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仕妹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 年版2020 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提出:“普通高中英語課程的總目標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義務教育的基礎上,進一步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培養(yǎng)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保ń逃?020)閱讀教學是讓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發(fā)展自身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活動,是推動課程目標實現(xiàn)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如何保障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是教師需要認真探索的重要課題。
通過積極參與教學研討會、總結教學實踐經驗發(fā)現(xiàn),很多高中生在英語閱讀課堂上處于淺層學習狀態(tài),即機械學習并背誦基礎知識,積累回答閱讀題的技巧。這種淺層學習模式只能讓學生成為“復讀機”,即便可以在考試中通過復述筆記上的知識取得滿意的考試分數(shù),也難以參與獨立思考的環(huán)節(jié)。學生習慣參與淺層學習活動的情況難以真正發(fā)揮閱讀教學對學生發(fā)展的積極影響,不利于教學目標的達成(李興艷2021)。深度學習是一種可以有效改變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的教學理念,可以使其自主、深入地通過獨立探究、合作學習等方式參與學習活動,有助于達成高中英語課程總目標。具體來說,深度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價值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深度學習中,學生需要通過邏輯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創(chuàng)新性思維等高階思維能力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而不再是記憶零碎的考點和答題討論(王起英2020)??梢?,深度學習要求學生設立更加高級的學習目標,這樣,一旦學生達成了深度學習的目標,便可以在構建知識體系的基礎上更好地掌握自我提升方法,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參與深度學習活動的學生往往具備較強的自我導向性,能夠主動參與教師組織的各項學習活動,為完成學習任務與教師、教材、同學等展開互動,通過閱讀教材、運用網絡平臺等方式收集與所學文本相關的信息,并結合實際情況分析文章主題,探究自己在特定情況下會作出的反應。
由深度學習狀態(tài)下學生學習目標的制訂和學習過程的投入程度可知,相較被動學習的淺層學習狀態(tài),深度學習明顯可以強化學生的學習成果,使其參與更具深度、創(chuàng)新性的系統(tǒng)思考,構建知識體系,提升元認知水平,并領悟所學語篇傳遞的價值觀念。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達成讓其成長為具有中國情懷、國際視野和跨文化溝通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目標。
如上文所述,深度學習理念可以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讓學生受到高級目標的驅使深度投入學習活動,并取得理想的學習成果。為了更好地將深度學習理念應用于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活動中,根據(jù)實踐經驗,結合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中的語篇教學案例,細致分享應用深度學習理念的流程。
在引導學生深度學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學生學習的引領者和促進者的身份開展課前分析活動,根據(jù)文本內容和《課程標準》對教師、學生提出的要求,找出深度學習的目標。為提升學習目標設計的合理性,教師需要先初步瀏覽文本,找出文本主題,根據(jù)《課程標準》明確文本語境內容,結合單元語言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等,從多角度挖掘學生閱讀后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并通過表格、思維導圖等在閱讀教學前展示深度學習目標,從而做到深度學習目標可視化,讓其在學習目標的引領下參與深度學習活動,從而為后續(xù)教學設計和教學實踐環(huán)節(jié)奠定基礎。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 的Living Legends 教學為例,在設計教學目標期間,教師需要展開以下課前分析活動:
1.讀教材——多角度探尋目標
通過初讀教材中的文本,分析《課程標準》,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本篇文章對應“人與社會”主題語境中“文學、藝術與體育”這一主題群,因此,從文化意識角度分析,學生需要達成探究“體育活動、大型體育賽事、體育與健康、體育精神”相關內容的要求。在此基礎上,教師精讀文本,分析文章中的細節(jié)信息。例如,根據(jù)Make predictions 這一閱讀提示發(fā)現(xiàn),學生需要發(fā)展《課程標準》要求其具備的理解性技能(根據(jù)語篇標題預測語篇的主題和內容)。此外,教師還找出文章中常用的單詞、短語和句型,對照Discovering Useful Structures 板塊找出語法教學的重點。在此過程中,教師通過讀教材,從多角度找出學生參與本次深度學習閱讀活動需要達成的目標。
2.寫目標——學習目標可視化
為使學生能夠有所側重地參與深度學習活動,在解析文本的過程中順利達成學習目標,教師需要細致列出單元學習目標,以學習目標可視化的方式,幫助其找出本次閱讀學習的方向。通過讀教材,教師確定如下學習目標:
(1)語言能力目標:①通過解析文本,參與練習活動,養(yǎng)成熟練應用honour、medals、strength 等重點詞匯和tag questions 相關語法知識展開交際活動的能力。②通過參與文本預測活動,養(yǎng)成根據(jù)語篇標題預測語篇主題和內容的閱讀技能。
(2)文化意識目標:通過研讀課文,收集課外信息,了解優(yōu)秀體育運動員所展現(xiàn)的體育精神。
(3)思維品質目標:通過獨立思考、與他人交流等方式,形成系統(tǒng)分析并獲取信息的意識。
(4)學習能力目標:通過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初步掌握獨立探索生詞用法的方法。
受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單元知識的關聯(lián)性和教材容量等多個因素的影響,教材中的語篇多存在細節(jié)、背景信息展示不全面的問題(何敏琪2020)。因此,學生雖然可以順利達成語言能力目標,卻難以通過深度學習深入挖掘語篇中的情感,也難以發(fā)展自主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為在閱讀教學期間讓學生參與深度學習活動,教師需要適當補充學習資源,使其能夠在沒有教師過度指導的情況下,也能收到理想的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評估學生學習難點并有針對性地補充教學資源的方式,為其作好學習準備。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的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 教學為例,教師設計以下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作好學習準備的活動:
1.預評估——找到學習難點
