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 靜,董 嬋,許 令,王 倩,王俊輝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 河南鄭州450015)
腦癱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性疾病,常表現(xiàn)為姿勢和運動障礙、肌張力異常等,嚴重影響患兒的生活能力及質量[1]。治療手段包括藥物治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等。康復護理是腦癱患兒治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幫助患兒減輕運動障礙、增強肌肉力量等。常規(guī)康復護理存在個體化程度不高、進展緩慢等不足,需要探索新型護理方法提高康復效果。呼吸肌訓練是通過鍛煉呼吸肌群,提高呼吸機能的康復方法。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是為了提高患者生活質量,而針對其身體功能、活動能力、社交參與等方面展開的全方位干預。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的優(yōu)勢在于可改善患者的呼吸機能、增強其日?;顒幽芰?、提高社交參與等方面的表現(xiàn)[2]。但在腦癱患兒康復護理中鮮有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的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討呼吸肌訓練及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在腦癱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實踐提供有益的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82例腦癱患兒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均符合《 中國腦性癱瘓康復指南(2015)》的診斷標準[3];②家屬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嚴重心血管、肝、腎、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者;②合并精神疾病及癲癇發(fā)作者;③存在智力低下者;④伴有視力障礙、聽力障礙者;⑤伴有先天殘疾或畸形者。將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1例。研究組男28例(68.29%)、女13例(31.71%),年齡(17.63±3.53)個月;腦癱類型:痙攣型27例(65.85%),不隨意運動型7例(17.07%),混合型7例(17.07%)。對照組男23例(56.1%)、女18例(43.9%),年齡(16.90±3.14)個月;腦癱類型:痙攣型29例(70.73%),不隨意運動型7例(17.07%),混合型5例(12.2%)。兩組性別、年齡、腦癱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會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保持患兒皮膚清潔,防止感染和壓力性損傷;給予充足的營養(yǎng)支持,確保身體發(fā)育和免疫力;維持患兒的水電解質平衡,防止脫水;定期測量并記錄患兒的生命體征,監(jiān)測其身體狀況;提供適當的康復鍛煉,促進其運動能力發(fā)展。研究組開展呼吸肌訓練及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①評估:針對患兒進行全面的身體功能和活動能力評估,包括呼吸肌功能、姿勢控制、步態(tài)、社交參與等方面的評估,從而制訂針對性的干預計劃。②呼吸肌訓練:采取一系列針對呼吸肌群的訓練方法,如深呼吸、呼吸操、肺容量訓練等,幫助患兒提高呼吸機能,以減輕呼吸困難和改善生活質量。③康復訓練:針對患兒的身體功能障礙,采用康復訓練方法,如理療、運動療法、言語療法等,促進其身體能力和社交能力發(fā)展。④功能改善:通過干預提高患兒姿勢控制能力和步態(tài)平衡能力,幫助其實現(xiàn)運動自主,減少對外界的依賴。⑤家庭支持:向家屬提供相關的指導和建議,幫助家屬更好地管理患兒的日常護理和康復訓練,并提高其對患兒的支持和理解,從而提高家長的滿意度。
1.3 觀察指標 ①運動和智力發(fā)育情況:采用運動發(fā)育指數(PDI)評價兩組干預前后的運動功能,包括單項運動(如步行、跑、跳等)和復合運動(如翻身、爬行等),總分范圍為0~300分,分數越高表示運動功能越好。應用智力發(fā)育指數(MDI)評價患兒的智力發(fā)育情況,分數為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兒的智力發(fā)育越理想[4]。②粗大運動功能與精細動作:采用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88(GMFM-88)評估兩組干預前后粗大運動,條目包括5個維度,分別是臥姿、坐姿、爬、站立及行走,共有88項評估項目,總分范圍為0~100分。采用Pedbody精細運動發(fā)育量表(PDMS-FM)評價兩組干預前后精細運動,總分100分,分數越高表示精細動作越理想[5]。③認知能力與生存質量:采用Gesell發(fā)展量表(GDS)評估兩組干預前后認知能力,條目涵蓋認知、語言、精細動作、大運動、社交及自理6個方面的評估。總分范圍:50~15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兒的認知能力越好。生存質量采用兒童生存質量普適性核心量表(PedsQL)進行評估,包括生理、心理、社交、學校等領域。 總分范圍0~100分,分數越高表示患兒的生存質量越理想[6]。④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對家屬進行調查,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2.1 兩組干預前后MDI、PDI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干預前后MDI、PDI評分比較(分,
2.2 兩組干預前后PDMS-FM、GMFM-88評分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PDMS-FM、GMFM-88評分比較(分,
2.3 兩組干預前后GDS、PedsQL評分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GDS、PedsQL評分比較(分,
