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妮,王培鳳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圖書館,北京 100192)
學科服務作為圖書館一項比較年輕的服務,自出現以來,經過20多年不斷探索與實踐經驗積累,學科服務從零到有,服務模式從被動轉向主動,服務內容越來越復雜,服務理念越來越多元,服務中心從學科館員轉向用戶服務。尤其是近10年來,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科服務不斷創(chuàng)新與轉型,以期尋求突破。圖書館擁有海量的資源和多學科的人才隊伍,需要在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人才評價、管理決策等方面發(fā)揮重要服務作用,形成圖書館學科服務新的增長點。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回顧與展望關于學科服務的研究,能夠幫助學科服務可持續(xù)發(fā)展,對于推動圖書館服務轉型與深化改革有著很重要的意義。
本研究使用的數據來自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研發(fā)的CSSCI數據庫,其來源期刊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1]。筆者選擇高級檢索方式,設置檢索篇名或關鍵詞為“學科服務”,時間范圍選擇為2012—2021年,檢索時間為2022年2月20日,檢索共獲得學科服務相關主題的CSSCI 文獻410 篇。對410篇相關文獻的摘要、關鍵詞進行仔細閱讀,以確保進行分析的文獻的質量和結論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通過分析學科服務領域的時間分布、涉及期刊、發(fā)文機構、代表性學者,探尋學科服務的研究熱點與研究前沿,展示學科服務10年間的歷史演進與嬗變,以期豐富學科服務領域的理論研究,為今后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借鑒和參考。
科學知識圖譜的概念源于2003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組織的一次研討會,隨著信息可視化的發(fā)展,繪制科學知識圖譜的各種工具亦紛紛至沓來[2]。通過繪制科學圖譜,直觀地呈現該領域的研究脈絡,追蹤和探測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趨勢。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與成熟,知識圖譜分析工具不斷推陳出新,每一種工具各有特色,本研究采用著名信息可視化專家美國Drexel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超美博士基于Java語言研發(fā)的Cite space軟件作為知識圖譜可視化工具[3]。這款知識圖譜可視化工具可通過多種視圖模式,直觀展現研究領域的變化趨勢和關鍵節(jié)點。
文獻的時間分布情況也就是該領域在特定時間段內的發(fā)文數量和發(fā)展態(tài)勢,對研究該領域的發(fā)展和變化趨勢意義重大。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整體發(fā)文數量見表1。10年間,學科服務領域的研究可以分為2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2012—2017年,發(fā)文量在50篇左右,比較活躍,說明學科服務領域的研究受到廣泛關注。2018年開始呈現逐年下降趨勢,說明學科服務領域的研究回歸平靜,開始趨于理性和穩(wěn)定。
表1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整體發(fā)文量
論文作為一種比較重要的科研成果常以期刊為載體,利用知識圖譜對410篇文獻進行梳理,可以了解學科服務領域10年內發(fā)表的期刊和引用期刊的情況。
學科服務領域的發(fā)文分布在25種期刊上,其中,《圖書情報工作》《圖書館學研究》在學科服務領域發(fā)文量達到165篇,占總發(fā)文量的40%,發(fā)文相對集中。
在可視化軟件中Node Types選擇Cited Journal(共被引期刊),在每個時區(qū)中選擇Top30得到學科服務共被引期刊知識圖譜(圖1)。
圖1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期刊共被引知識圖譜
