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左兒
我見到了海寧的眼睛。
出生于海寧的我已在此生活了十五載。海寧一直陪伴著我的成長,用她那雙如母親般的眼睛關(guān)注著我。我感激她,也愛戴她;我想贊美她,稱頌她。
海寧的眼睛,是明亮澄澈、不帶污濁的。海寧雖不如蘇杭那樣繁華,但她也有著自己的獨特之處。人間煙火氣與江南水鄉(xiāng)慢悠悠的流水、綠油油的草木,形成了一種“悠然見南山”般的氣韻。每天早晨,樓下早點攤總是冒著熱騰騰的蒸汽,云霧繚繞的樣子,依稀可見攤主熱情的笑臉。這家早點攤已開了十幾年,買份湯包,依舊是從前的價格。城區(qū)的河流青綠,如同流動的翡翠,又如一張水網(wǎng)兜住了這座小城,也籠住了小城的清澈美好。河上有石板小橋,和碧藍的天空一起倒映在河水里,更倒映在小城居民的心里,鐫刻在他們的記憶里,留下“澄明”二字。
海寧的眼睛,是幽柔婉轉(zhuǎn)、多情繾綣的。南關(guān)廂的白墻黑瓦,層層疊疊,坐落在市中心,給繁忙的市區(qū)添上一抹閑情雅致;東西兩山的綠樹青草,郁郁蔥蔥,吸引人們登山游玩,兩山山頂又各有一塔,肅穆地俯瞰著全城,更添了幾分底蘊。那位風流多情的徐志摩先生,他的故居便在兩山以南、南關(guān)廂以北。誰也不知道,是否曾經(jīng)有那么一天,他曾用憂郁而婉約的詩句,稱道過海寧的悠遠寧靜。這座小城,在日趨喧囂的人世間,葆有一份離群的清靜和詩意。在南關(guān)廂熱鬧的燈會間,在鵑湖熙攘的老少之中,這份清靜的詩意仍不經(jīng)意地流露。
海寧的眼睛,是豪放不羈、奮斗不息的。金庸先生筆下的那俠肝義膽、神仙眷侶的生活中,所表現(xiàn)出的家國情懷,正是海寧精神的體現(xiàn)。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改革開放……海寧涌現(xiàn)過數(shù)不清的英雄豪杰,他們或已成烈士,或仍在為家鄉(xiāng)建設盡心盡力,或已耄耋之年而只能回憶從前的意氣風發(fā)。世人皆知,海寧錢塘江可觀大潮,一線潮、交叉潮、回頭潮,潮潮皆美、潮潮皆壯。前浪方落而后浪又起,于堤岸上拍起滔天巨浪!猶如我海寧兒女,一代接一代,生生不息、永世存續(xù)。海寧正是有著這樣一種奮斗不止、努力不息、猛進如潮的氣魄,傳承著永不言棄、堅持不懈的精神,激勵著海寧兒女前進,再前進!
我看見了海寧的眼睛。
(指導教師:裴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