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文城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05)
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的政治組織,講政治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政治本色和一以貫之的實踐遵循。但是,如果受西式民主的影響,把講政治與講民主對立起來,主張用民主淡化政治,用黨內民主淡化黨的政治特性,必然造成極端民主在黨內滋生,出現否定、弱化政治的不良現象。毛澤東曾深刻指出,政治是統帥、是靈魂,“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1]。習近平總書記也明確指出,“我們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2]。如果沒有政治建設這個“靈魂”,黨的各項建設就容易迷失方向、效果不彰。黨內民主是黨的生命,是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的一項戰(zhàn)略性舉措。應該把政治建設熔鑄成黨內民主建設和創(chuàng)新的核心靈魂,貫穿于黨內民主建設的全過程。這應該也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民主制度體系不斷健全,推動黨員權利保障工作取得重要成效的重要原因。2020年12月25日,中共中央修訂并印發(fā)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就明確強調:“黨員權利保障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各級黨組織落實和保障黨員權利?!保?]從政治高度進一步明確了加強新時代黨內民主的根本要求,也說明了加強黨內民主的政治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時代關切。
推進黨內民主是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的必然要求,同時,我們也需要警惕,如果黨內民主缺乏政治引領,在根本問題上與黨的性質、宗旨、初心和使命不一致,黨內民主反而會成為弱化黨的領導、動搖黨的執(zhí)政地位的推手。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確保全黨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黨的團結統一?!保?]因此,新時代黨內民主建設和實踐要以加強政治引領為統攬,把政治建設熔鑄成發(fā)展黨內民主建設與實踐的首要遵循,貫穿于新時代發(fā)展黨內民主理論、引領新時代黨內民主實踐的全過程,以更好地為新時代黨內民主立標定向、培根鑄魂。
1.堅定政治立場推進黨內民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政黨作為階級斗爭的產物,是特定階級利益的集中代表者為實現所代表的階級的共同利益和政治追求而組織起來的政治組織。推進黨內民主必定要為實現政黨的目標和使命服務,決定了黨內民主必定具有鮮明的政治立場和階級屬性。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而無產階級作為先進生產力的實現者,因其沒有生產資料,以及對實現生產資料共有的自覺追求,決定了無產階級是廣大人民群眾的重要組成及先進核心。無產階級只有首先解放全人類、實現共產主義的崇高理想,才能最終解放自己。因此,馬克思主義政黨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是把實現全人類的解放作為自己的崇高使命和奮斗目標,是黨性、階級性與人民性三者有機統一的先進政黨。黨員作為黨的主體,具有為實現黨的目標而奮斗的權利和義務。中國共產黨推進黨內民主,不是為了迎合西方“普世民主”,更不是為了爭奪個人利益和局部利益,而是為了更好地與黨的性質、宗旨、初心相一致,與黨中央及其制定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相一致,與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相一致。
2.在推進黨內民主建設與實踐中要認清錯誤的政治立場。推進黨內民主要營造暢所欲言的良好氛圍,確保讓廣大黨員更好地參與到黨內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jiān)督的相關事務和實踐之中。但是,廣泛發(fā)揚黨內民主,并不代表黨員可以毫無立場地、隨意地甚至是惡意地發(fā)表言論,“不得隨意擴散傳播、網絡散布,不得擴大和歪曲事實,更不得捏造事實、誣告陷害”[5]。特別是要堅決抵制兩種傾向的政治立場:一是資產階級的政治立場。如果站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相對立的立場上,以個人為中心、以資本為中心,民主的形式再好,也不可能實現真正的黨內民主。二是超階級的政治立場。這樣的立場很有迷惑性,看似代表每個人的利益,但是在存在階級對立的社會,如果把自己立于超階級的立場上,這實際上是視階級矛盾和問題于不顧,本質也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政治立場。
