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 榮
(宣恩縣人民醫(yī)院,湖北 宣恩 445500)
子宮肌瘤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婦科疾病,主要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生、纖維結締組織形成引起。有研究指出,子宮肌瘤患者可出現(xiàn)腹部包塊、子宮出血等癥狀表現(xiàn)[1]。對于肌瘤直徑較大者,臨床上主要是進行手術治療。傳統(tǒng)開腹子宮肌瘤切除術的創(chuàng)傷性較大,并且可能會對患者的卵巢功能造成影響,不易被有生育要求的患者所接受[2]。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手術被廣泛應用于子宮肌瘤的治療中。研究發(fā)現(xiàn),部分子宮肌瘤患者的宮腔存在不同程度的粘連表現(xiàn),行腹腔鏡手術期間易對粘連部位造成損傷,從而引起并發(fā)癥。有研究者對氣腹機和腹腔鏡手術器械進行了改良,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應運而生。此類腹腔鏡手術無需建立人工氣腹,可避免損傷病灶周圍粘連的組織,從而可保證患者的手術效果及安全性[3]。本研究主要是分析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對患者免疫功能、卵巢功能的影響。
選取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6 月期間于本院行腹腔鏡手術的子宮肌瘤患者56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手術的差異性分為對照組、研究組,每組28 例。對照組:年齡22 ~41 歲,平均年齡(35.62±1.02)歲;病程1 ~7 年,平均病程(4.36±0.34)年;腫瘤直徑4 ~7 cm,平均直徑(6.02±0.31)cm ;單發(fā)腫瘤患者15 例,多發(fā)腫瘤患者13 例;肌瘤位于黏膜下者11 例,位于肌壁間者17 例。研究組:年齡23 ~40 歲,平均年齡(35.96±0.98)歲;病程2 ~7 年,平均病程(4.69±0.27)年;腫瘤直徑4 ~8 cm,平均直徑(6.36±0.21)cm ;單發(fā)腫瘤患者14 例,多發(fā)腫瘤患者14 例;肌瘤位于黏膜下者13 例,位于肌壁間者15例。兩組的以上資料相比,P>0.05。
納入標準:(1)符合臨床關于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存在行腹腔鏡手術的指征。(2)經腹部超聲檢查確診,肌瘤直徑4 ~8 cm,單發(fā)或多發(fā),存在月經周期改變、子宮內膜增厚等癥狀表現(xiàn)。(3)意識清醒,可配合治療及隨訪。排除標準:(1)心肺功能不全。(2)合并子宮惡性腫瘤。(3)存在腹腔鏡手術及麻醉禁忌證。(4)有近期激素用藥史。(5)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嚴重感染[4]。
兩組均行腹腔鏡手術。對照組行常規(guī)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方法是: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頭低足高位。做臍部上緣或下緣1 cm 切口,經此切口注入CO2,建立人工氣腹(13 ~15 mmHg)。行四孔法操作,置入腹腔鏡器械,建立操作通道。明確子宮肌瘤的具體位置、宮腔是否粘連及粘連程度。于瘤體周圍注射6 U 垂體后葉素,待瘤體組織顏色變?yōu)樯n白色后,常規(guī)切除肌瘤。沖洗術區(qū),撤出腹腔鏡器械,縫合切口。研究組行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方法是:患者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后,取膀胱截石位。將懸吊棒固定于患者左腰部,將橫桿展開,并將臍恥間兩側腹壁提起。取穿刺針,對恥骨聯(lián)合上方進行穿刺,順著腹白線將穿刺針向臍部方向刺入,出針方向為臍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穿刺針滑脫。將穿刺針固定于連接懸吊式腹腔鏡的吊臂桿上,懸吊腹壁(借助卷鏈器),形成腹腔手術空間。于右髂前上棘內側做切口,置入腹腔鏡器械,觀察腹腔粘連情況。在腹腔鏡下于臍窩處建立觀察孔,確定子宮肌瘤的具體位置。在瘤體包膜下注射6 U 垂體后葉素,于瘤體假包膜處做橫行切口,若顯露出瘤體組織為蒼白色(肌瘤實質),鉗夾肌瘤并牽拉(避免損傷血管蒂),然后切除肌瘤。電凝切除面,行止血處理。
(1)兩組的手術效果。顯效:手術后,患者的月經異常、下腹部疼痛、乏力等癥狀消失。有效:手術后,患者的月經異常、下腹部疼痛、乏力等癥狀基本消失。無效:手術后,患者的月經異常、下腹部疼痛、乏力等癥狀未改善??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兩組手術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標,包括CD3+、CD4+、CD8+及CD4+/CD8+。檢測方法:抽取空腹靜脈血樣本,每例4 mL,加入至流式細胞儀中檢測各項指標。(3)兩組手術前后的卵巢功能指標,包括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素(FSH)、促黃體生成素(LH)。檢測方法:于月經周期的第8 ~10 天抽取空腹靜脈血,每例4 mL。將靜脈血樣本加入至離心機中離心,3000 r/min,15 min。分離出血清后,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各項指標,檢測方法應用化學免疫發(fā)光法。(4)統(tǒng)計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包括尿潴留、腸梗阻、盆腔粘連,計算發(fā)生率,并進行組間對比。
兩組的總有效率相比,研究組略高于對照組(96.43% VS 85.71%),但P>0.05。詳見表1。
表1 手術效果的組間對比[例(%)]
手 術 前,兩 組 的CD3+、CD4+、CD8+、CD4+/CD8+水平相比,P>0.05。手術前后兩組的CD3+、CD4+、CD8+、CD4+/CD8+水平相比,P<0.05。手術后,研究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的CD8+水平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手術前后組間免疫功能指標的對比(± s)
表2 手術前后組間免疫功能指標的對比(± s)
