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玲,馬慧麗,張 輝
(1.菏澤市榮軍醫(yī)院 山東菏澤274000;2.菏澤市牡丹區(qū)人民醫(yī)院)
高血壓是目前世界上患病率最高的一類慢性疾病,也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影響因素[1]。據我國高血壓最新數據調查顯示,2018年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7.5%,且總體患病率呈逐年遞增趨勢,成為危害我國居民健康的主要問題之一[2]。還有研究顯示,2012~2015年≥60歲的老年人高血壓患病率達53.24%,≥75歲患病率達59.8%,得出老年群體是高血壓的高發(fā)人群[3]。老年高血壓患者患病后可出現頭痛、心律失常等臨床癥狀,且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可引發(fā)腦卒中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健康[4]。加上老年患者自我照顧能力普遍偏低,部分患者會在心理及生理出現一系列應激反應,誘使患者可能產生預期性悲傷等消極情緒反應,預后較差。預期性悲傷是指當個體預感到某種即將發(fā)生的喪失從而產生的內心悲哀[5]。本研究開展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悲傷現狀的調查,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制訂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干預策略提供參考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研究對象 采取便利抽樣法選取2021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15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達到《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6]中高血壓的臨床診斷標準者;②年齡>60歲者;③認知功能正常者;④患高血壓≥1年者;⑤患者知情同意;⑥具有良好溝通能力者。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精神疾病者;②合并惡性腫瘤者;③合并嚴重器質性疾病者;④依從性較差者;⑤意識不清者。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經驗法估算,樣本量取自變量的5~10倍,本研究預估14個自變量,則需納入樣本量70~140例,考慮20%樣本量不合格,需納入樣本量84~168例,本研究最終共調查152例。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調查表:研究者根據臨床實際情況及國內外文獻自行設計,該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居住地、退休前職業(yè)、婚姻狀況、居住情況、病程、醫(yī)療付費方式。②預期性悲傷量表(PGAC):由Mystakidou等[7]于2005年編制。我國葉盈等[8]于2017年對量表進行了漢化,包括自我意識(3個條目)、疾病調整(2個條目)、悲傷感(12個條目)、憤怒感(4個條目)、宗教安慰(3個條目)、軀體癥狀(4個條目)、感知社會支持(3個條目)7個維度、31個條目。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從“不同意”至“同意”分別計0~3分,總分0~93分,分數越高說明患者預期性悲傷越嚴重,量表Cronbach′s α為0.919,信效度較好。設置總分<30分為低等水平,30~55分為中等水平,>55分為高等水平。③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量表(SRESE):由文書鋒等[9]于2009年編制,包括表達積極情緒(4個條目)、調節(jié)沮喪(痛苦)情緒(4個條目)、調節(jié)生氣(憤怒)情緒的自我效能感(4個條目)3個維度,共12個條目,采用1~5級評分法,總分48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自我效能越理想,量表Cronbach′s α為0.788,信效度較好。④自我調節(jié)疲勞量表(SRF-S):由加拿大學者Nes等[10]于2013年編制,國內學者王利剛等[11]于2015年漢化,包括情緒控制(5個條目)、行為控制(5個條目)、認知控制(6個條目)3個維度、16個條目,采用1~5分評分,總分80分,得分越高說明患者自我調節(jié)疲勞程度越嚴重,量表Cronbach′s α為0.700,信效度較好。
1.2.2 資料收集方法 在獲得醫(yī)院相關部門同意及經培訓后,由2名研究者展開調查,向患者講解本次調查的目的、意義,對資料進行嚴格保密。均為患者獨立完成填寫,針對無法自行填寫的情況,采取朗讀提問的方式完成問卷,確?;颊呃斫夂?根據患者實際回答代其填寫問卷,并將填寫內容重述一遍,確保填寫內容無誤。調查表當場發(fā)放填寫結束后當場收回。本次共發(fā)放152份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48份,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7.37%。
2.1 老年高血壓患者PGAC評分情況 最終納入14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PGAC評分(33.21±4.12)分。見表1。
表1 老年高血壓患者PGAC評分情況(n=148)
2.2 148例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的單因素分析 見表2。
表2 148例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的單因素分析
2.3 148例患者SRESE、SRF-S評分情況 老年高血壓患者SRESE評分為(36.25±5.12)分;SRF-S評分為(41.12±7.69)分。
2.4 148例患者PGAC評分與SRESE評分、SRF-S評分相關性分析 見表3。
表3 148例患者PGAC評分與SRESE評分、SRF-S評分相關性分析(r值)
2.5 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以PGAC評分作為因變量,將表2中有統(tǒng)計學有意義的各因素及相關性分析中“SRESE評分、SRF-S評分”作為自變量,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的影響因素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見表5。