3.明確政治立場是新時代黨內民主建設與實踐的根本前提?!吨袊伯a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在強調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權利的同時,也明確規(guī)定了黨員的政治屬性及其立場,指出不允許任何黨員享有特權,黨員應當增強黨的觀念和主體意識[6],“在討論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的過程中,應當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7]。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立場上,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根本的立腳點和出發(fā)點,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黨的十九大報告把人民至上的價值理念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概括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提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并且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貫徹到黨的基本方略的各個方面。發(fā)展黨內民主作為黨的事業(yè)發(fā)展的重要組成,只有首先堅定以人民為中心的政治立場,明確“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才能明確發(fā)展黨內民主的方向和道路,才能提出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前瞻性的意見和方案,才能凝聚起全黨的力量和共識。這是黨內民主制度的優(yōu)越性和先進性的前提,是保持全黨集中統一,凝聚全黨智慧和力量,增強全黨的凝聚力、戰(zhàn)斗力和創(chuàng)造力,更好肩負起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根本要求。
政治方向是黨生存發(fā)展第一位的問題,事關黨的前途命運和事業(yè)興衰成敗。黨內民主的發(fā)展方向由黨的性質所決定,要與黨的歷史使命和奮斗目標相一致,遵循共產黨的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旗幟就是方向。毛澤東指出:“主義譬如一面旗子,旗子立起來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趨赴?!保?]馬克思主義是指引無產階級和全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體系,是我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指導思想。中國共產黨始終把馬克思主義寫在自己的旗幟上,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為新時代黨內民主建設和實踐指引了正確的前進方向。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它從新的歷史方位、戰(zhàn)略高度、時代視野、發(fā)展遠見、人類福祉等方面,提出了新時代推進“四個偉大”歷史使命,為新時代加強黨內民主建設與實踐指明了發(fā)展方向和現實依據。
1.要以更好推進黨的偉大斗爭為方向。新時代,黨和國家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進行偉大斗爭取得的,加強新時代黨內民主建設與實踐,要以更好推進黨的偉大斗爭為方向,不能讓黨內民主成為花拳繡腿,中看不中用,也不能敷衍行事,掩蓋問題和矛盾,而是要通過黨內民主反對黨內腐朽墮落、貪污腐敗、團團伙伙等不良現象;反對一切否定、歪曲、削弱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言行;反對一切破壞黨內民主、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為;反對一切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的不良作風。永葆黨員干部的先進性、純潔性,永葆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更好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zhàn)、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2.要以更好建設黨的偉大工程為方向。實現偉大夢想,必須建設偉大工程。加強新時代黨內民主建設與實踐,要始終把改善和加強黨的領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為重要目標。要把發(fā)展黨內民主貫穿到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之中,通過發(fā)展黨內民主,改善和加強思想建黨和制度治黨,提高全黨的政治理論水平;增強黨的執(zhí)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全面提高管黨治黨水平,保證黨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助力黨始終保持立黨為公、執(zhí)政為民,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確保黨始終保持一種只爭朝夕、永不言棄的奮斗精神,保有一種凝心聚力、同心同德的奮斗力量,保持一種大公無私、公而忘私的奮斗追求。
3.要以更好推進黨的偉大事業(yè)為方向。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偉大事業(y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巨大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黨內民主堅持得好則黨強事業(yè)興,堅持不好則黨散事業(yè)衰。加強新時代黨內民主建設和實踐,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通過發(fā)展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發(fā)展中國特色民主政治,讓廣大人民群眾更直接感受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優(yōu)越性和先進性,更深刻理解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和正確性。更自覺地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更加自覺地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yè)中,凝聚全黨全國人民的力量和智慧推進偉大事業(yè)。
