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這是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名作《理想》,正如詩中所言,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能總是波平浪靜,一旦遇到島嶼與暗礁,唯有攜著理想前行,才能敲出星星之火,點燃希望之燈,照亮夜行的路,沖破黑暗的桎梏,讓生命之舟駛向希望的彼岸,乘風破浪,走到黎明。
前有理想之光的指引,后有堅持不懈的拼搏,追逐理想,追逐光明,當自己的人生路被理想照亮,方發(fā)現(xiàn)走過的夜路里,“我已化身為燈”。這高舉的理想,照亮的何止是自己的前方,那一路燃起的燈盞,已成為后人的燈塔。
那么,就請乘理想之馬,揮鞭從此起程,路上春色正好,天上太陽正晴。
劉秀祥:追光逐夢,理想一路同行
每一顆珍珠來到世間,都經(jīng)歷過一段至暗時刻。
有一個孩子,他命運的出發(fā)點低到令人震撼。他出生在貴州省望謨縣的一個小山村。4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因傷心過度患上了間歇性精神失常。家里一貧如洗,哥哥姐姐不堪重負,外出謀生,扔下需要人照顧的母親和只有10歲的他。稚嫩的肩膀扛起風雨,心頭的理想一燈如豆——讀好書,走出去,看山的那一邊。
他把家里的田轉(zhuǎn)租出去,閑暇時上山采藥,賣到錢先給母親買藥,余下再買油鹽。每天他先做好早餐陪母親吃完才放心出門,放學后早早趕回家照顧母親起居。校長得知他的家境,減免了許多學費,還默許他帶母上學。但同學看他卻是異樣眼光,畢竟母親偶爾犯病會影響大家上課,同時他的身上又臟又有異味。他咬牙堅持著,因為自己曾跪在父親墳前立下誓言:“我要把媽媽的病治好?!薄拔乙欢ㄒo媽媽一個溫暖的家。”這個理想照耀著他前方的路。
他從不對人訴說自己的窘境。直到中考前,老師才了解到他的情況,勸他報考中等師范,這樣可以早一些出來工作??伤睦硐胧沁h方,是讀大學。他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省級重點高中安龍一中。為了生活費與學費,暑假期間他在工地上搬磚、運沙,背上的皮被曬得脫了一層又一層,晚上則在飯店洗碗端盤,一天只睡4個小時左右,還要抽出時間給母親喂飯、洗漱。有一次實在太累,他從工地高高的架子上跌落,他怕的不是丟掉性命,是自己出了事誰照顧母親!高中三年,母子住在一個人家廢棄的豬圈里,夏不防雨,冬不耐寒。母親睡后,他經(jīng)常輾轉(zhuǎn)反側,暗暗激勵自己:命如紙薄,應有不屈之心;生如螻蟻,當立鴻鵠之志。
可能是長時間的勞累和艱難的生活環(huán)境所致,高考之前他突然高燒到39度。他隨便買了一盒退燒藥,可直到高考那天還沒有退燒。高考成績出來,他以6分之差抱憾落榜。夢碎一刻,他也想到過死,可母親怎么辦?那天晚上,他在日記上寫下了一段話:“當你抱怨沒有鞋穿時,回頭一看,發(fā)現(xiàn)別人竟然沒有腳?!?/p>
暑假,他到一家澡堂給人搓澡,50多天就賺出了復讀的學費??嘈娜耍觳回?。2008年,他終于考上了山東臨沂大學。他再次背起母親,踏進了大學校園。一張照片定格了他和母親的身影。照片中他粗布麻衣,拿著一個行李袋,可腹有詩書氣自華。
“千里背母上大學”的故事經(jīng)過各大媒體傳遍世界。有些大學領導給他們母子倆準備了一間屋子,很多愛心人士也表示要捐贈,他都婉拒了:“一個人的困難和挫折,并不是你向他人和社會索取的資本?!彼诠€學,不僅賺到了母子倆的生活費,還資助了幾名上不起學的孩子。
心若磐石、腳踏實地、堅韌不拔、風雪逆行,劉秀祥懷著理想,終于迎來了春暖花開。
