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廷義 張麗榮
春風,可以指大自然的春風,吹綠江南岸,吹來燕子飛,吹醒冬眠的蛙,吹融冰凍的河;春風,又可以喻指一句溫暖的話語、一個動人的場景、一項好的政策……春風拂面,萬物重生,花會重開,候鳥回頭。春風吹來時,便是春至!
請以“春風吹又生”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立意自定;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全文不少于600字。
【思路導引】
這道作文題前面的提示語給出了對“春風”的多方理解,一方面是指大自然中的春風,同時把春風所到之處的變化寫了出來。立意要在對“春風”的多維理解和獲得“春風”般的感受上下功夫。
“又”——文章層次的著眼點,情節(jié)上不再單一,而是可以借助插敘,讓文章內容更為豐富,層次更為豐富。
“生”——立意的著眼點,展示的是積極向上的主題:可以是意向上的滋長、頑強不屈的輪回,可以是重新開始的奮斗、重新燃起的斗志、重新回顧的一段美好、重新開啟的一段生命旅程……自我價值的再發(fā)現(xiàn)與再提升,都在其中。
立意一:立足自然,在季節(jié)的輪回中展示美好與哲理。
冬去春來,春風習習,萬物漸次萌生。植物的世界里,有被春風喚醒的信念與夢想,有料峭春寒中的堅韌與頑強,有暖意融融里的蓬勃與向上;動物的世界里,有蟄伏了一冬重新煥發(fā)的生機,有翩然歸來的候鳥的重建家園,有冰雪融化滋養(yǎng)萬物的奉獻;人的世界里,春風帶來了憧憬,種子落入大地,農民開始播種未來的幸福。
立意二:立足現(xiàn)實社會,在彼此的真心付出里感受人間真情。
選材要落在給自己帶來感受的人和事上,嶄新的機遇,恰如一縷春風,可以讓創(chuàng)業(yè)者平添前行的力量,也可以讓遭受打擊的人,重新振作奮發(fā);還可以寫英雄人物在行為上的引領讓你如沐春風,獲得了某種啟示和感悟等。在寫作中需要靈活運用寫作手法,這是藝術加工的另一個思路。比如:兩條線索的安排,懸念的設置,修辭手法的綜合巧用,描寫的細膩運用……相同的素材,相同的角度,經(jīng)過寫作方法的點綴,質量一定可以大幅提升。
【推薦素材】
素材一:
傳統(tǒng)文化再現(xiàn)“青春面孔”,煥發(fā)青春
“敦煌定若遠,一信動經(jīng)年?!庇梢慌贻p的非職業(yè)音樂人創(chuàng)作的古風音樂專輯發(fā)布,一波流行音樂與傳統(tǒng)文化結合的潮流,悄然在90后、00后中間流行。古風與青年、古典與現(xiàn)代,同頻共振,生機盎然。
作為“網(wǎng)絡原住民”,年輕的一代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并未減弱,反而對接時尚元素,讓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迸發(fā)出新的活力。近年來,從青春版《牡丹亭》到直播版《長生殿》,多樣化、高質量的文化產品源于經(jīng)典,活于創(chuàng)新,讓年輕人有了更具底蘊的精神原鄉(xiāng)。
素材點撥:傳統(tǒng)文化年代久遠,為了讓當代年輕人主動和傳統(tǒng)文化融合,一批年輕非職業(yè)音樂人創(chuàng)作了一系列古風音樂,這些作品如一縷春風,燃起了當代青年人對古風的熱情,令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了青春。
素材二:
竹編之美,讓非遺重新活起來
至今已有500多年歷史的烏鎮(zhèn)竹編是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出身于陳莊村竹編世家的錢利淮帶著無法割舍的情感踏入竹編行業(yè),他從大二就開始系統(tǒng)地學習竹編。他走訪多地,以便了解各地技法。為了學藝更精,他找到東陽竹編大師胡正仁,并成了他的“入室弟子”。畢業(yè)后,錢利淮回到老家繼承“祖業(yè)”,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傳統(tǒng)工藝”的實踐方式,為非遺傳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素材點撥:要想讓現(xiàn)代手工藝品注入新鮮活力,一方面要繼承,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錢利淮對竹編技藝的執(zhí)著的愛,猶如一股春風,給竹編技藝的傳承帶來了新的生命。
春風吹又生
山東省威海市皇冠中學岳展帆
東風不來,積雪不融,柳絮不飛,大地不綠,世間萬千都會歸于空寂。
——題記
又逢春日,邀一闋東風作伴。與之形影不離的,還有滿堂荷韻。
春風到,冰雪消融,柳絮紛飛,暖陽明媚。熟悉的小路,依舊的池塘,與一汪春池相守,內心涌動著意料之外的驚喜——新生的蓮,正以蓬勃向上的姿態(tài)生長。
春風吹又生!我不由愣住。這樣的新生,別有深刻意蘊。
回首,流轉的光陰里,蓮千姿百態(tài)。
夏之舞
池塘上有隱隱霧氣,依稀可以看清池中清新可人的荷花。她們靜靜地在那里舞著——不為別人,只為自己,自由地舞著。細細端詳,我仿佛置身于理想的國度——沒有紛囂,沒有繁雜,唯有一池凈蓮為伴的樂土。舞在水上的墨綠,更映襯出蓮的潔白與無瑕。
漸漸地,霧散去,朵朵小荷,悄然摘下神秘的面紗。潔白的花瓣中間有星星點點的瑩黃,更是是點睛一筆,使蓮更有神韻,更加靈動……我沉醉于花香漫漫,不肯離去。
秋之凋
雨,如銀絲從天空瀉下,蕭瑟了秋的世界。秋日斑斕的背景,卻只襯出我淡淡的憂傷——呵,厚重的秋雨,豈是幾朵殘荷奈何得了的?蕭蕭雨聲中,她們現(xiàn)出憂郁的枯槁。池面上微波層層回蕩,幾竿枯瘦的身影正在苦苦掙扎——夏伏還曾相見,幾月離別怎成這副模樣?
