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北藭r的我讀罷崔顥的《黃鶴樓》,心中倏然升起一絲向往。
今年暑假,機(jī)會來臨。
初登黃鶴樓,游人如織。人群中,一陣陣熱浪撲面而來,未見古跡,先被小商小販擋住了視線。一條小街,熙熙攘攘,塵俗氣、市井氣、煙火氣熏得我直蹙眉頭。遠(yuǎn)處木架上,紙傘慵懶地立著,身上的花紋艷俗。我迷失于漫漫人海之中,惆悵。
勉強(qiáng)擠進(jìn)人群,不遠(yuǎn)處,我終于望見了那高樓。眺望著樓上喝茶游客的悠閑身影,對比自己在人群中步履艱難的頹唐,頓時,挫敗感彌漫全身。步入樓內(nèi),奮力擠上樓梯,不過是登上二樓,只覺身心皆憊,氣喘吁吁。我在不甘疲憊中暗示自己:繼續(xù)?繼續(xù)!向前?向前!我堅(jiān)持著,忍著腳上的疼痛,邁開雙腿,一心向前。
雙腿顫抖,筋疲力盡,已到半程。不承想,高處,竟越發(fā)喧囂。黃鶴去了,一并帶走了這里的恬淡和靜謐。心中煩躁,望著樓臺上人擠人,我再也忍不住,穿過樓梯,鉆過人群,徑直逃出了大門。
這一次,我未登頂。
曾經(jīng),轉(zhuǎn)過高聳入云的大雁塔,登過層林盡染的香山,踏過綿延不絕的長城……它們或孤獨(dú)傲立,或萬山紅遍,或氣勢恢宏,可在那頂樓鳥瞰滾滾長江的景象仍在我腦海里揮之不去。
高聳的五層樓閣,于俗世間孑然獨(dú)立,望向奔騰的長江,使人想起當(dāng)年孫權(quán)手扶圍欄,俯瞰那東去的江水;想起李白途經(jīng)江城時吟詠“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想起岳飛登樓感嘆“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fēng)塵惡……”高樓、鐘塔、擱筆亭,這總歸是半山的景??删驮谀羌ぐ号炫鹊牟希质窃鯓右环橙说拿谰澳??
我多么想登上黃鶴樓,俯瞰長江,體會江上煙波的況味和樓上觀景的壯美。那給浮囂以寧靜、給高傲以淡泊的江景,始終令人神往。
這一次,我真想登頂!
漸漸地,黃鶴樓瞰長江,于我腦海中,于我心目中,不再是一座孑然高樓,不再是一條滾滾長江,而是永恒存在的一份美麗。
見與不見,已不再重要。我想,人生定不能什么都得到。所以,不必追悔莫及,不必刻意挽留。村上春樹有一句話:“若什么都不舍棄,便什么都不能獲取?!笔堑?,只要心中留存那一份掛念,保存那一份初心,藏有一座看似永遠(yuǎn)登不上卻又早已登頂?shù)狞S鶴樓,或許,那些難以掙開的桎梏便在自然而然中破開,那人生的“長江”也就碧澄而透徹了。
我知道,我已然登頂。
北京市八一學(xué)校
指導(dǎo)老師 史中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