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潔瓊,許兆軍,王春英,周小洋,房君,田清翠,陳瑜
作者單位: 315010 寧波,寧波市第二醫(yī)院
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CAUTI)是第2 大最常見的衛(wèi)生保健相關感染,最常發(fā)生在重癥監(jiān)護室(ICU)[1]。留置導尿管改變了患者正常的排尿過程,會陰部菌群進入尿道是導致CAUTI 的重要原因[2],因此會陰清潔對減少CAUTI 至關重要[3]。但是目前對于會陰護理選擇何種清潔方式臨床上仍未能達成共識[4],本研究擬探討不同會陰護理方法對ICU 患者CAUTI及尿液病原菌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 年6 月至2021 年12 月寧波市第二醫(yī)院ICU 收治的患者1 154 例,納入標準:(1)留置尿管時間>48 h;(2)年齡≥16 歲;(3)每日進行會陰護理。排除標準:(1)多次入住ICU 患者;(2)置入導尿管前存在明確尿路感染、存在泌尿系統(tǒng)疾病者;(3)ICU 住院時間≤2 d 或>100 d 者;(4)數(shù)據(jù)有缺失者。本研究經(jīng)寧波市第二醫(yī)院人體研究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
根據(jù)會陰護理方式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經(jīng)傾向得分匹配后,對照組及觀察組均為119 例,兩組基礎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1.2 方法 兩組均給予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的集束化防控策略,具體措施:人員教育培訓;嚴格掌握留置導尿指征;每日評估留置導尿管的必要性,盡早拔除導尿管;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規(guī)程;保持尿液引流系統(tǒng)的密閉性;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定期更換導尿管、集尿袋。
對照組予0.5%碘伏棉球+0.9%氯化鈉注射液棉球會陰護理:(1)安置患者體位:仰臥屈膝,兩腿略外展;(2)將一次性中單墊于患者臀下,彎盤(內(nèi)置鑷子、碘伏及氯化鈉棉球)置于兩腿之間;(3)左手戴手套,右手持鑷子夾取碘伏棉球,消毒順序:女性:陰阜→對側大陰唇→近側大陰唇→左手食指和中指分開大陰唇→對側小陰唇→近側小陰唇→尿道至肛門;男性:陰阜→陰莖→陰囊→左手回縮包皮→尿道口→龜頭→冠狀溝;以及消毒尿道口端的導尿管約5 cm。再夾0.9%氯化鈉注射液棉球重復以上步驟1次,上午、下午各1 次。
觀察組予直立瓶0.9%氯化鈉注射液會陰沖洗:(1)安置患者體位:仰臥屈膝,兩腿略外展;(2)將一次性吸水中單墊于患者臀下;(3)護理員持加熱至38 ~40 ℃的直立瓶0.9%氯化鈉注射液瓶進行間隙性沖洗,護士雙手戴手套,右手持棉紗布,沖洗順序:女性:陰阜→對側大陰唇→近側大陰唇→左手食指和中指分開陰唇,更換棉紗布→對側小陰唇→近側小陰唇→更換棉紗布→尿道至肛門;男性:陰阜→陰莖→陰囊→左手回縮包皮,更換棉紗布→尿道口→龜頭→冠狀溝;以及消毒尿道口端的導尿管約5 cm。沖洗結束后用干棉紗布擦干會陰部,更換臀下中單,1 次/d。
1.3 尿培養(yǎng) 由受過統(tǒng)一培訓的醫(yī)護人員先消毒導尿管,再使用無菌注射器從導尿管處抽取尿液標本,將標本注射進無菌尿杯,送微生物實驗室。采用VITEK-2Compact 型全自動微生物分析儀(法國生物梅里埃公司)進行病原菌分離、培養(yǎng)、鑒定,采用MIC 法進行耐藥性試驗。相關操作均嚴格參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四版進行[5]。
1.4 觀察指標(1)兩組患者CAUTI 發(fā)生率,依據(jù)美國國家疾病控制中心的診斷標準。(2)兩組尿培養(yǎng)病原菌及耐藥率,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
1.5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6.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率的比較采用2檢驗或Fisher 精確檢驗。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CAUTI 發(fā)生率比較 238 例患者中共發(fā)生CAUTI 13 例,其中對照組11 例,干預組2 例。對照組發(fā)生CAUTI 11 例,發(fā)生率為5.94‰(11/1 852);觀察組發(fā)生CAUTI 2 例,發(fā)生率1.45‰(2/1 38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2=3.99,P <0.05)。
2.2 尿液病原菌情況比較 對照組分離病原菌177株,以革蘭陰性菌為主,檢出率61.02%(108/177);其次為真菌和革蘭陽性菌,分別占22.03%(39/177)和16.95%(30/177)。觀察組分離病原菌176 株,以真菌為主,檢出率52.27%(92/176);其次為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分別占32.39%(57/176)和15.34%(27/176)。觀察組真菌分離率高于對照組,革蘭陰性菌分離率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尿液病原菌情況
2.3 病原菌耐藥率情況 兩組尿培養(yǎng)病原菌耐藥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觀察組敏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尿液病原菌情況耐藥率情況 例(%)
2.4 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觀察組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均高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4。
表4 兩組導尿管留置時間及住院時間比較 d
目前國內(nèi)外對CAUTI 防控的研究普遍集中在集束化干預措施上[6-7],本研究在集束化防控的基礎上探索了使用直立瓶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會陰沖洗的干預措施預防CAUTI,本研究證實是有效的。
本研究尿液分離的病原菌,對照組以革蘭陰性桿菌為主,占61.02%,感染最多的分別是肺炎克雷伯菌、大腸埃希菌和鮑曼不動桿菌,革蘭陽性菌以屎腸球菌為主,與既往研究結果相一致[8]。觀察組以真菌為主,占52.27%,感染病原菌主要以熱帶假絲酵母和白假絲酵母為主,研究結果與以往研究結果存在一定差異。分析其原因可能與真菌感染近年來在醫(yī)院感染中的比例逐漸升高[9],此外,導尿管加重了真菌生物膜的形成等原因降低了真菌對抗菌藥物的敏感度有關[10]。觀察組敏感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可能與近年來科室加強了抗菌藥物使用管理有關。
綜上所述,通過使用直立0.9%氯化鈉進行會陰沖洗的優(yōu)質(zhì)護理,能夠努力減少和最小化CAUTI,并且改善患者體驗。
利益沖突 所有作者聲明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