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天悅,文靜細膩、才華橫溢。對于閱讀,她有一份源自內(nèi)心的熱愛,她能嗅出書的馨香,領略書中的萬千氣象。她讀過的書、吟過的詩,融進了她的氣質(zhì)里、談吐中,當然也表露在了她的文字里。
初讀天悅的作文就有一種驚艷的感覺,與眾不同的切入點、獨到細膩的體會、自如流暢的呈現(xiàn)。開闊的閱讀視野和靈動的寫作意識,讓她的文字在同齡人的作品中脫穎而出。
陳天悅在她的自選集《從蝴蝶到星星》中寫道:“我的期待像種子一樣遐想,我的身后長出了薄薄的翅膀?!彼陂喿x寫作上的思考和行走,讓我為之贊嘆,于是便有了下面的這次專訪。
徐斌:祝賀你榮獲“溫州市小文學家”稱號,這個榮譽來之不易。
天悅:謝謝徐老師!
徐斌:我知道你日常閱讀量很大,而且讀了很多經(jīng)典,能說說你喜歡的書以及閱讀方法嗎?
天悅:我喜愛閱讀有關成長、哲思、藝術與自然等方面的書籍。比如克麗絲·坎德的《鋼琴的重量》。喜歡這本書,是當時正處于厭惡鋼琴學習的階段,作者讓我重新思考鋼琴帶給生命、帶給我的意義。我還讀過西莉亞·費希爾的《東方草木之美》,這是一本自然筆記,是我讀了梭羅的《種子的信仰》之后找來看的書。它有一個長長的副標題:“綻放在西方的73種亞洲植物”,我很奇怪亞洲的植物,為何會綻放在西方的世界呢?帶著好奇心,我翻開了這本書。我也喜歡詩歌,波蘭詩人切斯瓦夫·米沃什是我最喜歡的詩人。他的詩集《著魔的古喬》很治愈我,他的詩歌有強烈的生活氣息,他總能恰到好處地引出自己的哲思,像是把思想化成流水淌在山林原野間。
閱讀時,我會把喜歡的句子摘抄下來,然后聯(lián)系之前讀過的一些文段來做讀書感想。我想把這些感想,變成一本可以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里面的一個個文字猶如一粒粒種子,我將它們播種到心里,再長到我的作文中。
徐斌:海量閱讀和經(jīng)典書籍的閱讀,帶給你最大的收獲和改變是什么?
天悅:閱讀豐富了我的思想,改變了我對世界狹隘的認知。我開始明白萬物有靈、天地有情。閱讀還讓我結(jié)交到了許多志趣相投的良師益友。我向往汪曾祺與同學泡茶館時的默默陪伴,許淵沖與同桌楊振寧的心靈交談……
我閱讀魯迅、沈從文,還有梭羅、毛姆的文章,在開頭與結(jié)尾處,試著摘抄學習這些名人名篇的筆法,思考如何謀篇布局,如何起承轉(zhuǎn)合,跟隨他們的腳步,一點點前行。一粒種子需要陽光雨露,才能發(fā)出芽,我相信終有一天我要將這些優(yōu)美的文字與紛呈的思想融入我自己的文章里。
徐斌:聽說你背了大量的古文名篇,在學業(yè)繁忙的現(xiàn)階段,你覺得意義大嗎?
天悅:我跟大家分享一次背誦經(jīng)歷吧——《左傳》篇目的背誦。剛開始背的時候,我覺察到內(nèi)容不容易理解,所記載的故事也離我們很久遠,沒有容易記的短句或排比句,很難記憶。我想方設法理解了故事的意思才能把它背下來,這對我來說,是一次較大的挑戰(zhàn)。但是背誦《左傳》的經(jīng)歷讓我跳出了自己背誦的“舒適圈”,有很大的收獲。我一直相信那些古老的文字,會變成雨水,慢慢滋潤我內(nèi)心這粒小小的種子,會讓它慢慢地長出茂盛的枝葉來。
另外,那次背誦的經(jīng)歷告訴我,如果不對自己狠心,就無法很好地完成一件事情。不間斷的計劃與行動,才能讓未來的路變得順暢、平坦。它讓我突破自己,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己能力的極限到底在哪里。
徐斌:你曾經(jīng)去過雁蕩山、千島湖、昆明等地游學,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你有什么體會呢?
天悅:從最初的紹興游學,到昆明探訪西南聯(lián)大,這一次次與世界的對話課,不僅見證了我在寫作上的領悟與思考,而且也推動著我讀書背誦的進展。我清楚地意識到了自己在篇幅和文字表達上的變化。我在這段時間里慢慢看見了更廣闊的世界。在游學中,我學會了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聽、用手去觸碰歷史,身臨其境,五官并用。有了更深刻的體會和更真切的感受,往外走,其實也是往心里去。只有當你走出去才能體會到的,所以有機會就出去走走吧。
徐斌:我讀了你的習作自選集《從蝴蝶到星星》,這個書名有什么含義嗎?這么厚厚的集子是怎么積攢的呢?
天悅:我第一次的“與世界對話”,就是從“與蝴蝶對話”到“與星星對話”。我曾夢見自己是一只蝴蝶,在夢中我窺見了星空。我寫下了:“從蝴蝶到滿天的星星,似乎都有過生命的思考,而我究竟是蝴蝶,還是星星?”我路過西子湖,流連于富春江,繞過昆明的文林街遇見昔日的西南聯(lián)大。我做筆記、寫文章,在自己的努力下,在父母、師長的鼓勵下,我飛越山岡,飛越海洋。我希望自己有一天能發(fā)光如星。可以說,我的成長歷程是從“蝴蝶”慢慢地變成了“星星”。
成書離不開父母對我的支持,離不開傅國涌老師、景凱旋老師、聞中老師與黃岳杰老師的鼓勵與點撥。還有我在中小學的學習旅程中遇到的張延銀校長、葉寧燕老師與花海棠老師的諄諄教誨。當然也得益于我自身的機遇和努力,這本書于我非常重要,成書經(jīng)歷更是彌足珍貴。
(本文特約記者為浙江省溫州市蒼南縣教育局靈溪學區(qū)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