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麗麗
瑞昌市中醫(yī)醫(yī)院 (江西瑞昌 332200)
卒中是由多種因素導致血流無法進入大腦而促使局部腦損傷的急性腦血液循環(huán)障礙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言語障礙、偏體麻木、頭暈目眩等,并伴有一定程度的神經(jīng)功能損傷,為患者家庭及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對其日常生活產(chǎn)生嚴重影響[1-2]。卒中后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的發(fā)生與大腦相關(guān)部位的神經(jīng)受損相關(guān),而神經(jīng)系統(tǒng)具有可塑性與重組能力??祻湾憻捠谴龠M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重要方式,可通過一系列的肢體活動使神經(jīng)緊張度得以提高,促進神經(jīng)元再生,有效減輕卒中患者肢體功能障礙程度[3]。中藥熏洗是中醫(yī)重要的護理技術(shù)之一,主要是利用中藥藥液進行局部或全身熏洗,具有活血行氣、強身健體等作用[4]。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中藥熏洗機熏洗聯(lián)合康復鍛煉在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12 月至2021 年11 月我院收治的72 例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各36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14 例;年齡46~67 歲,平均(54.52±2.63)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19.9~29.3 kg/m2,平均(25.47±1.06)kg/m2;文化程度:小學11 例,中學13 例,高中7 例,大專及以上5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15 例;年齡46~66 歲,平均(54.47±2.60)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20.1~29.2 kg/m2,平均(25.44±1.08)kg/m2;文化程度:小學9 例,中學12 例,高中8 例,大專及以上7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審批號:2020KJP-5467)。
納入標準:符合《腦卒中患者臨床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評分標準》[5]中卒中的診斷標準;存在肢體功能障礙;臨床資料完整;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且簽署同意書;生命體征穩(wěn)定。排除標準:合并意識障礙,難以配合完成康復鍛煉;合并心力衰竭、心肌梗塞等嚴重并發(fā)癥;其他原因?qū)е碌闹w功能障礙。
對照組行常規(guī)康復鍛煉。(1)肢體擺放:協(xié)助患者保持患肢處于正確、良好的姿勢與體位。(2)肢體按摩:指導患者家屬幫助患者按摩患肢,按摩順序由遠心端至近心端,按摩力度由輕到重,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20 min/次,2 次/d。(3)被動活動:患者患肢肌力在0~1 級時,指導其進行床上被動運動,依次活動肩、肘、腕、膝、踝等關(guān)節(jié),同時可采取拍打患肢的方式來增強患肢肌力;當患者患肢肌力達到2 級時,利用滑輪進行助力,帶動患肢進行全范圍關(guān)節(jié)活動。(4)主動運動:當患者患肢肌力達到3 級時,指導其進行主動運動,利用健肢帶動患肢進行翻身、起坐訓練,同時指導患者進行進食、洗臉等日常生活能力訓練,15 min/次,2~3 次/d;囑患者家屬在訓練過程中積極給予患者支持與鼓勵,并監(jiān)督患者積極完成康復訓練內(nèi)容。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藥熏洗機(新浩熏蒸浸泡型中藥熏洗機,SH-800P-6 型)進行熏洗:選用稀簽草60 g,雞血藤、海皮各30 g,牛滕、桃仁、桂枝各20 g,紅花15 g 作為熏洗方,將上述諸藥加水熬制成500 ml 藥液,然后倒入中藥熏洗儀中,設定熏洗溫度42 ℃,待藥液達到設定溫度后,對患肢進行熏蒸,并使用藥液對患肢進行浸泡與擦洗,30 min/次,1 次/d。
兩組均持續(xù)干預4 周。
(1)肢體肌力:于干預前與干預4 周后,采用Lovett 肌力分級評定法評估兩組肢體肌力,分為0~5 級,其中0 分表示0 級,無可見或可感覺到的肌肉收縮;1 分表示1 級,有輕微收縮,但難以帶動關(guān)節(jié)運動;2 分表示2 級,在減重力狀態(tài)下能做全關(guān)節(jié)活動范圍的運動;3 分表示3 級,能抗重力作全關(guān)節(jié)活動范圍的運動,但不能抗阻力;4 分表示4 級,能抗重力和一定的阻力運動;5 分表示5 級,肌力正常,能夠進行抗重力、抗阻力運動。(2)肢體功能:于干預前與干預4 周后,采用Fugl-Meyer 運動功能評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F(xiàn)MA)評估兩組肢體功能,其中上肢33 項(66 分),下肢17 項(34 分),總分100 分,分數(shù)與肢體運動功能成正相關(guān)。(3)心理狀況:采用Zung 氏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對患者進行心理焦慮評估,內(nèi)容包含20 項條目,每項1~4 分,總分乘以1.25 后取整數(shù)部分為標準評分,評分<50 分為正常,51~59 分為輕度焦慮,60~74 分為中度焦慮,≥75 分為重度焦慮;采用Zung 氏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對患者進行心理抑郁評估,內(nèi)容包含20 項條目,每項1~4 分,總分乘以1.25 后取整數(shù)部分為標準評分,評分<52 分為正常,53~62 分為輕度抑郁,63~75 為中度抑郁,≥76 分為重度抑郁。(4)神經(jīng)功能:于干預前與干預4 周后,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估兩組神經(jīng)功能,該量表共8 個項目,滿分為42 分,分數(shù)越低說明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越好。(5)日常生活能力:于干預前與干預4 周后,采用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評估兩組的日常生活能力,該量表共10 個項目,滿分為100 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好。
采用SPSS 20.0 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肢體肌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肢體肌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肢體肌力比較(分,±s)
表1 兩組肢體肌力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