2.4 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 見表4。
表4 兩組家屬護理滿意度比較[名(%)]
腦癱是發(fā)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臨床表現(xiàn)包括運動功能障礙、姿勢及運動模式異常,反射發(fā)育異常、肌張力和肌力異常、隨著年齡增長的繼發(fā)性損傷等。康復護理是腦癱治療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常見的康復治療包括物理、語言、職業(yè)和認知康復??祻妥o理的目標是最大化恢復患兒的生活能力和自理能力[7]。由于腦癱患兒的病情多種多樣,通用的康復護理方案可能無法滿足所有患兒的需求。
呼吸肌訓練是針對呼吸系統(tǒng)的重要肌肉(如膈肌、肋間肌)進行強化訓練,以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和減輕呼吸困難。王景剛等[8]研究證實,呼吸肌訓練對腦癱患兒行之有效,可提高患兒的運動功能。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是指將個體看作一個整體,通過多學科的合作,為患兒提供全面的康復服務,以改善身體和心理狀況,同時提高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ICF-CF理論下康復訓練可提高腦癱患兒的治療效果。但兩種護理單獨應用均有各自的局限性,故本研究將呼吸肌訓練與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結合應用,取得了較好的干預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MDI、PDI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能提高腦癱患兒的運動功能,促進其智力發(fā)育。分析原因為:呼吸肌訓練可提高呼吸肌的力量和耐力,改善患兒的呼吸功能,從而降低肺部感染和呼吸困難的風險[9]。此外,呼吸肌訓練還可增強脊柱和背部肌肉的力量,促進腦癱患兒的坐姿和步態(tài)控制[10]。而根據ICF-CY理論,康復護理應該是全面化、個體化及包括多學科協(xié)作的治療。康復治療需要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個方面進行干預,全面關注患兒的各項康復需求。而且,不同學科的醫(yī)護人員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制訂個性化治療計劃,兩種護理模式相結合能促進腦癱患兒的身體和智力發(fā)育。
本研究證實了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能夠提高腦癱患兒的精細運動與粗大運動功能。腦癱患兒的精細動作和粗大運動功能可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腦癱患兒的粗大運動功能比較受影響,而精細動作也較為困難[11]。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PDMS-FM視覺運動評分、PDMS-FM抓握運動、GMFM-88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0.05),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1)。分析原因為:呼吸肌訓練可以幫助患兒增強呼吸肌肉群的力量和耐力,改善呼吸模式,增加肺容積和氧氣吸收量,從而提高身體能量水平,有助于增強患兒的肌肉控制和協(xié)調能力,促進其粗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的發(fā)展。ICF-CY理論下的康復護理方法則更注重個體化干預和綜合治療,通過幫助患兒進行個性化的康復訓練方案,包括物理治療、康復訓練、語言治療等,以達到改善患兒肌肉控制和協(xié)調能力、促進其粗大運動和精細動作的發(fā)展目的。
腦癱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運動障礙,表現(xiàn)為肌肉控制和協(xié)調能力受損。這些神經元遞質的改變可能導致認知功能受損。未經過康復訓練的腦癱患兒,由于肌肉控制和協(xié)調能力的不足,往往無法完成許多常規(guī)的活動。他們可能面臨著身體不適、社會不適應、情感缺乏、自閉、沮喪、孤獨等問題[12]。這些因素都可能影響患兒的認知能力和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研究組GDS、PedsQ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P<0.01)。提示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能提高患兒的認知功能,改善其生存質量??紤]原因為:呼吸肌訓練可以幫助腦癱患兒改善肺功能、增強呼吸肌力量和耐力,從而提高患兒的運動能力和自我照顧能力,這些改變能夠通過神經系統(tǒng)對身體機能的調節(jié)來實現(xiàn)。同時,呼吸肌訓練也能夠改善患兒的認知功能,如提高學習、記憶、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這些能力的改善可能是通過提高氧氣供應、減少二氧化碳積累來實現(xiàn)的,有助于患兒根據周圍環(huán)境進行適應和自我控制,提高生存質量。此外,按照ICF-CY的理論,康復護理還可幫助患兒參與社交活動,增強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并通過提供適當的外部環(huán)境促進成長和發(fā)展,提高其認知功能和生存質量,從而更好地適應社會和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家屬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驗證呼吸肌訓練聯(lián)合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能夠提高腦癱患兒家屬的護理滿意度。原因在于:綜合護理模式下,醫(yī)護人員會將患兒的情感需求納入考慮,給予患兒和家屬必要的心理支持和鼓勵,使患兒或家屬在治療過程中不感到孤獨和恐懼,加強其康復信心和意愿,從而提高康復效果和家屬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將呼吸肌訓練及ICF-CY理論下康復護理應用于腦癱患兒中, 可改善患兒的運動、智力發(fā)育,提高運動功能、認知能力、生存質量及家屬護理滿意度。本研究存在樣本量不足的問題,期望今后繼續(xù)累積樣本量進行更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