4.要以更好地實現偉大夢想為方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了近代以來一代代中華兒女的不懈探索和美好愿景。實現更符合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黨內民主,既是滿足人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需要,也是對黨領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要求和考驗。從黨的性質上講,不為人民民主而奮斗,就不是真正的共產黨;從黨的發(fā)展歷程看,沒有民主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共產黨的發(fā)展壯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人民的期待,是順應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和社會主義發(fā)展規(guī)律的前進趨勢。不順應歷史進步潮流主動推動黨內民主建設以帶動人民民主的發(fā)展,就談不上是真正代表工人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先進政黨;不堅定走自己的黨內民主發(fā)展道路,就不可能凝聚全民族的精神意志,匯聚廣大人民群眾的智慧力量,成為始終擔負起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重任的馬克思主義政黨。
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由黨的性質所決定的,是歷史和人民的選擇,是我國憲法明確規(guī)定的。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繼承和發(fā)展了黨的領導的成功經驗,把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作為做好黨和國家各項工作的根本保證,充分發(fā)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從根本上扭轉了黨的領導弱化的狀況,使黨的領導得到了全面的加強,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的局面已經形成,黨和國家的面貌發(fā)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加強黨內民主建設是為了改善和鞏固黨的領導地位,同樣,黨內民主作為關系黨前途命運的政治實踐,也需要黨的堅強領導。《中國共產黨黨員權利保障條例》明確規(guī)定:“黨委(黨組)必須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加強對黨員權利保障工作的領導,嚴格執(zhí)行黨員權利保障方面的黨內法規(guī)和制度措施”[9]。
1.加強政治領導才能更充分發(fā)揮黨內民主制度的優(yōu)越性。既堅持黨內民主,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強大制度優(yōu)勢。黨內民主如果脫離了黨的堅強領導,就容易迷失方向,容易形成本位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的不良風氣,黨內民主的優(yōu)勢就難以發(fā)揮。因此,黨的堅強領導是保證黨內民主、推動人民民主的核心問題。只有強化黨內民主的政治領導,才能為廣大黨員履行黨員權利和義務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保障廣大黨員的主體地位,更好地整合全黨力量,統一全黨的意志,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凝聚起磅礴偉力,確保黨內民主建設沿著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沿著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沿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正確道路,有計劃、有步驟地發(fā)展,從而真正實現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黨內民主。同時,也只有強化黨內民主的政治領導,才能著眼于全黨、全國和廣大人民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局,建立更加整體、更加全面、更加協調、更加辯證的黨內民主發(fā)展新格局。
2.加強黨的政治領導才能更有力推進黨內民主。黨內民主的形式再好、制度再多,如果執(zhí)行不力,搞臺上一套臺下一套,黨內民主的優(yōu)勢和作用就難以充分發(fā)揮。加強黨的政治領導,才能更好地發(fā)揮以上率下、自上而下的領導作用,為推進新時代黨內建設與實踐提供堅強政治保障;才能切實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民主生活會,更好發(fā)揮民主集中制的作用;才能強有力地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進黨和國家機構的改革,為更好發(fā)揮黨內民主的體制機制提供內在動力;才能切實發(fā)揮黨內民主監(jiān)督的力量,確保從下到上的監(jiān)督與從上到下的監(jiān)督相結合,紀律監(jiān)察委員會監(jiān)督、國家監(jiān)察委員會監(jiān)督、人大監(jiān)督、政協監(jiān)督、人民團體監(jiān)督、網絡監(jiān)督等全面覆蓋、強而有力;才能切實貫徹和落實黨內監(jiān)督條例、黨內法規(guī)、黨務公開等制度體系,切實提高黨內民主的質量和水平,增強黨內民主的實效性。
