,游戲分享往往成了“集體填鴨式教學”這樣的畸形狀態(tài)。通過不斷探索和實踐,我們總結出多樣的游戲分享方式,促進戶外游戲活動的深入發(fā)展。
戶外游戲的活動范圍較廣。為此,我們在教室靠近語言區(qū)的地方設置了一個分享角,并放置了桌椅、筆紙、電子設備、展示柜(主要擺放幼兒在游戲中的一些小發(fā)明、游戲成果、設計圖紙、游戲照片等)?;顒咏Y束后,幼兒如果有表達的愿望,就可以到分享角里自由分享和表達。
一日生活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安排緊湊,很少有時間留給幼兒分享交流。為此,我們實施彈性作息,在過渡環(huán)節(jié)給予幼兒更多的表達機會。
分享時,幼兒可以借助表征、照片和影像展開討論,可以和以往的“我是小小播報員”“我是故事大王”“我的本領”等過渡環(huán)節(jié)的活動相結合,在玩一玩、畫一畫、說一說、演一演中,表達自己的想法。
現(xiàn)場猜測、驗證、總結的方法能夠直擊幼兒的認知,能夠更加直觀地呈現(xiàn)幼兒的問題和發(fā)現(xiàn)。我們鼓勵教師和幼兒借助現(xiàn)場分享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還原戶外游戲環(huán)境,讓更多幼兒能夠參與有價值的分享中。例如,教師用水盆、細沙和小勺子等工具和材料,還原沙池活動場地,用室內的桌面清水積木還原室外大型搭建現(xiàn)場出現(xiàn)的問題等。這樣的現(xiàn)場驗證更符合幼兒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水平,是幼兒喜歡的分享方式。
戶外游戲分享和評價環(huán)節(jié)是幼兒認識和提高自我的重要通道。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分享活動的重要性,針對戶外游戲的特點在時間、空間、內容、方法等方面,最大限度地給予幼兒話語權,引導幼兒會分享、勤分享、樂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