大學畢業(yè),面對企業(yè)開出的55萬年薪,他卻選擇回家鄉(xiāng)去教書。這個理想是被他當年資助的一位同鄉(xiāng)女孩點亮的,這個小妹妹一度想放棄讀書向生活認輸。家鄉(xiāng)還有多少這樣因為貧窮落后讀不起書的孩子??!他要回家鄉(xiāng)做紅燭,照亮孩子們的人生路。
人物解讀
“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眲⑿阆橐宦纷邅?,是這一句文言文最好的現(xiàn)代版注釋。生活的風雨給予他最大強度的淬煉,見證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他胸懷大志,眼帶光芒,高舉理想的火把照亮自己的人生路,照耀更多孩子的人生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對理想的追逐,讓他成為“孝心大使”、杏壇榜樣,讓他來人間一趟,光芒萬丈。
適用文段
因為自己淋過雨,所以想要為每個鄉(xiāng)村學子撐傘。當了老師后,劉秀祥在多所學校進行演講,用親身經(jīng)歷鼓舞那些學子,提升他們對學習的熱情。許多孩子都把他視為生命中的光,指引著他們未來的航向。當上望謨縣實驗高中的副校長后,他創(chuàng)建了“助學走鄉(xiāng)村”公益活動,和團隊跋山涉水,走遍望謨縣的所有地方,幫助了數(shù)以千計的孩子考進重點大學。在他的影響下,很多走出大山的學子大學畢業(yè)后也飛回大山,擁抱這片生于斯長于斯的熱土。
從黑暗中走出來的他,用自己的光照亮了無數(shù)孩子前行的路?,F(xiàn)在他繼續(xù)用一身光芒,照亮家鄉(xiāng),還將照亮更遠更需要他的地方。
素材運用關鍵詞:磨礪;逐夢而飛;堅韌;報之以歌;永不放棄……
黃文秀:脫貧致富夢,照亮青春的使命
越鳥巢南枝,情為故園癡!
“很多人從農(nóng)村里走出來就不愿再回去了,可總有人要回來的,我就是要回來的人!”說這句話的是一位年輕的姑娘黃文秀,別看她秀氣外表里帶著文弱,可語氣異常地堅定。
那一年,26歲的黃文秀已經(jīng)成為北京師范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卻不敢忘記自己曾經(jīng)只是廣西小山村的一個貧窮女孩兒。當時一同碩士畢業(yè)的朋友們都選擇了留在大城市打拼,而她卻考上了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百色市的選調(diào)生,深入基層,去幫助村民解決最實際的困難。扶貧工作最為艱苦,很多選調(diào)生都不愿意去做,她不僅主動請纓,竟然還要去“窮中之窮”的百坭村!
“你真的想好了?你是個女孩子,到了那里肯定會很不方便的。”面對同事的質(zhì)疑,黃文秀說:“我想好了,不管多少困難,我都有信心克服?!?/p>
可百坭村村民面對她這個第一書記還沒“想好”,質(zhì)疑的聲音不絕于耳。
她以腳步來回答。親自上門,了解村民家里的基本收入情況。百坭村的11個屯之間相隔很遠,有的兩個屯之間相距十幾里的山路,而且常常泥濘不堪。她忍著酸痛的雙腿,一家一家地敲響了村民的門。受到冷遇,就虛心請教在村子里工作多年的老書記,去村民家中閑聊也不空著手,經(jīng)常買些水果蔬菜之類的禮物。村民跟她熟絡以后,也就不再防備著她了,起初和她聊村中瑣事,最后也聊起自己家里的實際收入和現(xiàn)在面對的困難。她暗暗地記在心上,回去思考良策。
她了解到百坭村是革命老區(qū),貧困比例相當高。村里信號不好,很多時候連電話都打不通。為了讓村民遇困時能第一時間找到人,她建了一個群,將所有的干事都拉進來,讓大家群策群力,盡快解決村民的燃眉之急。還幫助村民解決了很多實際困難,比如上戶口、申請助學貸款,她還時常去為孤寡老人挑水砍柴,生火做飯。