風過處,池塘中落滿了梧桐葉干枯的棕黃,已經(jīng)分不清枯葉和凋荷。我不忍直視,只得在內心深處,默默感慨這份傷感的謝幕。
冬之忍
紛紛暮雪,飄飄而下,夜,為冬的浪漫染上了一份靜謐。粉黛色的天空中,看不到明月,只看見白雪遍地,滿塘蕭索——池水結上厚冰,冰面上白茫茫一片,秋日還看得見的枯黃也被冰雪深藏。
我的心仿佛千斤重負,壓抑極了。駐足凝視,不覺間雪花在肩上已成堆,抖落一肩茫茫白雪,悄悄離開池塘。
春之生
詩人曾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一冬的忍耐,終會在春日爆發(fā)——你看此時,這滿塘的盎然生機!
我恍然醒悟:秋雨中的衰敗,冬雪下的凄慘,不過是表象罷了,在這表象的背后,蓮一刻也未曾放松——回歸水下,向下延伸,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厚積而薄發(fā),只為來年積蓄力量,再次開放。終于得以解讀蓮花的生命密碼——用長達三季的積累,才換得一季無悔的花開,才有了夏日那旖旎的舞姿和旁觀者的驚嘆。此時的蓮,正滿心憧憬。
冰雪消融日,春風吹又生。蓮,你是沉穩(wěn),是希望,是文人歌頌,是騷客詠贊,你是四季中最絢麗的一幕風情。
春風微拂,我與蓮又定下一個約定——紅塵莽莽,佳期有約。
來年再會。
【評點】
春風,似乎總能在冬天灰色而沉悶的單調背景中喚醒一些東西,而最終,這些東西會觸動我們,讓我們重新找尋到一種向上的力量。荷,雖然深潛淤泥之中,卻在“春風”“吹”時,“又”“生”出強烈的開花信念,昂首向上,一意開花——用長達三季的積累,換得一季的無比絢爛。中心突出,引人深思。小標題畫龍點睛,高度概括出荷在一年四季的外在姿態(tài)與內在精神,言簡義豐。
春風吹又生
黑龍江省雞西實驗中學李昱竹
前些天,我的好朋友回來了。拖著大大小小的行李箱,沖出站臺鬼哭狼嚎的她叫的第一句居然是“真懷念小時候啊”。
堵了半個多小時的車之后,我們才匆匆趕到了麥當勞,邊吃邊聊天,笑得沒心沒肺。
走出店門,我們拖著行李箱在大街上七拐八拐地走著,路過街角的小咖啡店,我猝不及防地聽到了那首《時光煮雨》。
不由得停下來,我朝著音樂聲的方向看了一眼,這是我們一起唱過的第一首歌。
在這首歌里,唱出了我們的影子。這首歌就像一縷春風,悄悄地又把我的記憶閘門打開,那些故事又一次把曾經(jīng)的往事上演……
那時的我還梳著乖巧的馬尾,穿著可愛的HelloKitty,在這個狹小的城市里,總會和大家一起騎幾輛單車,唱著歌,消磨時光。騎到?jīng)]有人的地方,可以張開雙臂,迎著風,然后不顧形象地喊叫,騎得累了,便推著車子慢慢走,時不時的還可以打打鬧鬧,路過一個又一個亮著燈的店鋪。
“快過來了,咱們一起照一張合影?!?/p>
無數(shù)次自拍后,我們放棄了,因為根本照不到拍照人的臉,鼓搗了半天,才把相機固定在一堆的行李上。自動拍照的時間貌似有點長,等到臉都快僵硬時,相機才拍下了我們的笑容。我想如果相機可以記錄聲音的話,那么這張相片里一定有我們的笑聲。
折騰一番后,我們又重新趕路了。我拿出耳機,點開了那首《時光煮雨》。
云翻滾成夏,時光追不上白馬。
原來,永遠都最動聽的歌,只有青春的歌。唱出的是那個叫做回憶的東西,是那些在燈光下映出的影子,最銘心,最動人,最珍貴。
我是多么懷念那時的我們,那些與我并肩同行的人。
而那一首歌記錄的正是那個故事、那些人、那段時光。
就像從最純真的年代緩緩走來,路上有陪伴我整個童年的他們,有我們最純潔的勇氣,做著最單純的夢,不會顧及任何人任何事,那時候,抬起頭就是藍天,像極了這首《時光煮雨》。
【評點】
文章把記錄青春的一首歌當作“春風”,是春風讓自己重新回到了美好的時光,也是春風讓自己重溫了過去的經(jīng)歷,青春味十足。結尾點題、挖掘意蘊,含蓄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