從圖1及對學科服務領域高被引期刊的分析來看,引用次數高的期刊有《圖書情報工作》(262次)、《圖書館學研究》(169次)、《大學圖書館學報》(139次)、《圖書館雜志》(138次)、《圖書館建設》(102次),這些期刊都是圖書情報領域的重要期刊。
一個領域的發(fā)文作者可幫助獲得該領域的高產作者及其合作團隊情況,高被引作者可幫助挖掘出在該領域有影響力的研究者。本研究將從發(fā)文作者和高被引作者2個方面分析學科服務領域的核心作者。
發(fā)文量的多少體現了作者的學術能力與科研水平。一般而言,高產作者推進和引導著該學科的發(fā)展。通過梳理進入研究的410篇文獻,將發(fā)文量排名前10的作者統(tǒng)計見表2。從表2中可以看出學科服務領域在2012—2021年CSSCI數據庫中發(fā)文量最多的是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郭晶,共11篇,該學者從2012年起開始以團隊的形式進行學科服務領域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為例的學科服務實證研究、嵌入式學科服務、學科服務平臺建設研究等方面;其次,是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于靜,該學者從2013年開始以團隊形式探討美國高校學科服務領域的相關研究以及以北京師范大學圖書館為例的學科服務實踐研究。
表2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發(fā)文量
為對學科服務領域核心作者情況進行進一步挖掘和分析,本研究選擇Cited Author(被引作者)繪制了作者共被引圖譜(圖2),探測學科服務領域被引作者的情況。節(jié)點大小表示該作者在學科服務領域總被引次數的多少。
圖2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發(fā)文作者共現知識圖譜
從圖2可以看出,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初景利的被引頻次最高,說明該學者在學科服務領域有一定的權威,是非常重要的學者。同時,排名比較靠前的學者還有劉穎、范愛紅和張曉林,說明這些學者也在學科服務領域具有較高影響力。
在一篇文獻中,作者通過關鍵詞對文獻內容進行高度凝練和概括,幫助讀者掌握該文獻的最關鍵和有效的信息。因此,學科的熱點研究領域可以通過對高頻關鍵詞進行共現和聚類分析確定。
本研究選擇keyword(關鍵詞)生成以“關鍵詞”為節(jié)點的學科服務領域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圖3),圖譜中共有487個節(jié)點,876條連線,對出現頻次較高的關鍵詞及其中心性進行整理得到表3。
表3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關鍵詞共現情況
去掉出現頻率高,但是對數據分析意義不大的學科服務和圖書館,從圖3和表3可以看出,出現頻次最高的關鍵詞包括學科館員(91次)、知識服務(9次)、服務創(chuàng)新(8次)等,這些關鍵詞同時具有很強的中心性,是關于學科服務研究的重要主題。
之后,再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共形成43個類團。選取0~9的前10個類團,形成關鍵詞聚類圖譜(圖4)。這10個類團代表了學科服務領域的熱點研究主題,通過對這些類團及其包含的關鍵詞進行分析,2012—2021年,學科服務領域的研究熱點集中在以下4個方面:
圖4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關鍵詞聚類知識圖譜
(1)學科服務隊伍建設,包括類團#0學科館員,#2圖書館。
主要關鍵詞有:能力構建、學科服務聯盟、信息推送、用戶黏度、學科建設、知識構建、服務體系、科研團隊等。學科館員是學科服務的實施者,服務內容與用戶需求密切相關,其專業(yè)素養(yǎng)和業(yè)務能力直接影響學科服務的水平,是增加圖書館與用戶黏度的關鍵因素,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重要研究課題。
(2)學科服務模式研究,包括類團#1嵌入,#4服務創(chuàng)新,#8服務模式。
主要關鍵詞有:知識管理、測評體系、嵌入式學科服務、服務實踐、服務規(guī)劃、移動學習、服務理念、群組平臺、協同服務、實證研究、嵌入過程、館員角色、能力建設等。隨著時代的變化,高校圖書館在學科服務方面一直在不斷嘗試與探索,學科服務經歷了以學科館員為中心到以用戶為中心,從被動式服務到主動服務,從請進來到走出去,學科服務能力一直是圖書館嵌入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和水平的體現,尤其是應對像新冠疫情這樣的突發(fā)狀況下的學科服務,更能直接展現圖書館的學科保障能力。
