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所終的旅行
每本書都是計劃完成的那本書破產導致的另一本書。每本書都是越寫越偏離設定方向的一次意外。每本書都是由最初作家主導情節(jié)而變成書中人物自己主導命運的一次奪權。
——如果不是這樣,寫作該是多么無趣。
手指的意志
每天寫東西,把十根手指放在鍵盤一百零四個鍵上,老劉都反復提醒自己,是用十根手指把一百零四個鍵收攏成一個整體而不是被一百零四個鍵分散掉十指。盡管,從外人角度看是一樣的動作。
手稿上的斗爭
讀者見不到的斗爭:詩人先是憑靈感寫下詩句而后又反復涂抹、修改,如同雅各與天使摔跤,詩人在與靈感斗爭——靈感是來誘發(fā)詩人內在技巧與力量的。手稿上,詩人與神都要用力。
宇宙中的詩人
你同時看到的滿天星辰只是它們經(jīng)過不同時間抵達的光。說明白些,你同時看到的星辰并不同時,有的在十分鐘前、有的在一年前、有的在千百年前,月亮,在1.28秒前。若你死了一千年,沒關系,可能從某個星球用高倍天文鏡看過來,你正在寫詩。
匹諾曹的麻煩
一個考驗:讓匹諾曹念詩。詩用虛構的意象表達真實,是“說謊的藝術”。如此,麻煩的不是匹諾曹而是造物主:他要懲罰說謊、延長念每句詩時匹諾曹的鼻子,但聽完整首詩他又不得不恢復鼻子的尺寸,因為匹諾曹最后念出的整首詩其實正是世界的真相。
低碳寫作
寫詩,是動作最少的寫作。
寫散文寫小說,動作太多,耗費過多文字、紙張、時間與能量。
寫詩只損耗詩人的心。
饑餓寫作
散文家小說家更多用吃過一遍嚼過一遍或者見過一遍的東西養(yǎng)活自己。
詩人用吃不到的東西養(yǎng)活自己。
自行車寫作
騎自行車常有這樣的感受:快速騎行中,越想躲開前方某物,越會被它吸引撞上去;越是想躲開相向而行另一輛自行車越會撞到一起。寫作也是如此。要忘掉其他經(jīng)典橋段,而不是提醒自己避開它們,越提醒,越會被它們影響到。
竊聽者
西川說,“常有這樣的事發(fā)生:劉軍打電話找另一個劉軍,就像我抱著電話自言自語?!眹栏駚碚f,是詩人西川通過分機竊聽兩個都是他原名之人的通話。西川聽了二人之間的對話,卻寫出了署名西川的詩。詩人都在竊聽生活中的自己。
聽不見的波
某些頻率之次聲波雖然聽不見,卻與人體器官振動頻率相近,能夠產生共振,對人造成傷害。而我說的是另一種次聲波,即使你默讀,詩的節(jié)奏也能顯現(xiàn),與你的心靈共振,修補破碎,使人有音樂感。
最好的修行方式
拉比·阿克巴對門徒說,“每日一歌”;博導孔丘對學生說,去抒懷、去考察、去與人交流、去批評時政——通過詩。(詩可以興觀群怨)
劉 川:出版詩集《拯救火車》《大街上》《打狗棒》《劉川詩選》等多部。曾獲徐志摩詩歌獎、人民文學獎、遼寧文學獎、劉章詩歌獎等各種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