在深度解析文本、設計學習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開展預評估工作,即幫助學生找到學習難點,從而確保補充資源能夠真正滿足其深度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通過反思教學經驗的方式找出學生的學習難點,而教學經驗不足的教師則可以通過向其他教師求助的方式完成評估任務。在本次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讓學生領悟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長難句分析等都是學習的難點。
2.引資源——搭建學習“支架”
在找出學生學習難點的基礎上,教師要為其搭建學習“支架”,即展開補充資源任務。針對學生難以領悟地震給人們帶來的影響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其在單元學習前觀看電影《唐山大地震》,并自主通過互聯(lián)網收集與唐山大地震相關的文章和新聞。針對學生長難句分析能力不足的問題,教師可以開發(fā)微課,在講解重點詞匯的同時,融入長難句分析技巧,培養(yǎng)其長難句分析能力。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可以促進學生發(fā)生深度學習行為的教學方法,強調教師結合特定情境設計學習任務,從而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使其主動建構探究、實踐、思考、運用、解決問題的高智慧學習體系。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圍繞閱讀教學內容布置深度學習總任務。總任務具備一定的統(tǒng)攝性,可以推動學生向學習目標前行。同時,總任務也存在缺乏指導性的問題,很多學生難以意識到總任務對自己提出的多方面要求。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子任務幫助學生層層遞進地展開思考,逐步完成總任務。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二Unit 1 Cultural Heritage 的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 教學為例,為使學生參與深度學習活動,教師布置了以下任務:
1.總任務——促進目標的達成
課文先提出了埃及為經濟發(fā)展修建水利樞紐工程的計劃與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間的矛盾,在此基礎上,按照時間順序細致介紹了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過程。為達成幫助學生記憶詞匯知識、掌握文章梳理技巧,培養(yǎng)其邏輯思維和正確看待經濟發(fā)展與文化傳承之間關系等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教師將本次閱讀教學總任務設計為:結合課文信息繪制一條時間線,并結合不同時間點或時間段發(fā)生的重要事件展開評價,將自己的評價寫在時間線上。這樣,教師可以自然地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反復、多次地閱讀課文,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
2.子任務——發(fā)揮總任務功能
結合總任務,教師設計如下子任務:
(1)結合微課、導學案,通過預習探究重點詞匯的音、形、義。
(2)借助互聯(lián)網,收集阿斯旺大壩(Aswan Dam)的相關信息。
(3)思考如下問題:①A lot of money was spent to protect the temples.Do you think it was worthwhile?②Why do you think so many countries contributed funds and offered help to the Egyptian project?
(4)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課文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句子。
第一個子任務可以讓學生克服閱讀過程中的語言難點;第二個子任務可以使學生在課前掌握阿斯旺大壩的價值及修建期間發(fā)生的故事,解決部分學生對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經濟發(fā)展相關題材課文熟悉度不足的問題。這兩個子任務可以使學生順利完成語篇梳理工作,達成總任務中繪制時間線這一基礎要求。在第三、四個任務的輔助下,學生課文解析的深度可以得到有效提升。他們認真分析課文中提出矛盾的本質,并形成正確看待經濟發(fā)展與文化發(fā)展之間關系的意識,合理評價課文中的不同事件,快速完成總任務。
《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板塊指出:“在評價活動中,師生應同為實施評價的主體?!痹趥鹘y(tǒng)的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大多能夠通過語言的藝術巧妙對學生展開評價,卻忽視了對其自評意識的培養(yǎng)。其實,培養(yǎng)學生的自評習慣,組織其展開自評工作,可以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學習結束后展開深度反思,并在反思過程中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和不足,進一步提升學習深度,優(yōu)化學習方法。因此,在閱讀教學期間,為使學生進一步參與深度學習活動,提升其深度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其在認真參與學習活動的基礎上展開自評活動。同時,在閱讀前、閱讀中、閱讀后的自評活動中,學生都應該找出自己的長處,從而樹立學習信心,并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明確提升方向。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 的Why Do We Celebrate Festivals?教學為例,在閱讀教學期間,教師請學生找出各段的主要內容,并讓其在完成閱讀任務后參與以下自評活動:
1.找長處———樹立閱讀自信
鑒于部分學生存在不清楚自我長處挖掘的角度、過度謙虛等情況,教師可以為其提供評價量表。學生在量表的輔助下多角度探尋自己的長處,自然提出“自己能夠順利找出各段落的主要信息”“自己樂于向同學分享閱讀后對段落內容的理解程度”“能夠將自己的觀點與同學的觀點進行比較”等評語,意識到自己可以參與課堂活動,并積極參與后續(xù)文本分析與討論環(huán)節(jié),形成深度學習的氛圍。
2.找問題——明確提升方向
在找出自己長處的基礎上,學生需要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在此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表現(xiàn)與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對比,提出“無法快速概括各段主旨”“段落主要思想把握不明確”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學生要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案,如根據(jù)教材中“Identify the main idea of a paragraph”的提示,在今后的閱讀中迅速在段首或段尾尋找topic sentence,并結合其他文本展開訓練。這樣,在自評期間,學生便可以展開反思,在深度學習期間找到閱讀方法,提升閱讀能力。
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期間,教師可以巧妙應用深度學習理念,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使其能夠在高級目標的驅使下,通過研讀課內外學習資源、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展開深度反思等方式在逐步拓展學習和思考的深度、提升學習能力、擴充語言知識儲備的同時,運用高階思維解析課文中的價值理念和思想觀念,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成長為符合時代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