組別 例數(shù) 上肢肌力 下肢肌力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6 1.51±0.25 2.65±0.44a 1.77±0.30 2.82±0.52a觀察組 36 1.53±0.26 2.97±0.51a 1.79±0.31 3.31±0.70a t 0.333 2.851 0.278 3.372 P 0.740 0.006 0.782 0.001
干預前,兩組肢體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肢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肢體功能比較(分,±s)
表2 兩組肢體功能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相比,aP<0.05
組別 例數(shù) 上肢功能 下肢功能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6 32.33±4.26 38.39±5.68a 24.26±3.26 27.26±3.43a觀察組 36 32.40±4.31 43.49±5.79a 24.28±3.30 32.38±3.84a t 0.069 3.773 0.026 5.966 P 0.945 0.000 0.979 0.000
干預前,兩組SAS 和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 和SD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分,±s)
表3 兩組心理狀況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SAS 為焦慮自評量表,SDS 為抑郁自評量表
組別 例數(shù) SAS 評分 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6 68.34±4.92 33.25±3.05a 67.12±4.67 35.27±3.65a觀察組 36 68.73±4.97 24.31±2.54a 68.03±4.83 21.43±2.33a t 0.320 12.939 0.778 18.360 P 0.750 0.000 0.439 0.000
干預前,兩組NIHSS、AD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NIHSS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ADL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NIHSS 評分低于對照組,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神經(jīng)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分,±s)
表4 兩組神經(jīng)功能與日常生活能力比較(分,±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aP<0.05;NIHSS 為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ADL 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量表
組別 例數(shù) NIHSS AD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6 30.16±2.28 23.26±1.78a 42.46±4.23 61.56±5.05a觀察組 36 30.08±2.24 18.82±1.45a 43.11±4.48 75.68±5.43a t 0.150 11.604 0.633 11.425 P 0.881 0.000 0.529 0.000
卒中好發(fā)于中老年人群,多為突然發(fā)病,且病情進展迅速,致殘率較高。現(xiàn)代康復理論認為,患者卒中發(fā)生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在結(jié)構(gòu)與功能上具有重組能力與可塑性,部分神經(jīng)元可在適宜條件下再生,早期實施有效的康復干預在促進患者神經(jīng)功能恢復、減輕肢體功能障礙中意義重大[6-7]。
康復鍛煉包括體位干預、被動運動及主動運動等,是改善患者肢體功能障礙以及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的重要方法[8-9]。但常規(guī)康復訓練的內(nèi)容較為單一,長此以往會降低患者的康復依從性,進而影響康復進程。中醫(yī)認為,卒中肢體功能障礙屬于本虛標實之證,其病機在于血瘀阻絡,陰虛致瘀,經(jīng)絡不通,氣血虧損,以致靜脈骸骨失養(yǎng),最終導致肢體功能障礙,故臨床干預應以活血化瘀、通經(jīng)活絡為主。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干預后,兩組肢體肌力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肢體功能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SAS 和SDS 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兩組NIHSS 評分均低于干預前,ADL 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ADL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中藥熏洗聯(lián)合康復鍛煉在促進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方面具有較好效果。中醫(yī)學認為中風是因臟腑陰陽失衡,氣血虧虛,以致氣血運行受阻,導致患者出現(xiàn)猝然昏仆、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語不利等癥狀。中藥熏洗是利用溫熱藥液熏蒸、洗滌局部或全身,藥物穿透患者皮膚表層被吸收后,可發(fā)揮熱力、藥力等作用。臨床運用熏洗機對患者進行熏洗療法,可發(fā)揮活血化瘀、疏通經(jīng)絡、祛瘀排毒等作用。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中藥熏蒸可借助熱力與藥力透皮作用于肌肉關(guān)節(jié),進而降低血液粘稠度,促進肢體部位的血液循環(huán)和新陳代謝,改善肌肉組織微循環(huán),利于肢體功能恢復[10]。對患側(cè)肢體進行熏洗還能激活大腦受損皮層功能區(qū)域,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此外,選用中藥熏洗機進行中藥熏洗,能夠獲得穩(wěn)定的熏洗溫度,緩解身體疲勞,減輕心理壓力,還可調(diào)節(jié)藥液溫度,避免燙傷的發(fā)生,安全性較高,效果更佳。中藥熏洗機熏洗配合康復鍛煉干預,可互相補充,既可改善神經(jīng)功能,又可增強患肢肌力,進而促進機體恢復,改善生命質(zhì)量。但本研究存在觀察時間短,樣本較少等問題,在后續(xù)的研究中應予以改善,旨在為臨床提供更可靠的指導。
綜上所述,中藥熏洗機熏洗聯(lián)合康復鍛煉能夠改善卒中患者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提升卒中患者患肢肌力,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緩解患者心理狀況,提高日常生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