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雪鋒
春意暖融,飄裊的東風(fēng)吹拂開薄紗似的云層,露出了一輪淺月。淡薄的月色仿佛也在嫉妒花兒的明艷,早早就移到了回廊邊。院里的花香卻在氤氳的霧氣中彌漫開來,絲絲縷縷沁人心脾。天色漸沉,夜幕越深,這時最怕花兒因孤獨而悄然睡去,特意燃起高燭來做伴,讓它能盡情展現(xiàn)紅妝艷美、姿態(tài)嬌嬈的芳容。以上就是蘇東坡《海棠》所描述的美妙意境:“東風(fēng)裊裊泛崇光,香霧空蒙月轉(zhuǎn)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海棠花有兩大品種,一種是《海棠》中所詠的西府海棠。西府海棠是木本植物(此種類還有垂絲、木瓜、貼梗等品名,現(xiàn)今植物分類暫以“西府海棠”概括之)。周瘦鵑的《蒔花志》有記:“西府海棠又名海紅,屬薔薇科的棠梨類,樹身高達一二丈不等……花期在農(nóng)歷二三月間,花五瓣,未開時花蕾像胭脂般鮮紅,開放后像曉露般明艷……三五朵合成一簇,花蒂長約一寸余,作淡紫色,花須也是紫色的,微微透出清香?!?/p>
另一種為秋海棠,為草本植物(此種類還有單翅、中華、全柱、四季等品名,現(xiàn)今植物分類暫以“秋海棠”概括之)。秋海棠多是盆栽,莖和葉互生。葉片呈寬卵形,褐綠色有紅暈,葉背紫紅色。花期在七八月間,顏色以紅為主,也有淺白和嫩黃的?;ㄋ陌?,花梗較短,也有清香。在汪曾祺的記憶里,“它在秋天竟也開花?;ㄉn白,樣子很可憐。不論在哪里,我每看到秋海棠,總要想起我的母親”。
是的,兩種海棠花的花語其實都包含了思鄉(xiāng)、離愁、苦戀的意味。尤其是秋海棠,傳說是一婦人因思念長久未歸的愛人而灑淚生花,所以別名叫“斷腸花”,借以抒發(fā)男女離別的悲傷情感。海棠花盛開時確實明艷無比,但也因為有了這個暗喻而讓人悲傷,所以古往今來詠海棠的詩句所表達的情感也就截然不同。有歡喜贊嘆的,如王安石的“綠嬌隱約眉輕掃,紅嫩妖嬈臉薄妝”,梅堯臣的“醉生燕玉頰,瘦聚楚宮腰”,王士禛的“海棠一樹淡胭脂,開時不讓錦城姿”;也有愁怨幽寂的,如溫庭筠的“蜀彩淡搖曳,吳妝低怨思”,葉小鸞的“風(fēng)情似怨腰先弱,雨后含情淚越鮮”,高鶚的“海棠何事忽摧隤?今日繁花為底開”;等等。
既然講到海棠詩,就不能不提“海棠社”?!都t樓夢》第三十七回講的是探春發(fā)花箋邀寶玉和寶釵、黛玉等一起建詩社。適值賈蕓送來白海棠花兩盆,遂起名“海棠社”。李紈自薦為掌壇,迎春限韻,惜春監(jiān)場,議定以“白海棠”為題作限韻七律詩。這也是結(jié)社后的首次吟詠,結(jié)果詩成后寶玉壓尾,薛、林技高一籌。大家以為黛玉的最好,李紈卻評寶釵為第一,寶玉則為黛玉鳴不平。第二日,史湘云來又和了兩首,眾人皆稱贊。其實曹雪芹在詩里早就賦予了詩作者諸如思緒、志向甚至命運的情感,也可以說是詩如其人,各具各的妙!那究竟是海棠花成就了詩,還是詩成就了海棠花?
說來也巧,寫這篇文章時正好有友人攜來一幅舊畫索題。畫作為錢慧安(清末海派代表性畫家之一,工人物、仕女)的《海棠仕女圖》。畫中海棠老稈數(shù)支斜逸而下,稈上著花朵朵,花開正艷,半掩半映著閨緯。緯上竹簾半卷,緯內(nèi)設(shè)一妝臺、一畫幾,幾上紙筆閑擲,一女子云髻未挽,薄衣羅裙坐幾前凝神,雙眉微蹙,似有愁容。畫境清雅,筆勢飄逸,觀摩再三,不忍釋手。興致所到,遂作俚句一首奉題:“羅緯半掩懶梳妝,風(fēng)動魚箋墨幾行。心事三分春事近,海棠花下細彷徨。”書罷與友人品茶漫談,此時窗外海棠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