她深知扶貧的關鍵還是要從根本上改變村民的生存方式。經(jīng)過潛心調(diào)研,她發(fā)現(xiàn)這里的土地適宜種植甘甜的砂糖橘,能賣上好價錢。她先后跑了好幾家銀行拉貸款,為村子修出一條柏油路,還安裝了路燈。
一切如她所愿。村民們手里都有錢了,整天美滋滋的,有的人還蓋起了大房子,開上了小汽車,四百七十一人成功脫貧。可她的理想是全部脫貧,一個不能少,過上好日子才是硬道理。很多人都想找機會請她吃頓飯表達感激之情,可是突如其來的一場暴雨讓這一頓飯成了永遠。
那個揪心的夜晚,百坭村突然下起了大暴雨。在家里的黃文秀擔憂暴雨引發(fā)山洪,摧毀道路和灌溉農(nóng)田的渠道,心急如焚。她不顧父親勸阻,駕車冒著滂沱大雨奔向村子。雨越下越大,山上已經(jīng)形成了泥石流。她坐上一輛路過的警車,可一波洪水來襲,就連警車也被卷走了。
人物解讀
女子雖弱,有志則剛。尤其是她的心里裝的不是個人的得失和小家的利益,而是父老鄉(xiāng)親都能過上好日子,越過越富裕。黃文秀是“大山的女兒”,大山是她的脊梁。人生短暫,而她化作一道閃電,光芒耀眼,照亮村民奔小康的路。面對祖國的呼喚,面對百姓的需要,她做到“我以我血薦軒轅”。黃文秀是脫貧攻堅戰(zhàn)中的楷模,也是值得青少年學習的榜樣。
青年有志向,中國有希望。
適用文段
黃文秀走了,音容笑貌定格在30歲。她留給母親的是一個刻著“女兒愛你”的銀鐲子,留給村民的是產(chǎn)業(yè)興旺、日漸富裕的生活,留給祖國的是這個“感動中國”的大山的女兒的精神財富。
“有些人從山里走了,就不再回來,你從城里回來,卻再沒有離開。來的時候惴惴,怕自己不夠勇敢,走的時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華。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脫貧的戰(zhàn)場,你是醒目的黃花?!?/p>
黃文秀在駐村期間,曾在筆記中寫道:“每天都很辛苦,但心里很快樂?!?/p>
素材運用關鍵詞:不負韶華;青春的使命;感動中國;我選擇的路……
張定宇:“用殘缺的身體燃燒出的微弱之光,療愈世間的傷痛!”
德不近佛者不可以為醫(yī),才不近仙者不可以為醫(yī)。
——中國外科之父裘法祖
“位卑不敢忘憂國,我不能延長生命的長度,但卻可以把握它的寬度……希望在疫情肆虐的時刻,我能用殘缺的身體燃燒出的微弱之光,療愈世間的傷痛!”這是獲得“人民英雄”稱號的張定宇在母校華中科技大學2020級本科的開學典禮上,發(fā)出的令人淚目的肺腑之言,他是一名戰(zhàn)斗在抗疫一線的醫(yī)學專家,同時也是一位每晚都會被劇痛疼醒的“漸凍癥”患者,盡管通往張定宇向往的“療愈世間的傷痛”的理想困難重重,但他依然拖著日漸僵硬的身體,用行動實踐著自己的誓言。
時間回到2019年年底,一場突如其來的不明原因肺炎疫情在湖北武漢肆虐開來。12月29日,首批患者轉(zhuǎn)入武漢市金銀潭醫(yī)院,這家傳染病專科醫(yī)院一時間成為“離炮火最近的戰(zhàn)場”。
面對人類未知病毒,時任金銀潭醫(yī)院院長的張定宇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醫(yī)院門口排著渴望生命的長隊,醫(yī)院內(nèi)醫(yī)療物資告急,連軸轉(zhuǎn)的醫(yī)護人員也都累得精疲力竭?!斑€要繼續(xù)收病人嗎?”張定宇的心里做著激烈的斗爭。
“多收治一個病人,就是多幫助一個家庭?!彼露Q心,“作為一名共產(chǎn)黨員、醫(yī)院院長、一名醫(yī)生,無論哪個身份,在這危急時刻,都沒理由后退半步,必須堅決沖上去!”
