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潔,楊 平,彭 華,白立煒
(1.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一病區(qū),河南 衛(wèi)輝 453100;2.新鄉(xiāng)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yī)學科一病區(qū),河南 衛(wèi)輝 453100)
2型糖尿病(T2DM)是內分泌科發(fā)病率較高的一種代謝性疾病,截止到2022年,我國糖尿病患者人數(shù)已達到1.41億,居世界首位,且仍呈上升趨勢,其中以T2DM患者居多,發(fā)病人群日漸年輕化,已嚴重威脅到我國居民的生命健康[1]。研究發(fā)現(xiàn)[2],T2DM作為一種慢性疾病,需長期接受藥物治療,合理調整飲食結構,堅持規(guī)律運動,以達到良好的血糖控制效果。但部分患者因缺乏對疾病的正確認識,加之自我護理能力較弱,無法長期約束自身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不能嚴格遵醫(yī)用藥,血糖水平就極易發(fā)生波動,引發(fā)糖尿病胃輕癱、糖尿病腎病等多種并發(fā)癥。近年來,多項報道稱[3],強化T2DM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預護理,可有效控制血糖,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改善生活質量,預防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诖?本研究主要就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在2型糖尿病護理中的應用,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2022-01~2022-09在本院進行治療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1)納入標準: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4]診斷標準;需服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水平;文化程度為小學及以上;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妊娠期糖尿病與糖尿病危急重癥;合并惡性腫瘤疾病;合并精神系統(tǒng)疾病,喪失溝通能力;患有重要器質性病變;拒絕配合護理者。此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20210218)。經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成兩組,每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36~76歲,平均(54.26±7.38)歲;文化程度:小學10例,初中17例,高中或中專11例,大專及以上7例。觀察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27~78歲,平均(54.76±7.41)歲;文化程度:小學11例,初中16例,高中或中專12例,大專及以上6例。兩組一般資料經統(tǒng)計學分析,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對比研究價值。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護理:(1)建立病例檔案,遵醫(yī)指導患者用藥;(2)指導患者科學調節(jié)膳食結構,養(yǎng)成規(guī)律的運動習慣;(3)強化患者血糖水平監(jiān)測。
觀察組應用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1)強化心理干預:護理人員主動接近患者,與患者進行雙向溝通,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所想,掌握患者真實的心理狀況,針對其焦慮、抑郁等消極心理與負面情緒,采用宣泄、暗示、轉移等心理學方法進行疏導,引導患者定期參加病友交流會,為患者提供交流、學習疾病防治知識的機會,進一步緩解焦慮情緒,增強其自我管理能力。(2)強化飲食干預:結合患者飲食喜好,考慮患者經濟承受能力,遵循低碳水飲食法則,與營養(yǎng)師共同制定個體化的飲食方案,將患者每日的飲食總熱量嚴格控制在(1800±400)kcal以內,其中蛋白質攝入量應>20%,脂肪攝入量應<30%。并明確患者可進食膳食代餐食品,在飲食替代階段可食用生蔬菜,叮囑患者每日飲用2L白開水或清淡茶水,適量補充維生素,預防便秘。(3)強化運動干預:根據(jù)患者身體素質、運行喜好及血糖指標,制定個性化的運動方式,如快走、慢跑、騎自行車、游泳等,但通常以步行為主,每天1000步,在無監(jiān)督情況下,運動量可增加到150min/周;叮囑患者不可連續(xù)2d不運動,并且要養(yǎng)成規(guī)律性的運動,禁止進行高強度運動。(4)強化用藥干預:根據(jù)醫(yī)囑指導患者按劑量服藥,通過家屬提醒、鬧鐘提醒或便簽條提醒等方式提醒患者按時服藥,每周通過電話或微信的方式隨訪1次,監(jiān)督患者保持良好的服藥行為,避免患者漏服、忘服,擅自增減藥物或停藥。并根據(jù)患者的血脂、血壓水平,由醫(yī)師調整患者降脂、降壓藥物的使用劑量。(5)強化信息支持干預。結合患者年齡、受教育程度與認知水平,采用健康知識宣傳手冊、健康知識講座、視頻、板報、微信小程序信息推送等方式展開健康教育,確?;颊叱浞终莆占膊“l(fā)病原因、病理病機、危害及預防措施等知識,明確血糖監(jiān)測、科學飲食、規(guī)律運動與用藥對血糖控制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
(1)血糖水平,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兩組護理前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紅蛋白(HbA1c)、飯后2h血糖(2hPG)水平。(2)心理情緒評分,采用Zung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護理前后的焦慮、抑郁情緒評分。上述兩個量表分別包括20個項目,使用Likert4級評分法(1~4)評分,對每項內容進行記分,SAS評分>50分提示患者存在焦慮,SDS評分>53分提示患者存在抑郁,隨著評分升高,焦慮、抑郁情緒不斷加重。(3)自我管理能力,根據(j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5]對兩組患者接受護理干預前后的自我管理能力進行評價。該量表由規(guī)律運動、血糖監(jiān)測、按時服藥、飲食控制及異常血糖應對能力5個維度構成,以百分制記分,分值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強。(4)生活質量,采用2型糖尿病人生活質量評定量表(DMQLS)評價兩組護理前后的生活質量。DMQLS由軀體(包括軀體不適感和軀體活動)、社會(角色和人際關系)、生理、心理(精力和情感)、疾病(飲食控制、糖尿病控制及相關活動)、滿意度6個維度組成,共87個條目,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1~5)評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差。(5)護理依從性,于患者出院前以問卷調查的形式,為患者發(fā)放本院自擬的護理依從度調查表,展開護理依從性調查,此調查表分值區(qū)間0~100分,等級劃分如下:依從(>90分)、基本依從(60~90分)、不依從(<60分)??傄缽穆?(依從例數(shù)+基本依從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兩組護理前血糖水平比較,統(tǒng)計學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觀察組FBG、2hPG、HbA1c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兩組未接受護理前的心理情緒評分對比,未見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SAS、SDS評分明顯較低(P<0.05),見表2。
