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鈺婷,夏俊賢(通信作者),李夢君
1 暨南大學 (廣東廣州 510632);2 暨南大學第二臨床醫(yī)學院 (廣東深圳 518020)
三陰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發(fā)病率占全部乳腺癌的15%~20%,因極具侵襲性且缺乏有效的靶向治療方案,其預后不良[1],因此,亟需更有效的治療方法。TNBC 具有高腫瘤浸潤淋巴細胞和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1 ligand 1,PD-L1)水平表達,因此,程序性死亡受體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PD-L1 抑制劑的免疫治療成為TNBC 患者的治療方法[2-3]。有研究表明,PD-1 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和PD-L1 抑制劑(阿特珠單抗)在轉(zhuǎn)移性三陰乳腺癌(metastatic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mTNBC)中顯示出較好效果[4]。然 而,IMPassion 131 試 驗 在mTNBC 中 得出陰性結(jié)果[5]。所以,本研究主要分析PD-1/PDL1 免疫抑制劑在mTNBC 中的總體療效并進行亞組分析。
本研究依據(jù)系統(tǒng)回顧和薈萃分析的首選報告項目(PRISMA)的2020 年更新版指南[6]進行。
研究對象:具有病理確診的mTNBC 患者,年齡≥18 歲。
干預措施: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采用免疫聯(lián)合化療;對照組采用單純化療。
研究結(jié)局:首要研究終點為無進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 客 觀 緩 解 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ORR= 完全緩解+部分緩解];次要研究終點為總生存(overall survival,OS)和安全性。
研究設(shè)計:Ⅲ期隨機對照臨床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
文獻檢索策略:檢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 數(shù)據(jù)庫,時間限制于2022年3月前,由兩位研究者(YQ 及JX)制定檢索策略并檢索。
文獻篩選與資料提?。禾崛〉臄?shù)據(jù)包括納入研究的一般特征、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主要結(jié)果。納入研究的一般特征包括第一作者、發(fā)表年份、試驗名稱、國家臨床試驗注冊號、試驗設(shè)計、參與者數(shù)量和類型、治療方案、中位隨訪持續(xù)時間?;颊叩男畔挲g、種族、絕經(jīng)狀態(tài)、美國東部腫瘤協(xié)作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評分、PD-L1 表達水平和既往化療的使用情況。此外,PFS、ORR、OS 和安全性結(jié)果也進行了提取。
納入研究的質(zhì)量評價:納入的RCT 用Cochrane 評估工具進行質(zhì)量評估[7]。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采用風險比(hazard ratio,HR)和優(yōu)勢比(odds ratio,OR)統(tǒng)計。使用Review Manager version 5.4 軟件進行分析。使用Chi2 檢驗和I2值評估異質(zhì)性。顯著性水平設(shè)置為P<0.05。
共檢索出1 814 項研究。通過研究篩選流程(圖1),最終納入3 項Ⅲ期RCT[5,8-9],納入2 400 例mTNBC 患者,其中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1 448 例,對照組952 例。根據(jù)ECOG 評分,大多數(shù)(70%)患者ECOG 評分為0 分。在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中46%(801 例)的患者PD-L1 水平陽性,單純化療組中65%(496 例)的患者PD-L1 水平陽性。兩組約30%患者出現(xiàn)肝轉(zhuǎn)移[5,8-9]。
圖1 研究篩選流程
文獻質(zhì)量評估人員使用Cochrane 評估工具進行評估。所有納入的RCT 均為雙盲試驗[5,8-9]。
3 項研究(2400 例mTNBC 患者)均報告了PFS[5,8-9]。本薈萃分析表明,免疫聯(lián)合化療可以顯著延長意向性分析(intention-to-treat,ITT)人群(將所有受試者納入分析、評估和比較的范圍內(nèi))的PFS {HR:0.82 [0.74,0.90],P<0.0001}(圖2)。
圖2 在mTNBC 中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較單純化療組的PFS分析:ITT 人群和PD-L1(+)人群
PD-L1(+)的亞組中也得到類似結(jié)果{HR:0.73 [0.64,0.85],P<0.0001}(圖2)。
在ITT 人群中(2 400 例),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的ORR 顯著高于單純化療組{OR:1.38[1.16,1.63],P=0.0002}(圖3)。PD-L1(+)的亞組中,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中的ORR 也顯著提高{OR:1.58[1.25,1.99],P=0.0001}(圖3)。
圖3 在TNBC 中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與單純化療組ORR 值分析:ITT 人群和PD-L1(+)人群
僅2 項研究報道了OS[5,9]。本薈萃分析表明,在mTNBC 患者中免疫治療沒有顯著改善OS{HR:0.97 [0.75,1.25],P=0.80}(圖4)。PD-L1(+)亞組也未改善OS {HR:0.87 [0.56,1.34],P=0.53}(圖4)。
圖4 免疫聯(lián)合化療在TNBC 中的總生存分析:ITT 人群和PD-L1(+)人群