“民主化和現代化一樣,也要一步一步地前進?!保?0]黨內民主體制機制建設需要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黨情國情的實際不斷完善。新時代,黨內民主體制機制建設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黨的中心任務,遵循黨的建設規(guī)律,把黨的政治精髓融入黨內民主制度和機制建設之中,為進一步完善黨內民主體制機制建設奠定根本的政治前提、注入根本的政治靈魂,為黨內民主建設提供根本政治保障,確保黨不斷煥發(fā)強大生機和活力,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確保黨的領導堅強有力。
加強黨內民主的政治建設,根本在于堅持好民主集中制。“在我們國家,如果不充分發(fā)揚人民民主和黨內民主,不充分實行無產階級的民主制,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無產階級的集中制。沒有高度的民主,不可能有高度的集中”[11]。民主集中制是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黨的組織建設上的直接體現,是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在黨內政治生活中的生動實踐。民主和集中是同一矛盾的兩個方面,二者是對立統一的辯證關系,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民主是集中的基礎和源泉,集中是民主的體現和歸宿。只有有廣泛的民主才能有更好的集中,只有有正確的民主才能有正確的集中;同樣集中也為民主指引了方向,只有以正確的集中為指引,才能提升民主的質量和水平。相反,如果民主集中制失靈,就難以統一思想、統一意志、凝聚力量。這必然會逐漸弱化黨的政治性,使黨員偏離正確的政治立場和方向,并弱化黨的領導,導致政治運行機制失效,難以集中有效力量對違反黨內民主的政治行為和損害人民利益的行為進行堅決有力的斗爭,難以推進黨內民主與時代發(fā)展相適應地健康發(fā)展。因此,在把二者統一起來的同時,要旗幟鮮明地講政治。如果只講民主不講政治,就會迷失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墮落為超階級的民主或者以個人為中心的民主,本質是資本主義的民主觀;如果只講集中不講政治,同樣會因迷失政治立場、政治方向和政治原則,為少數人的利益或者個別人的利益而集中,這本質上不是真正的集中。因此,在堅持民主與集中二者辯證統一的同時,要把講政治擺在首位,高度重視民主的政治屬性和集中的政治屬性。
《中國共產黨章程》明確規(guī)定,要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黨員主體地位,是指廣大黨員在黨內當家作主,對黨的活動和黨的事業(yè)起最終的決定作用。黨員的民主權利,就是黨章和黨內法規(guī)所賦予的黨員在黨內事務和活動中應該享有的權利,是黨員主體地位得以維護和主體作用得以發(fā)揮的基本保障。突出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才能體現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規(guī)定性,健全和活躍黨內生活,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增強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沒有廣大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和執(zhí)行力,再好的政策措施也會落空?!保?2]因此,要結合新時代的要求,積極探索和完善有效措施,保障黨章賦予黨員的基本權利,認真貫徹執(zhí)行保障黨員權利的各項制度,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切實營造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環(huán)境和氛圍。同時,黨員必須認真履行黨章所規(guī)定的黨員義務,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則,堅持“四個服從”:黨員個人服從黨組織,少數服從多數,下級組織服從上級組織,全黨各個組織和全體黨員服從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和中央委員會?!八膫€服從”是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的重要內容,是發(fā)揚黨內民主的基礎,能否自覺踐行“四個服從”,是檢驗每一位共產黨員“黨性意識”的重要標準,是全黨更加緊密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向黨中央看齊、靠攏,保持全黨團結一致、行動一致的必然要求。
在黨的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奮斗目標以及關系全黨全局的重大問題上,全黨必須與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保持高度一致,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性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否定黨中央領導核心的權威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過是口頭革命派”[13]。樹立黨中央的權威和黨的領導核心是一個成熟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必然要求,也是黨的事業(yè)成功的必然要求。新時代,全黨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必須嚴格執(zhí)行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堅決擁護黨的權威,擁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權威,堅決貫徹執(zhí)行中央的決議和決定。