這一沖便很難停下來。迅速隔離病患,開辟專門病區(qū),完成清潔消毒,緊急調(diào)配設備物資人員……那段時間,張定宇每天都要忙到凌晨,好幾個夜晚,他凌晨兩點剛躺下,四五點又起來繼續(xù)工作。
就在他日夜忙碌在抗疫一線時,同為醫(yī)務人員的妻子程琳確診,在另一家醫(yī)院的重癥監(jiān)護病房治療。他因沒顧得上妻子的安危,眼淚忍不住往下淌:“很內(nèi)疚,我也許是好醫(yī)生,但不是好丈夫?!?/p>
在與病毒較量的同時,張定宇還要與自己身體的病痛斗爭。早在2018年,他確診患上漸凍癥,雙腿萎縮。高強度的工作讓他的身體亮起了紅燈,他踩著高低不平的腳步,拖著“漸凍”之軀在醫(yī)院來回穿梭,有幾次差一點摔倒。
“身體狀況都這樣了,為何還這么拼?”面對別人的不解,張定宇回應:“我必須跑得更快,才能跑贏時間,把重要的事情做完?!彼麄兡睦镏?,那個“療愈世間的傷痛”的理想一直在前方召喚著他,成為醫(yī)生時“救死扶傷”的錚錚誓言也一直在他耳邊回響。
人物解讀
張定宇是一名白衣戰(zhàn)士,以“漸凍之軀”鑄起戰(zhàn)疫銅墻鐵壁;他更是一個豁達無畏的勇士,把自己毫無保留地獻給醫(yī)學事業(yè)。救死扶傷是他的責任,亦是他光榮的理想,縱然倒下,也不會退讓半步。
他是一道強光,甚至能超越生死,把希望的征途照亮。
適用文段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張定宇這位迎擊“疫情”的領軍人物坦陳剛開始得知自己患了漸凍癥的時候,夫妻曾經(jīng)非常絕望,相對垂淚。不能改變,何不豁然?余生不長,那就盡量去做一些有意義的工作。他化身為光,逆行不懼,他簽下“遺體捐贈”書,對中國醫(yī)學“無私獻身”……步履蹣跚地與時間賽跑,只想為患者多贏一秒;身患絕癥與病毒周旋,顧不上親人已經(jīng)淪陷。他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間,和“戰(zhàn)友們”攜手筑成新的長城。夢想在前,走過去,光芒滿路。
素材運用關鍵詞:英雄;逆行者;我也是一道光;無畏……
為理想追光
江蘇省徐州市第三十四中學劉蕤萱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錦,來日方長。
——題記
歲歲年年如沙般流逝,駐足在如今的時間節(jié)點上回眸眺望來路,不由得心中酸澀,敬佩與自豪之情悄然交織。
眺望著華夏過往的百年歷程,恍惚中看見了一行人于無盡黑暗中追隨光明。時間線一點點拉近,舉目皆是滔滔金浪,縈繞陣陣稻香……
入夜,我伏在書案上,清冷月色遙遙照入窗欞,我起身來到窗前,抬頭仰望著晚星,微微有些失神:五十年前,當“東方紅”樂曲于太空響起時,是否也曾有一群人如我一樣癡癡望著星空?他們是否懷揣著追星攬月的夢想,一路眺望著,前進著,開辟出了中國特色的航天發(fā)展道路?
我收回自己的遐想,“愿中國青年都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有一分熱,發(fā)一分光?!背踝x魯迅先生筆下的語句,只覺晦澀不解,現(xiàn)如今再度賞讀,萬千感慨在心頭匯聚:時代傳承的火炬已流轉(zhuǎn)到了我們的手中。
我拿出紙筆,鄭重寫下自己的理想,將它貼在高處。透過薄薄紙張,好似能望見更廣袤的山川河流,而我正是被烈風駭浪雕琢著的奔騰后浪??v是理想平庸無奇,但我心中仍流淌著熱血,想象著自己背負著夢想奔赴在逐夢路上,與數(shù)億少年一同眺望著。我們眺望的是中國之夢,我們心中堅韌奮斗的微光終將匯成奪目的光芒。
夜深了,我整理好桌上的書卷,學習的步伐尚未停止,但心中有了認定的理想,原先的不安便蕩然無存。一冊冊習題、一篇篇講義,它們將充實我,托起我,助我走向我所眺望的遠方,鑄造我們的新時代。這一路,或許會遇到風起浪涌,或許會因虛妄而迷茫。只有像前輩那般堅持心中信仰,目光不移,忍下怠意,忍下彷徨,才能撐起民族的脊梁。
這一代的少年,會在白晝時回首眺望,眺望著先輩的歷程;會在深夜里振翅高飛,且行且思,且悟且進。最終迎來白晝,在未來高舉時代的火炬,照亮曾深深眺望的地方——祖國崛起的東方。
我們將背起行囊,走在為理想奮斗的路上。我們眺望的理想,也終將成為中國夢實現(xiàn)的橋梁。
縱十年飲冰,熱血難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