組別 時間 CD3+(%)CD4+(%)CD8+(%)CD4+/CD8+對照組(n=28)手術前 68.32±2.01 40.39±0.14 31.20±0.16 1.70±0.21手術后 58.30±1.42 31.65±0.58 28.36±0.21 1.39±0.16研究組(n=28)手術前 68.52±1.65 40.40±0.20 31.25±0.30 1.69±0.28手術后 62.31±1.50 38.20±0.29 28.40±0.15 1.59±0.31 t 值/P 值(對照組手術前后)21.544/<0.001 77.511/<0.001 56.922/<0.001 6.213/<0.001 t 值/P 值(研究組手術前后)14.736/<0.001 33.044/<0.001 44.962/<0.001 1.267/<0.001 t 值/P 值(組間手術前)0.407/0.687 0.217/0.829 0.778/0.440 0.151/0.880 t 值/P 值(組間手術后)10.273/<0.001 53.449/<0.001 0.820/0.416 3.034/0.004
手術前,兩組的E2、P、FSH、LH 水平相比,P>0.05。手術前后兩組的E2、P、FSH、LH 水平相比,P<0.05。手術后,研究組的E2、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的FSH、LH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手術前后組間卵巢功能指標的對比(± s)
表3 手術前后組間卵巢功能指標的對比(± s)
組別 時間 E2(pmol/L)P(μg/L)FSH(U/L)LH(U/L)對照組(n=28)手術前 82.36±4.30 1.89±0.12 3.98±0.20 9.85±0.14手術后 68.30±3.06 1.60±0.17 4.99±0.16 10.68±0.19研究組(n=28)手術前 82.28±3.99 1.90±0.30 3.91±0.25 9.89±0.11手術后 58.62±3.20 1.42±0.11 5.98±0.17 11.87±0.36 t 值/P 值(對照組手術前后)14.097/<0.001 7.375/<0.001 20.866/<0.001 18.609/<0.001 t 值/P 值(研究組手術前后)24.478/<0.001 7.949/<0.001 36.231/<0.001 27.833/<0.001 t 值/P 值(組間手術前)0.072/0.943 0.164/0.871 1.157/0.252 1.189/0.240 t 值/P 值(組間手術后)11.569/<0.001 4.704/<0.001 22.440/<0.001 15.469/<0.001
兩組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相比,研究組略低于對照組(3.57% VS 17.86%),但P>0.05。詳見表4。
表4 并發(fā)癥的組間對比[例(%)]
子宮肌瘤是婦科常見的良性腫瘤。若肌瘤直徑較大,則首選手術治療[5-6]。隨著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腹腔鏡手術逐漸取代傳統(tǒng)開腹手術被廣泛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的治療中。相較于傳統(tǒng)開腹手術,腹腔鏡手術的切口小,術后感染率低,術中出血量少[7-8]。對子宮肌瘤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期間,通過建立人工氣腹可保障足夠的操作空間,使術野清晰。但因腹腔鏡操作較為復雜,易引發(fā)皮下氣腫等并發(fā)癥。近年來,臨床研究重點關注對常規(guī)腹腔鏡手術進行改進,以避免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治療子宮肌瘤的腹腔鏡手術方式因此不斷推陳出新,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手術應運而生。對子宮肌瘤患者行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手術期間,可避免建立人工氣腹,術中經懸吊腹壁建立手術操作空間,可保證術野清晰,從而使手術操作更為精準[9-12]。研究發(fā)現(xiàn),子宮肌瘤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免疫功能紊亂、T 細胞亞群失衡密切相關[13-14]。子宮肌瘤切除操作會造成機械性損傷,可對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影響[15]。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研究組的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葉鳳如等[11]的研究結果相符。原因在于進行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手術期間,瘤體剝離、縫合、打結等操作簡單,對術區(qū)組織的損傷小,出血少,對局部免疫功能的影響也較小[16]。研究發(fā)現(xiàn),子宮病變患者的卵巢功能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卵泡是否能夠正常生長發(fā)育受相關激素(包括FSH、LH)的調控。在卵泡正常有絲分裂的過程中,F(xiàn)SH 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可促使原始卵泡成熟。對子宮肌瘤患者行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期間,可充分保留大部分的子宮內膜,且不會損傷子宮動脈卵巢支,從而可保證卵巢正常的血液供應,維持卵巢功能的正常[17]。本研究結果顯示,手術后研究組的E2、P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FSH、LH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P<0.05。這與秦煒等[6]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
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患者行懸吊式無氣腹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的效果較好,有助于改善其免疫功能、卵巢功能,且安全性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