只有這樣,才能維護黨的團結統一,增強黨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wěn)定,才能更好抓住發(fā)展機遇,集中力量和優(yōu)勢應對新時代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發(fā)展環(huán)境,有序地推進黨的二十大所作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和部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這是全黨全國人民的最高利益所在,需要全黨全國人民共同奮斗。在維護黨中央權威的同時,需要各級黨委、黨組織和廣大黨員結合實際,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工作,調動各級黨委和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中國共產黨是擁有近億名黨員的世界第一大政黨,全黨在堅決維護黨中央的權威和貫徹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的同時,必須鼓勵、支持地方黨委、黨組織結合實際開展工作,獨立負責自己職責范圍內的工作,重大決策和人事任免應廣泛征求下級黨組織的意見和建議,除特殊情況外,上級黨組織不能隨意插手和包辦下級黨組織的事務,充分調動地方黨委和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和主動性。
面對新時代的新情勢、新問題,針對如何加強黨委領導班子的建設、提升黨的領導水平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重新學習毛澤東同志《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并作出重要批示,號召各級黨委(黨組)領導班子成員特別是主要負責同志要重溫這篇著作。該文是一篇深刻闡釋黨委會如何貫徹民主集中制的領導制度、如何堅持黨委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經典著作。黨委集體領導與黨委成員個人分工負責二者相輔相成、不可偏廢,是貫徹民主集中制的直接體現和關鍵環(huán)節(jié)。集體領導指黨的領導主體是集體而不是個人,特別是黨委書記是這個集體的“班長”,不能把他直接等同于這個主體。領導集體成員之間在政治上是平等的同志關系,要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凡屬重大方針政策、重大人事問題、重大項目和大額資金的使用等,都必須按照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原則,集體作出決定。在黨委會中,所有成員地位平等,都有權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對不同觀點進行討論,在此基礎上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作出決定。對應由集體作出的決定,除特殊情況外,任何個人都無權決定。黨委成員個人分工負責是指黨委會集體作出決定后,領導成員要根據集體的決定和分工,切實履行各自的職責,把黨委的決定貫徹落實到具體的工作中,并將履責情況、落實情況納入領導干部崗位責任考評的內容,堅決克服相互推諉、相互扯皮、攬功諉過等不良現象。
黨的執(zhí)政地位是人民群眾賦予的,黨內的權力形成和運行是廣大黨員授受的,權力的這一授受過程是通過民主集中制形成,也是通過民主集中制運行。黨的同級代表大會選舉產生黨的各級委員會,也就相應產生了黨組織的權力,并由相應委員會推動黨的權力運行。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是黨的最高領導機關,也是黨的最高權力機關。黨的地方各級代表大會,是黨的地方各級領導機關,也是各級權力機關。黨組織的權力通過民主集中制形成統一意志和統一行動,為廣大人民群眾謀福利,推動黨的事業(yè)的發(fā)展和人類社會的進步。但是權力是把“雙刃劍”,正確用權能造福人民,濫用權力則會損害群眾權益?!氨O(jiān)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是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舉措”[14]。民主監(jiān)督是權力正確運行的根本保證,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必須用好民主監(jiān)督這一重要舉措。要營造良好的黨內民主監(jiān)督環(huán)境,暢通黨內民主監(jiān)督渠道。既要強化自上而下的組織監(jiān)督,貫徹和完善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也要改進自下而上的民主監(jiān)督,各級黨委會要向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報告工作并接受監(jiān)督。要發(fā)揮同級相互監(jiān)督的作用,建立健全紀委監(jiān)察監(jiān)督體系,確保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特別是要突出對主要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的權力監(jiān)督。黨內監(jiān)督沒有禁區(qū)、沒有例外,不允許有不受制約的權力,也不允許有不受監(jiān)督的特殊黨員。陽光是最好的防腐劑。只有加強對權力的制約和監(jiān)督,“健全黨統一領導、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監(jiān)督體系,完善權力監(jiān)督制約機制,以黨內監(jiān)督為主導,促進各類監(jiān)督貫通協調,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15],才能確保廣大黨員賦予黨組織的權力不被濫用,確保人民賦予黨的執(zhí)政地位不發(fā)生改變。
