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楚怡
黨的“二十大”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fā)展教育,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為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改變英語課程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現狀,高職院校需把思想政治教育納入人才培養(yǎng)模式(孔標2020)。這不僅適應新時期的教育需要,而且能夠促發(fā)專業(yè)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協(xié)同育人的效應。下面就高職院校實施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及路徑進行探究。
當前國際局勢復雜動蕩,我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廣大人民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觀念極易受到沖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義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穩(wěn)健發(fā)展的中國,需要的不僅僅是掌握了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是心智健全、德才兼?zhèn)?、個性發(fā)展的人才。
隨著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我國需要一批批具有愛國情感、家國情懷,堅定文化自信,能夠傳播中國聲音、講好中國故事的優(yōu)秀人才。因此,新時期的高職院校需要將德育放在突出位置,將智育和德育有機結合,培育出一批批不僅扎實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而且擁護黨的領導、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具備優(yōu)秀品格、銳意進取、報效祖國的優(yōu)秀人才。
高職院校的英語課程不僅是支持學生發(fā)展成為綜合應用型人才的主要手段,而且是其培養(yǎng)品格、健全心智的主要途徑。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既擔負著傳授語言知識和技能的任務,又肩負著立德樹人的使命,在課堂教學的有利時機,應結合教材內容、學生的學習需要等因素,恰當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家國情懷,樹立文化自信,從而對其產生潛移默化的積極影響。
部分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對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略了思想政治教育,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學校輔導員或思想政治學科教師的事,致使英語課程教學中缺少思想政治元素,不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部分英語教師雖然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但是由于缺乏相關知識和能力,在我國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方面容易犯斷章取義、碎片化解讀、夸大、缺乏嚴肅性等問題,難以使學生深刻理解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
高職院校的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尚未定型,可塑性依然較強,容易受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當前復雜的網絡環(huán)境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們思想開放,政治正確但不強,社會民主意識和團隊觀念較為淡漠,在面對良莠不齊的互聯(lián)網信息時,容易受到負面影響和干擾。高職院校的部分學生社會經驗少,思考問題的角度單一,價值評判不夠全面。不少高職學生在物質條件充足的家庭環(huán)境下形成了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吃苦的習性。有的學生沒有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也不重視自身思想政治觀念的培養(yǎng)和發(fā)展。這些問題使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推進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落實遇到了阻礙。
高職院校開設的中國文化相關課程很少。英語學科組雖然開設了英語角、英語俱樂部、英語沙龍等活動,但是這些活動更多地著眼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和內容,很少涉及中國文化。以上原因導致學生為了提高自己的英語水平,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學習西方國家的文化,而忽略了對中國文化的學習,這不利于人才培養(yǎng)。
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教學體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課之間沒有形成互動和共振關系,導致學科的教育功能被嚴重弱化,思想政治教育“孤島”問題比較突出。具體而言,英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方位融合面臨以下問題。其一,教育主體的教學邏輯在目標、資源、方式上不同,很難創(chuàng)造條件讓彼此取長補短。其二,家庭、學校、企業(yè)聯(lián)動不夠。學生家庭文化水平個體差異大,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參差不齊。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雖然意識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但是在引導教職工開發(fā)相關教育資源、開展課后輔導、開設第二課堂等方面的理念還比較滯后。企業(yè)的思想政治理念和價值觀不同,一些涉外專業(yè)崗位對跨文化的理解也不同。不同的企業(yè)需要進一步融合職場文化、教育元素、教育邏輯、教育目標和理念。其三,課外、線上線下教育領域的教育效果不足。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未根據線上、線下的不同形式進行創(chuàng)新,線上云課堂缺乏與線下教育的有效互動。
從以上分析可見,高職院校通過英語課程思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任重而道遠。
曾子在《禮記·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睂W校教育的目的不僅在于讓學生將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還在于引導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優(yōu)秀的品質,使其懂得報效祖國、為人民服務,具備家國情懷,成為優(yōu)秀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林榕2021)。高職院校要實現上述目標,關鍵在于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政治素養(yǎng)。
教師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使命,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做好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工作,還要積極、主動地落實思想政治教育,把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英語課程內容有機融合,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引領他們?yōu)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
教師可以通過典型事例鼓舞學生。例如,2019年,四川省涼山州木里縣境內發(fā)生森林火災,義無反顧走向火源深處的消防員成了人民心中的“最美逆行者”;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期間涌現出一大批大學生志愿者,向世界人民傳遞了友愛和溫暖。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整合相關素材,在合適的時機將這些典型事例呈現給學生,挖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從而把思想政治教育巧妙地融入英語課堂教學。
教師要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文化自信,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理論中國2019);教師要引導學生形成關心國家大事的良好習慣,培育他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愛國情感,使他們成為有知識、有思想、有抱負的德才兼?zhèn)涞娜恕?/p>
師資、課堂內容、教學環(huán)境是決定課程思政實施效果的三個關鍵因素。作為課程思政的實施者,高職英語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深入解讀教材內容,從中精準提取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從圖書館、工具書、互聯(lián)網等渠道搜集相關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引導學生通過理解、體驗、感悟、分析、總結、評價等認知活動形成深刻認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教師要按照課程大綱,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納入教學目標設計過程,融入愛國、信仰、誠信等要素,通過聽、說、讀、寫、譯等訓練,引導學生探究相關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調動其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從而完善課堂結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同時,教師應針對不同的課程內容和教學目標,科學、合理地選用思想政治教育素材。
教師可以開展各種文化實踐活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性和積極性,通過豐富的形式和內容提高其參與度,讓他們在活動中自覺建構英語知識、形成價值判斷。
教師可以通過海報設計、專題討論、開設講座等英語社會實踐活動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促進學生在內化所學知識的同時提升道德素養(yǎng)水平,加深其對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現代職場精神的理解,培養(yǎng)其文化情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張歡2020)。
在講授《新編實用英語1》Unit 5 What a Fine Day Section V Appreciating Chinese Culture 的過程中,教師應用了自己設計與制作的微課《24 Solar Terms——中國人的時間法則》(2022 年全國職業(yè)院校微課優(yōu)秀作品征集活動作品)。教師圍繞本模塊教學內容,汲取2022 年北京冬季奧運會開幕式上以二十四節(jié)氣倒計時的靈感,延伸性設計與創(chuàng)作而成。該微課以學生為中心,采用情景教學法和講授法介紹我國二十四節(jié)氣的起源、傳承、歷史意義和文化價值。借助該微課,教師對整堂課的教學進行升華,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用英語介紹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傳遞中國當代開放與傳承的大國理念與情懷,既培養(yǎng)了學生用英語介紹中國文化的意識,又培育了他們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新時期高職院校要培育既掌握豐富專業(yè)知識和技術,又具有優(yōu)良道德、精神品質的復合型人才。只有轉變人才考核手段,使人才考核結構更加合理化、科學化,才能保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效落實(胡燦輝2020)。高職院校要定期考核英語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從校園文化建設、課堂教學開展情況、學生行為表現等維度細化考核內容,把靜態(tài)的終結性評價轉化為動態(tài)的過程性評價,并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收錄相關數據和信息,進行持續(xù)、跟蹤考核。
立德樹人是當今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在英語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是職業(yè)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條重要途徑。高職院校必須回歸教育的初衷,強化思想政治教育主陣地建設,積極營造和諧、文明、充滿文化氣息的校園氛圍,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引導教師明晰職責,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精神內涵,提升教育教學水準,把英語課程思政落到實處,為實現“全員育人”的目標貢獻應有的力量,推動??圃盒W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為社會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德才兼?zhèn)涞穆殬I(y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