表2 兩組心理情緒評分比較分)
對比兩組護理前SDSCA量表各維度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DSCA量表各維度評分顯著較高(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分)
護理前,組間DMQLS量表各維度評分相比無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DMQLS各維度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觀察組護理依從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護理依從性比較[n=45,n(%)]
糖尿病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僅次于惡性腫瘤與心血管疾病,當前并無特效治療藥物與方法,一旦發(fā)病就會伴隨患者終身。研究發(fā)現(xiàn)[6],T2DM的發(fā)生、發(fā)展與飲食習慣、運動行為等因素密切相關,因此在臨床治療中,需結合患者實際情況采用恰當?shù)拇胧┻M行引導,幫助其構建科學、健康、規(guī)律的生活習慣體系,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效預防各類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在具體實踐中,糾正與轉變T2DM患者的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存在較大難度,多數(shù)患者的遵醫(yī)行為與執(zhí)行能力較差,往往無法有效控制血糖生理指標,致使病情加重、惡化,引發(fā)糖尿病腎病等更加嚴重的疾病。
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是基于一定科學理論,在護理診斷指導下,通過強化常規(guī)護理的各個細節(jié),增強患者在飲食、運動、心理及疾病認知等方面的重視程度,完善各環(huán)節(jié)護理過程,以增強護理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有效預防各類并發(fā)癥[7]。湯廣鋒等人[8]研究顯示,強化生活方式干預可有效控制早期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代謝。本研究通過合理分組與統(tǒng)計學數(shù)據(jù)分析得出,觀察組接受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同時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SAS、SDS評分均明顯較低,SDSCA量表各維度評分明顯較高,此結果提示,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可有效降低與控制T2DM患者的血糖水平,疏導負面心理情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一方面,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通過宣泄、暗示、轉移等多種心理學方法,可及時疏導與緩解患者的負性心理情緒,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通過與病友交流疾病防治經驗,可顯著提升其自我效能感,進一步緩解焦慮情緒與消極心理。另一方面,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通過強化信息支持干預,采用多樣化的健康宣教方法,有助于患者深入理解與掌握疾病知識,認識到定期監(jiān)測血糖、科學飲食、規(guī)律運動與遵醫(yī)用藥的重要性,進而顯著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
有關報道稱[9],加強血糖監(jiān)測、合理安排運動、科學調整飲食結構是現(xiàn)階段臨床治療糖尿病的常用有效手段,既可降低、穩(wěn)定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也可抑制疾病進展。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DMQLS量表各維度評分均明顯低于采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此結果表明,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通過強化心理干預、強化飲食干預、強化運動干預、強化用藥干預、強化信息支持干預,可顯著提高T2DM患者的疾病認知水平,增強患者血糖監(jiān)測意識,幫助患者養(yǎng)成科學的飲食、運動習慣,進而顯著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全面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當前,加強飲食干預已成為臨床防治T2DM的一種有效手段。多項研究顯示[10],采用降糖藥物治療T2DM,不僅會產生多種不良反應,同時也會增加患者的醫(yī)療負擔,損害患者身心健康。因此,多數(shù)學者認為,強化生活方式干預有利于T2DM患者飲食習慣與生活行為的轉變,增強疾病控制與治療效果,并且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依從率高達97.78%,明顯高于對照組80.00%,這一結果提示,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依從性。究其原因,主要與強化心理干預與強化信息支持干預有關。其中,強化心理干預通過護患溝通,可深入了解患者行為轉變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心理,并加以疏導,將轉變行為的內在動力轉換為行為執(zhí)行力;強化信息支持干預可增強患者對生活行為方式轉變的重視程度,進而顯著提高護理依從性,增強血糖控制效果,延緩病程進展。
綜上所述,強化生活方式干預護理在T2DM護理中的應用效果顯著,除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以外,在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情緒,改善生活質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與護理依從性等方面的優(yōu)勢也較為突出,值得臨床廣泛推廣與應用。