中國共產黨黨員都有共同的理想信念和信仰,但是對具體事物和工作的認識與看法各有不同,不可能所有黨員都完全一致,否則反而可能會影響黨的活力和生命力。因此,在黨的民主決策制度中,只有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才能作出有效率的決策。無產階級政黨肩負著“只有首先解放全人類才能最終解放自己”的歷史重任,履行好自己的使命,必須有統一的意志和行動,必須按照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處理問題。同時,馬克思主義政黨與資產階級政黨的區(qū)別就在于不是“贏者通吃”,犧牲少數人,而是與尊重少數人的意見相結合。真理有時可能掌握在少數人中,在堅持少數服從多數的情況下,要允許和尊重少數人的意見,從而在實踐中進一步檢驗不同意見,逐步形成共識。毛澤東強調,要“注意團結那些和自己意見不同的同志一道工作”[16]。不能因為是少數而受到歧視和區(qū)別對待,即使是錯誤的意見,也要在討論中加以解決,否則黨內就難以聽到不同的聲音,必然出現從眾心理,這不僅不利于黨內民主,不利于黨的發(fā)展,甚至也不利于多數人的意見得到更好的完善和發(fā)展。尊重少數人意見是民主決策有效運行、避免思想僵化和決策錯誤的必要條件。
黨內民主意識是對黨內民主的認知,以黨內民主為反映對象,也是黨內民主建設的重要內容和發(fā)展目標。廣大黨員的黨內民主意識程度反映了黨內民主發(fā)展的水平,也是進一步發(fā)展黨內民主的關鍵要素。加強新時代黨內民主的政治建設,要在培育和提升黨內民主意識時,把政治意識有機融入黨內民主意識的核心體系中。
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主義立黨,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觀以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是科學認識和把握黨內民主性質與特征的根本依據。因此,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黨的性質、宗旨、使命等為依據,我們可以歸納出黨內民主具有以下幾個政治特性:一是客觀性。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觀堅持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遵循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在批判資產階級政黨黨內民主的局限性的基礎上建立起來,超越了資產階級政黨黨內民主,具有客觀歷史必然性,不以個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二是階級性。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政治立場,是代表無產階級和全人類的根本利益,是無產階級性質的黨內民主,具有階級性,不是代表資產階級利益,或者所謂的超階級的黨內民主。三是崇高性。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的發(fā)展方向,是為了使中國共產黨更好地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領導核心,更好地領導全黨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朝著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前進。四是先進性。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國工人階級中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鋒戰(zhàn)士,黨內民主以推進全人類解放為前進方向,具有先進性特征。黨內民主的先進性可以確保黨始終保持先進性、革命性、純潔性,始終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五是廣泛性。中國共產黨黨內民主,通過民主集中制為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謀福祉,本質上是黨員當家作主、人民當家作主。六是平等性。黨內所有的黨員一律平等,充分尊重黨員主體地位,保障黨員的民主權利,確保每個黨員能夠平等地履行黨章賦予的基本權利,調動黨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黨的生機活力。這些特性充分體現了黨內民主的政治特性,是我們理解黨內民主觀首先要掌握的實質。
政治性既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特性,也是黨內民主的本質規(guī)定性。當前,最大的政治就是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就是要自覺樹立核心意識和權威意識。樹立正確的黨內民主意識,能夠更加堅定核心意識和權威意識;堅定核心意識和權威意識則為樹立正確的黨內民主意識指引了方向?!八膫€意識”和“兩個維護”所體現的核心意識和權威意識,是深刻總結我們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等不同歷史時期的實踐中得出的重要結論,是我們黨作為成熟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的重大建黨原則,也是新時代黨領導人民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偉大斗爭的戰(zhàn)略選擇。黨內民主意識是樹立核心意識和權威意識的重要思想基礎,核心意識和權威意識是黨內民主發(fā)展的根本目的與集中體現。通過黨內民主,我們可以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更好地形成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以黨的意志為意志的自覺共識,使向黨中央看齊、向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看齊、向黨中央決策部署看齊更好地成為自覺認知和行動,更好地做到黨中央提倡的堅決響應、黨中央決定的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禁止的堅決不做,確保全黨令行禁止。因此,抵制錯誤的黨內民主意識,本質上就是要抵制破壞核心意識和權威意識的行為,也就是要抵制自行其是、各自為政,搞山頭主義、團團伙伙;抵制拒不執(zhí)行黨中央確定的大政方針,甚至背著黨中央另搞一套,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不堅決、打折扣、搞變通的不良風氣;堅決抵制對黨不忠誠不老實,表里不一,陽奉陰違,欺上瞞下,搞兩面派,做兩面人,制造、散布、傳播政治謠言等歪風邪氣。