表4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5 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1 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處于中等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148例老年高血壓患者PGAC評分(33.21±4.12)分,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處于中等水平,較邵仙等[12]的鼻咽癌患者的預期性悲傷水平(44.48±8.62)分低,可能是癌癥患者面對不可逆的病情變化,放療引起的副反應會干擾其正常生活,需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處于中等水平可能涉及幾個方面:其一,老年高血壓患者選擇保守治療,但病程遷延且易復發(fā),患者所承受的心理負擔較重;其二,患者日常生活呈現兩極分化,患者活動后常出現氣促、情緒波動時頭痛、起坐時頭暈等,給其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使患者幸福感下降,導致患者易出現預期性悲傷;其三,由于高血壓需長期服藥,但老年患者經濟來源有限,阻礙了患者自我需求的滿足,因此患者表現為中等水平的預期性悲傷。
3.2 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水平受多因素影響
3.2.1 居住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居住情況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有一定影響。分析原因:對于很多老年人而言,喜歡居家靜養(yǎng),不愿與人交流,長此以往,使下丘腦活動增強,導致抗利尿激素等多種激素分泌增多,不僅會導致血壓升高,影響情緒、心跳,降低機體免疫力,加速衰老,還會對老年人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危害。有學者指出,獨居者發(fā)生焦慮、抑郁的風險是非獨居的4.323倍[13]。因此,獨居老年患者易表現為中等水平的預期性悲傷狀態(tài)。
3.2.2 病程 本研究結果顯示,病程長短是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水平的影響因素??傮w上看,病程越長,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水平越高。分析原因:隨著患者病程延長,其對自我病情的變化有豐富的經驗,但血壓的波動對老年高血壓患者存在更高的危險性,常導致心、腦不良事件發(fā)生,而且由于衰老的原因,導致癥狀更明顯,從而提高患者預期性悲傷水平。以往有研究顯示,隨著高血壓病程的延長,病情隨之加重,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更多不良反應的可能性,使其就診頻率大幅度提升,此時患者易產生煩躁、抗拒等負性情緒,降低治療耐心,萌生放棄治療的念頭[14]。提示醫(yī)護人員對病程較長的老年高血壓患者應加強普及高血壓相關知識,使其加深對疾病的了解,緩解負性情緒。
3.2.3 醫(yī)療付費方式 本研究結果顯示,不同醫(yī)療付費方式是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現狀水平的影響因素。分析原因:高血壓是慢性病,需長期服藥,針對部分缺乏穩(wěn)定經濟來源或國家養(yǎng)老補助的老年人而言,自身經濟水平較難應對日常生活與醫(yī)療費用開銷,增加家庭經濟壓力,使患者認為自己是負擔,從而更排斥該疾病,加之昂貴的醫(yī)療費用會讓患者感到手足無措,陷入悲傷和自責的情緒中,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導致預后情況可能較差,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概率相對較高,加重了患者預期性悲傷水平。提示醫(yī)護人員應更多關注自費的患者,及時針對患者情況實施相應措施,減輕負性情緒。
3.2.4 自我調節(jié)疲勞 本研究結果顯示,SRESE評分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水平具有影響作用。提示較低的自我調節(jié)疲勞水平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水平的緩解具有正向作用。分析原因:自我調節(jié)疲勞通常為患者應對疲勞,體現出的意愿或意志活動能力處于減弱的狀態(tài)[15]。有研究指出,患慢性病患者易出現自我調節(jié)疲勞狀態(tài)[16]。而高血壓屬于常見的慢性病之一,一旦確診需長期服用降壓藥,易出現自我調節(jié)疲勞,加重患者出現預期性悲傷水平。臨床醫(yī)護人員干預時應重視患者的自我調節(jié)水平,積極展開自我疏導,面對疾病困擾時可通過深呼吸、冥想等方式讓自己放松,改善自我調節(jié)疲勞的基礎上,有助于逆轉預期性悲傷。
3.2.5 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SRF-S評分影響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水平。提示較高的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水平的緩解具有正向作用。分析原因:情緒調節(jié)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情緒調節(jié)能力的自信水平,是個體心理健康的必要因素[17]。有學者提出,壓力性生活事件會對生活滿意度造成直接影響,同時改變人的情緒導致其自我效能下降[18]。臨床發(fā)現,自我效能水平較低的患者,心理彈性越差,負性情緒越重,反之亦然[19]。因此,調整情緒對于高血壓患者而言較為重要,醫(yī)護人員可綜合評估患者心境、情緒及性格,多提供部分生活質量良好的成功案例給患者樹立積極面對疾病的信心,適當地調節(jié)情緒對改善預期性悲傷水平至關重要。
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處于中等水平,居住情況、病程、醫(yī)療付費方式、SRESE評分、SRF-S評分是其影響因素。醫(yī)護人員應當關注可能發(fā)生預期性悲傷的高危人群,給予相應的針對性措施,緩解不良心理應激,促進患者身心健康。但由于本研究為單中心研究,獲得的結果僅具有本院代表性,仍需展開多中心研究,為改善老年高血壓患者預期性悲傷水平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