評估患者不同亞組(年齡、種族、ECOG 表現(xiàn)狀態(tài)、PD-Ll 表達、是否有肝轉(zhuǎn)移和既往是否接受過化療)對免疫聯(lián)合化療療效的影響(圖5)。年齡<65 歲{HR:0.83[0.73,0.94],P=0.004}、≥65 歲{HR:0.71 [0.57,0.89],P=0.003}和ECOG 表現(xiàn)狀態(tài)0{HR:0.80 [0.70,0.91],P=0.001}和1{HR:0.81[0.72,0.92],P=0.001}對療效沒有影響,因為所有納入的亞組研究結(jié)果都表明,免疫聯(lián)合化療顯著延長了PFS。免疫聯(lián)合化療在白種人{HR:0.80[0.70,0.91],P=0.0007}及亞裔患者{HR:0.73[0.58,0.93],P=0.01}中均顯著延長了PFS。免疫聯(lián)合化療在無肝轉(zhuǎn)移{HR:0.80 [0.68,0.94],P=0.001}和既往 無 接 觸 過NACT/ACT {HR:0.68 [0.56,0.81],P<0.00001}的患者中同樣有PFS 獲益。在PD-L1(-)組{HR:0.98 [0.83,1.15],P=0.80}、非洲裔美國人{HR:0.72 [0.42,1.24],P=0.24}、既往接觸過NACT/ACT {HR:0.88 [0.77,1.01],P=0.07}及有肝轉(zhuǎn)移{HR:0.82 [0.65,1.04],P=0.10}的患者中免疫聯(lián)合化療未達到PFS 優(yōu)勢(圖5)。
圖5 亞組分析免疫治療聯(lián)合化療對無進展生存的影響
毒性數(shù)據(jù)主要包括任何不良事件、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嚴重不良事件、≥3 級不良事件和免疫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免疫相關(guān)不良事件也稱為特別關(guān)注的不良事件[5,8-9]、致命不良事件。
有2 項RCT 報告了任何不良事件,薈萃分析表明,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OR:1.87 [0.76,4.58],P=0.17}[5,9]。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較單純化療組更易出現(xiàn)嚴重不良事件{OR:1.40[1.08,1.80],P=0.01}[5,9]。3 項RCT 均報告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3 級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較單純化療組顯著升高{OR:1.32[1.11,1.57],P=0.002}[5,8-9]。此外,兩組致命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相似{OR:1.01 [0.38,2.67],P=0.98}[5,8-9]。其中在≥3 級免疫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中,免疫聯(lián)合化療組較單純化療組有更高的免疫性肺炎(P=0.09)和免疫性肝炎(P=0.09)發(fā)生率。
本研究因納入文獻較少(<10 篇),所以對PFS和≥3級不良事件的結(jié)果未進行發(fā)表偏倚檢測。
PD-1 抑制劑和PD-Ll 抑制劑作為單一療法或與化療聯(lián)合治療mTNBC 有一定的療效[4]。對OS 來說,與化療相比,免疫治療沒有改善OS[10]。與既往研究[11]相似,免疫聯(lián)合化療在ITT 人群和PDL1(+)人群中均無OS 獲益。IMPassion131 試驗得到類似結(jié)果[5,9]。相反的是,在IMPassion130 試驗中,不管是在ITT 人群還是在PD-Ll(+)人群中免疫聯(lián)合化療均顯著提高了OS(ITT:HR:0.86 [0.72,1.02],P=0.078;PD-L1(+):HR:0.71 [0.54,0.94])[5,9]。
對于PFS 來說,本研究與既往研究[10]相似,免疫聯(lián)合化療在mTNBC 患者中可以延長PFS,在PD-L1(+)患者中,免疫治療降低了20%的進展風險。IMPassion131 試驗也得到類似結(jié)果。亞組分析顯示亞裔、PD-Ll(+)、0-3 個轉(zhuǎn)移部位、既往未接觸過化療、無肝轉(zhuǎn)移的基線特征的患者有更好的PFS。1 項納入19 項臨床試驗的薈萃分析[12]顯示,亞裔和非亞裔在免疫治療中均顯著提高了PFS和OS。PD-L1 表達水平越高,免疫治療對PFS 改善更顯著。1 項薈萃分析表明,PD-L1(+)TNBC患者的1 年P(guān)FS 高于PD-L1(-)患者{1 年P(guān)FS:OR:1.55[1.02,2.36],P=0.04}[13]。
對于ORR 來說,既往薈萃分析[10]表明,免疫聯(lián)合化療在mTNBC 患者中可以提高ORR。在PDL1(+)患者中,免疫治療提高了10% ORR。該結(jié)果也在另一薈萃分析[13]中得到驗證{ORR:OR:1.44[1.09,1.91],P=0.0l}。
IMPassion130 與IMPassion131 試驗之間的明顯差異包括化療藥物不同(白蛋白紫杉醇對紫杉醇)、亞裔與非亞裔比例不同(18%、29%)、新發(fā)轉(zhuǎn)移性患者比例不同(37%、31%)[5,9]。IMPassion131 試驗有爭議的論點是試驗中允許同時使用類固醇類藥物[5,14],因此類藥物的免疫抑制活性可能與免疫治療的抗腫瘤活性有關(guān)[11,15]。另外,既往的治療方案線數(shù)對免疫治療有負面影響[16-18]。
與預期一樣,免疫治療增加不良反應事件,主要表現(xiàn)為免疫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免疫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需要特殊考慮和管理[15]。本研究表明,免疫治療相關(guān)不良事件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甲狀腺功能亢進、肺炎、皮疹、結(jié)腸炎、腎炎和胰腺炎等。
本研究的不足包括納入的研究較少,且在藥物類型(PD-1 或PD-Ll 抑制劑)、化療藥物、PDLl 檢測方法和種族方面存在差異。這些差異都可能導致薈萃分析中的異質(zhì)性。
免疫聯(lián)合化療可顯著延長mTNBC 患者的PFS,并提高mTBNC 患者的ORR,僅中度增加免疫相關(guān)不良反應。就OS 而言,需要更多的隨訪及臨床研究確定其長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