黨員身份具有政治屬性,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對于發(fā)揚黨內民主,增強廣大黨員在參與黨內民主建設中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意識,推進黨內民主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黨員是工人階級和人民群眾中具有共產主義覺悟的先進分子,他們的整體覺悟和素質是比較高的,也是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政治屬性的。不承認、不尊重廣大黨員在發(fā)展黨內民主中的主體地位,就會弱化黨員的身份意識,弱化對黨員的先進性的認識;就會影響廣大黨員在發(fā)展黨內民主中提高政治站位、堅定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就會影響黨內民主的健康發(fā)展。而黨員主體意識越強責任意識就越強,責任意識越強就越有政治擔當和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意識和擔當意識既是對黨員領導干部的要求,也是黨員正確行使黨員權利的前提。因此,增強黨員的責任意識就要增強黨員的主體意識,樹立黨員權利意識,樹立權利就是責任的意識。各級黨組織要重視黨員責任意識的培養(yǎng),為廣大黨員行使民主權利提供機會和條件。廣大黨員可以通過參與黨的事務和黨內政治生活,提升責任意識,鍛煉履行責任的能力和本領,不斷提高行使民主權利的自覺性和責任感,不斷增強維護權利意識和行使權利的能力。在行使和保障黨員民主權利方面,黨的各級領導干部要做好模范作用,既要以黨員的身份履行好自己的權利,也要帶動和引導好廣大黨員正確行使權利,確保“黨內的一切事務是由全體黨員直接或者通過代表,在一律平等和毫無例外的條件下來處理的”[17]。各級干部培訓要把發(fā)展黨內民主,尊重黨員主體地位,提高政治站位,保障黨員民主權利,作為教學和培訓的重要內容抓好落實,切實增強黨員領導干部保障黨員民主權利的自覺性和責任感。
民主素養(yǎng)是領導干部在具備正確民主意識的基礎上,掌握發(fā)揚民主的能力和水平,以更好地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習近平總書記要求,領導干部要把民主素養(yǎng)作為一種領導能力來培養(yǎng),作為一門領導藝術來掌握[18]??梢哉f民主素養(yǎng)體現為民主意識、領導能力、領導藝術等,是黨員干部需要具備的重要政治素養(yǎng)。同時,德才兼?zhèn)?,方堪重任,我們黨歷來強調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黨員干部需要具備過硬的政德修養(yǎng),才能做到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一個具備高水平政治素養(yǎng)的黨員干部,需要具備良好的民主素養(yǎng)和過硬的政德修養(yǎng),兩者相互統一、相互促進。只有具備良好的政德修養(yǎng)才能切實發(fā)揚民主。信仰崇高、至善至美,平等待人、與人為善,虛懷若谷、海納百川,才能確保黨員干部對黨忠誠、對人民忠誠,堅守初心、牢記使命,永葆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為發(fā)揚黨內民主奠定根本前提;才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更好地聽取不同的聲音,汲取眾人的智慧,從而掌握最全面、最準確的信息,進行反復研究、比較,作出科學的決策部署??梢哉f,如果沒有過硬的政德修養(yǎng)就不可能真正發(fā)揚民主,就談不上具備民主素養(yǎng)。同樣,如果沒有良好的民主素養(yǎng),聽不進不同意見,搞“一言堂”,就必然產生官僚主義、個人主義、利己主義,也就談不上什么政德修養(yǎng)。因此,黨員干部要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黨內民主素養(yǎng)與黨員干部政德修養(yǎng)的辯證關系,把黨內民主教育和政德修養(yǎng)鍛造融入黨員的日常民主政治生活中,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敢于批評和自我批評,弘揚自我革命精神,不斷提升黨員的民主政治素養(yǎng)和自身道德品質修養(yǎng),更好地發(fā)揮黨員的先鋒作用,旗幟鮮明講政治,帶頭堅定政治理想,帶頭錘煉政治品德,帶頭堅守政治價值,帶頭發(fā)揚黨內民主。
總之,新時代發(fā)展黨內民主必須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更好地推進黨內民主的政治建設,把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作為發(fā)展黨內民主的根本政治追求、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不斷提升黨內民主的質量和水平,把全體黨員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凝聚起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磅礴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