(3)智慧化服務,包括#3知識服務,#5數據服務,#7智慧服務。
主要關鍵詞有:社會網絡分析、轉型發(fā)展、創(chuàng)新團隊、學科評估、因子分析、社會網絡分析、數據管理、知識發(fā)現、知識倉儲、科研數據、智庫服務、人工智能、精準服務、教育虛擬社區(qū)、雙一流、精準學科服務等。智慧化服務是在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背景下,通過引入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圖書館學科服務轉型新的發(fā)展機遇。作為新的信息環(huán)境下學科服務的新方向和新途徑,智慧化服務使學科服務具有新的生命力,為圖書館的生存和發(fā)展找到新的增長點。
(4)信息分析,包括類團#6知識圖譜,#9信息分析。
主要關鍵詞有:數字時代、學術計量、聯動模式、pda、知識咨詢、文獻計量、科研評價、分析方法等。知識圖譜在圖書情報界被稱為知識域可視化或知識領域映射地圖,能為學科研究提供切實的、有價值的參考。而知識圖譜與學科服務的結合,將為高校圖書館學科服務帶來新的切入點。
研究前沿代表了某一學科領域的發(fā)展趨勢和方向,是某一領域前瞻性、領先性的研究問題,能夠對某個學科的理論與實踐產生重大影響,也是最有價值、最值得關注,具有重大意義的問題。陳超美等[4]認為研究前沿(Research Front)是一組突現的動態(tài)概念和潛在的研究問題[4]。分析研究前沿,可以更好地把握該學科領域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和未來走向。
Cite space 軟件提供的突現詞探測算法,在分析突現詞的基礎上,結合對突現詞所在文獻進行分析,可以探測研究動態(tài)和未來趨勢。經整理,按照學科服務領域突現詞的突現強度排序得到圖5。
圖5 2012—2021年國內學科服務領域關鍵詞突現知識圖譜
從圖5可以得知:(1)服務創(chuàng)新是突現時間最早的詞,說明學科服務從1998年最早在國內出現,發(fā)展到2012年,已經處于高速和高質量階段,服務創(chuàng)新是亟待解決的問題;(2)“雙一流”是該領域突現度最高的詞,2015年11月,國務院推出我國高?!半p一流”建設總體方案,2017 年10 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快一流學科和一流大學的建設重要論述,是“雙一流”在學科服務領域突現的直接原因,具有很強的時代內涵,也是圖書館的責任擔當和使命,學科服務將成為“雙一流”高校圖書館未來研究的重要方向。同時,智慧服務、人工智能是與“雙一流”幾乎同期突現的詞,二者與“雙一流”一起,將成為未來學科服務領域的研究前沿;(3)突現詞的突現時間大多在1~2年的時間,這說明學科服務領域的研究主題豐富、內容多,迭代速度快。
在雙一流學科建設背景和信息化時代的沖擊下,學科服務作為圖書館的一項較為年輕的業(yè)務,在多年的研究積累下,也要尋求研究轉向和突破。通過分析得到如下相關結論。
(1)學科服務自1998年被引入到國內以來,近10年來研究熱度經過了活躍期,目前開始趨冷,這不是說學科服務已經發(fā)展成熟,而是說明該領域的研究遇到了一定的瓶頸,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一流學科建設的逐步落實,對于學科服務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
(2)通過對我國學科服務領域作者的構成情況分析,近10年來涌現一批發(fā)文和引文同樣高的具有影響力和權威性的作者,這些具有核心地位的學者對學科服務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發(fā)展趨勢起帶頭作用和引導作用。
(3)近10年來我國學科服務領域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學科服務隊伍建設、服務模式、智慧化服務和信息分析方面,比如自身圖書館的學科服務實踐情況、學科館員制度建設,學科服務平臺建設、機構知識庫、知識倉儲、知識發(fā)現等方面,這些都是我國學科服務領域研究的主流和熱點領域。
(4)通過分析近10年學科服務關鍵詞突現圖,發(fā)現我國學科服務領域研究前沿包括雙一流、智慧服務、人工智能等,這些前沿關鍵詞也是我國學科服務值得深挖的主題。
由于文獻選擇范圍的限制,比如未包括專著、外文論文,本研究還存在很多不足,因此,有待未來繼續(xù)跟進研究,對學科服務相關主題的理論進展情況進行更全面地分析和梳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